国内甲醇市场提前进入“寒冬”

发布时间:2019-11-22 来源:中化新网 阅读:17117

“10月以来,进口甲醇开始进入山东市场,这在以往几乎是不可能的。”山东一位甲醇市场资深人士近日对记者表示。其实不仅是山东,近一个多月时间,部分内陆地区均出现了港口进口甲醇倒流的现象,改变了多年以来甲醇“西向东输、北往南运”的局面。

      据了解,这与港口市场近期的变化有很大关系。华东港口甲醇价格与内陆价差走弱,港口与内陆套利窗口关闭,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港口作为甲醇主要消费市场的角色。

      港口主销区角色改变

      “港口市场在产业中定位属于集散中心。港口以往作为甲醇的主销区,具有快速周转的库存,周边也有强大的消化能力。”一德期货分析师史开放告诉期货日报记者,今年由于进口增量累积,港口地区甲醇库存持续高企,加上市场需求整体欠佳,在价格下跌过程中港口地区库存消化周期拉长,进而形成了价格洼地。

      在采访中,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源源不断的甲醇进口货是港口库存积压的主要原因。

      “国际市场今年新增甲醇装置不少,2018年年底伊朗新建的年产能165万吨的甲醇装置生产已经稳定,今年上半年新建的220万吨/年装置也已投产,对中国的出口大增。港口地区在拿不到西北货源之后,采取大量进口的方式稳定供应。”招金期货分析师于芃森说。

      截至今年10月,国内甲醇进口量已经与去年全年持平,造成港口地区库存大量的积压。加之受江苏响水等地爆炸事故影响,港口地区甲醇出货困难,库存持续高于100万吨,价格不断走弱。

      据市场人士反映,在港口地区甲醇价格低于周边地区之后,出现了货物倒流,从而压制华东周边地区价格,进而倒逼内陆降价。目前,港口地区低价的进口甲醇占比较大。在这种背景下,江苏太仓港口与鲁北价差持续走弱,甚至部分时段出现港口甲醇向鲁北地区倒流现象。

      在业内人士看来,之前国内甲醇价格下跌,都是以产地销售不畅、降价去库为起点,但今年下半年以来,产地自我消耗能力提高,外销减少,价格一直偏高。而进口甲醇因为需求减少、供应增加,价格持续偏弱。国内甲醇市场出现了罕见的进口货倒逼国产货降价的情况。

      据于芃森介绍,国庆节后,因西北甲醇短缺,价格高企,短时间与山东的价差为零,套利窗口关闭,山东地区在消耗完前期备货之后,面临无货可用的局面。

      “当时西北甲醇2300元/吨,山东2300元/吨,华东2300元/吨,一度出现了三地价格一致的局面。但随着期货价格的下滑,华东现货走弱,华东与山东的物流通道随即打开。”于芃森表示,10月中旬仅是泰州、南通的部分库区开始往山东倒流货物,后来随着期现价格的同步下滑,长江沿线的主要库区基本都打开了与山东的物流通道。

      在他的印象中,此前只有2008—2009年国际甲醇出现过严重倒流。当时进口货物一度沿长江而上到了武汉,日照等山东港口均有进口货物,并引发了我国针对中东地区甲醇的反倾销调查。

      “在港口库存得不到有效去化的情况下,这种倒流的发生频率可能会随之增加。”金联创分析师王璞表示。

      在业内人士看来,以往“西醇东输”是因为港口烯烃需求近几年增加较多,进口甲醇价格持续过高,内陆甲醇成为港口烯烃企业的主要采购渠道。未来,随着进口甲醇的增加,内陆甲醇的消化很难再靠港口地区了。

      进口放量后供增需减

      当前港口甲醇的一举一动无疑牵动着市场的神经。国庆节以来,甲醇市场出现了近500元/吨的下挫。记者发现,不同于以往,甲醇市场本轮下跌明显可看出内陆地区的供需面强于港口的供需面。

      “国庆节前,市场曾寄希望于内陆甲醇制烯烃装置复产或投产解决库存难题,但从节后平衡表推算的结果来看,中性估计3个月内港口库存可以减少30万吨,届时库存总量仍在90万吨以上,总库存量依然保持历年较高水平。”天风期货研究所所长贾瑞斌表示,基于此预期,大部分市场参与者不再把内陆地区的价格强势当成一种支撑。

      与此同时,由于上游检修与下游复工,内陆的甲醇销售表现良好,大多数工厂都有挺价行为。这导致市场出现了明显的节奏差异,甚至出现了山东地区甲醇价格明显高于华东地区的情况,出现了多年罕见的内陆升水局面。

