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藻多糖(Fucoidan)是一种从海洋褐藻中提取的硫酸化多糖,因其独特的化学结构和广泛的生物活性而备受关注。这种天然多糖具有抗炎、抗肿瘤、抗氧化、抗凝血、抗衰老、抗痛风等多种生物活性,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和化妆品等领域。近年来,随着对岩藻多糖结构与功能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愈发广阔,尤其是在药物递送、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等前沿领域。 岩藻多糖,来自海洋的杂多糖 岩藻多糖(褐藻糖胶、褐藻多糖硫酸酯)是硫酸化的杂多糖,主要含有L-岩藻糖、硫酸基团、糖醛酸和其他单糖,例如葡萄糖、木糖、半乳糖和甘露糖,是褐藻和一些海洋无脊椎动物(如海胆和海参)的主要成分。1913年,瑞典科学家Kylin首次从海洋褐藻中分离得到岩藻多糖。目前,根据IUPAC规则,岩藻多糖被命名为“fucoidan”,但也有人将其称为岩藻聚糖(fucosan)、岩藻聚糖(fucosan)或硫酸化岩藻聚糖。 岩藻多糖的生物活性取决于它的化学组成,包括分子量、单糖组成、硫酸化程度和硫酸基团的位置。此外,岩藻多糖的组成取决于藻类的来源、地理位置以及提取和纯化方法。其核心结构由岩藻糖(fucose)和硫酸基团(SO₄²⁻)构成,并含有少量其他糖类(如甘露糖、葡萄糖醛酸等),是褐藻抵御海洋环境的“防御盾”。 岩藻多糖的作用 据现代研究证明岩藻多糖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抗病毒、抗氧化、抗炎等多种药理作用。 抗尿酸 岩藻多糖在中国作为天然药物改善急慢性肾脏病已有20多年的历史,肾脏是维持体内尿酸平衡的重要器官,流行病学研究表明,90%的原发性高尿酸血症是由肾脏尿酸排泄减少引起的。2024年一篇有关于岩藻多糖对肾脏保护作用的研究性文章指出,岩藻多糖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抑制尿酸诱导的NLRP3介导的HK-2细胞焦亡来发挥其抗肾炎的作用。 抗氧化性 岩藻多糖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这取决于它们的物理化学性质。岩藻多糖的抗氧化能力受其分子量和硫酸化程度的影响。较高分子量的岩藻多糖往往表现出更强的抗氧化活性,因为它们拥有更复杂的结构,可以有效地与自由基相互作用。此外,硫酸化程度至关重要。已证明硫酸盐含量较高的岩藻多糖具有增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这对其抗氧化功能至关重要。在各种研究中,岩藻多糖已在不同的生物模型中进行了测试,以评估其对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来自海带的岩藻多糖能明显抑制糖尿病小鼠血清、肝脏和脾脏中脂质过氧化物(LPO)的增加。该岩藻多糖对超氧自由基有很强的清除作用,对羟基自由基的作用较弱,对1,1-二苯基-2-苦基-肼(DPPH)的影响较小。它能有效抑制H(2)O(2)诱导的大鼠红细胞溶血,对FeSO(4) -