      但10月下旬,由于外发量明显减少,内陆价格走弱的局面证实了全国去库速度未及预期的论断。价格继续从港口开始下挫,并不断蔓延至内陆。

      短短一周多的时间,这种情况像多米诺骨牌一样由港口逐渐传导至内陆地区,并带动了全国范围的价格下跌。

      梳理本轮甲醇下跌的逻辑,记者发现在进口放量的背景下,甲醇市场的供增需减成为当前难解的主要市场矛盾。

      “目前由于伊朗大量货源流向中国,且年初以来伊朗Kaveh 230万吨装置试车运行,近期Busher 165万吨试车后并计划于11月底运输甲醇来华,未来Kimiya 165万吨装置计划年底或明年一季度试车。在这种预期下,甲醇进口增量将持续压制港口市场反弹的高度。”史开放称。

      据统计,在伊朗低价货源大量流入的情况下,今年国内甲醇进口总量将在1050万吨左右,这对沿海市场造成的压力短期无解。在低价进口甲醇的冲击下,港口各个罐区不断累库并一度达到满罐水平,部分罐区通过提升仓储费来减缓库存压力,但是高库存现象已成常态。需求不佳的情况下,库存始终难以快速消化,存量的压制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港口价格走低。

      除了进口和库存之外,内陆新产能的投产也是本轮下跌的原因之一,如内蒙古荣信(90万吨/年)、兖矿榆林(70万吨/年)、湖北盈德(50万吨/年)、晋煤中能(30万吨/年)等。

      从需求方面来看,今冬甲醇下游也难以扭转当前颓势。传统下游开工面临较大变数,山东临沂地区甲醛厂家的供气不能得到保证,与大气污染防治直接挂钩,若出现橙色预警只能被动停车。“今年义马的意外事故,对其打击也较为明显,虽然现在二甲醚市场利润较高,但是此前开工也经历了低迷期。其他品种除醋酸保持八成左右的开工外,其他多维持较低开工负荷。”史开放解释说。

      新兴下游烯烃开工也呈现出分化状态。内地一体化烯烃企业除新开车的宝丰二期维持正常满负荷生产外,华东外采型烯烃企业部分停车检修,开工的企业多维持七八成运行负荷,烯烃需求今冬增量也较为有限。

      在业内人士看来,叠加炼化投产周期,新产能的投放使得MTO的经济性降低,这将在中长期打压烯烃端利润,使得烯烃产业结构发生变化,进而传导至甲醇产业,对其价格形成一定压制。

      产业链几家欢喜几家愁

      这一轮下跌以来,甲醇产业链对底部的判断越来越模糊,市场一次接一次地击穿产业人士的心理预期。而且甲醇下跌也对产业链利润的分布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上游利润较9月明显萎缩,下游利润有一定改善,贸易商也呈现出明显的分化。

      “此前对底部抱有幻想的贸易商已然放弃抄底;生产企业对本轮大跌也显得较为悲观;下游企业在对利润综合评估后一般选择随需随采,部分也会选择将低价货源囤货入库,不断置换以降低成本。”史开放称。

      目前来看,甲醇产业链比较谨慎,主要还是期货下跌导致信心崩塌。上游虽然维持低库存,但是价格处于下跌过程中,同时也担心后续库存的上升。中间贸易商对期货价格波动最为敏感,基差弱、卖空也能反映出贸易商的偏弱心态。下游来看,整个能化产业链处于产能释放周期,多数品种远月贴水,也是偏空的状态。

      “这一轮下跌受益最大的是甲醇下游企业,特别是MTO工厂。”国泰君安期货分析师叶伟乐表示,本轮下跌过程中,MTO工厂使用每吨甲醇所带来的利润从200元/吨增加到400元/吨,利润水平处于2016—2019年的高位。

      相比MTO工厂,甲醇工厂过得有点惨,利润水平一直处于低位,甚至有些企业出现亏损。但由于规模不同,甲醇工厂之前的成本也不一样。面对这波下跌,甲醇工厂参与期货的意愿大大提高,有甲醇工厂通过卖出套保锁定大部分利润,规避了价格下跌的风险。

      正所谓“几家欢喜几家愁”,记者了解到,东部的甲醇生产企业和内陆的部分贸易商在这一轮下跌中最“受伤”。

      “受动力煤价格高企及进口价格过低冲击,今年东部地区的甲醇生产企业实际多数时间都处于亏损状态。”叶伟乐表示,产地高价与销地低价使得贸易商的生存空间大幅压缩,大部分都处于到处寻找低价货源的状态,经常亏损。对于纯进口企业来讲,因为进口一直有利润,反而过得不错。

      记者了解到,港口市场交易比较活跃,贸易商对冲避险意识较强,会结合自身情况、结合期货优化交易策略,能够及时对冲风险。相较于港口市场,内陆贸易商单边现货操作风险较大,经营压力也大。

      河南汇通能源副总经理苗柏宏坦言,受传统的老思维影响,内陆多数贸易商存在抄底心态,但内地甲醇价格从高位逐步走低,导致贸易商心态崩溃。

      对此,山东锐特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袁高军也表示,今年的行情对于内陆贸易商来说非常难做,有六成甚至八成的贸易商都在亏损。“平时贸易节奏比较快,有第一手信息且反应较快的贸易商可能还能挣到一些钱,反应慢一点的贸易商基本上都是亏损的。”在他看来,内陆的甲醇贸易商可能会经历一次较大的洗牌。

      记者了解到,此轮行情下,一些小的甲醇贸易商已经被淘汰,市场中甲醇贸易商已经呈现出缩量情况。

      在苗柏宏看来,未来随着国际产能的增加,进口货源在成本低廉的情况下,会逐步挤压国内煤制甲醇的利润,以往“西醇东输”“北醇南调”的局面会成为过去,港口倒流的情况会时有发生。“在此背景下,现货贸易、进口商会比较好做,内陆贸易商生存空间会被逐步挤压。”

      甲醇市场今冬或更冷

      往年的冬天,甲醇市场都有“故事”要讲,往往限气因素不断发酵使四季度甲醇市场出现“暖冬”的概率较大。然而,今年市场却有着不一样的“冬天”。

      在叶伟乐看来,近几年四季度,甲醇的供应端有较多的炒作点,包括环保和天然气限气,两者都会让甲醇供应出现问题。

      2016年冬季为治理雾霾,河北、河南和山西较多的焦炉气甲醇装置出现停车和降负行为,月均甲醇供应减少14万吨。2017年因环保督察,河北和山西的焦炉气甲醇装置出现停车降负,月均供应减少9万吨。

      与此同时,限气因素影响也会在四季度发酵。由于北方冬季温度较低,供气企业为优先确保民用供暖会减少工业用气供应。在原料短缺情况下,天然气制甲醇工厂往往会停车或者降低负荷。2016年四季度气头甲醇装置因限气月均供应减少51万吨,2017年四季度气头装置月均供应减少61万吨。

      在经历了此前多轮环保限产后,与往年冬天相比,今年甲醇生产企业受环保限产的影响较小,而且天然气供应较为宽松,气头企业今年因限气减产量显著降低。“一方面天然气缺口不大,另一方面甲醇锅炉、传统需求比预期少,再加上今年库存水平的不同,供应端的‘故事’无法影响大的趋势。”贾瑞斌表示。

      四季度原本是甲醇季节性去库的时候,然而,2019年冬季甲醇库存仍然高企。据了解,今年冬天甲醇进口维持高位,往年10、11月进口都有缩量的情况。其中2017年10月进口56万吨,月均进口68万吨;2018年11月进口58万吨,全年月均进口量在62万吨。2019年10、11月进口预计都超过100万吨,处于月均值上方。

      “当港口库存水平在70万吨以内时,20万—30万吨的供需变化容易让行情出现极端情况。而当9月库存位于120万吨以上时,20万—30万吨的供需变化就很难主导行情了。”业内人士称。

      在于芃森看来,今年冬天甲醇市场将延续目前的格局,西北产区因为天然气限气的原因,对外供应将继续缩减,但是进口减量的可能性较小,烯烃工厂主要采购依旧为进口,对于国产的需求不高,这种状态可能要延续至明年3月前后。

      “今年的冬天市场可能比以往更冷,明年的春天暂时也看不到太大的希望。”苗柏宏预计。

      值得注意的是,临近期货2001合约交割,期现回归成为市场终极逻辑。港口市场价格在进口压力下,仍可能是全市场折合期货盘面价格最低的,届时仓单将会出现在港口市场,期货价格也会以港口市场为准。“价格的下跌又将从港口市场开始,内陆市场在套利窗口关闭的情况下也会承压,即使反弹也对期货价格没有影响。届时需注意港口甲醇是否会继续累库。”叶伟乐说。

      产销格局也将发生一些变化。未来甲醇市场山东和两湖两大消耗地的走势将决定全国的情况,关中货物将更多留在两湖地区消耗,而不是销往华东和山东。“山东地区则面临西北和进口甲醇的竞争,山东的具体消耗量将决定港口去库的速度和西北价格走势。”于芃森称。

      回过头来看,这次甲醇价格下跌起始于需求转差,受冲击于供给增加,归根到底受宏观环境变化影响,表现为产业周期轮动。在甲醇市场经历本轮寒冬洗礼之后,市场结构会更优化。业内人士表示,尽管现在身处“寒冬”,但随着边际的改善,心中仍可以有希望。



相关阅读

1、 "三座大山"压顶,全球甲醇市场前景堪忧!

2、甲醇制氢:能否实现氢能“即制即用”

3、本年度第二大化工事故,直击义马气化厂现场,浅析甲醇市场影响!

4、甲醇价格走势趋势图或将呈现倒V型



关键词:甲醇

分享至

* 免责声明:本平台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是否正确,请您自行判断。
本网站销售的所有产品用于工业、科研用途,不可用于个人用途使用
友情链接: 960化工网  化学加  药智通  每日生物评论  甲酸  化学慧  华夏能源网  乐研试剂  国家标准物质中心  抗体测序  广州化学试剂厂  爱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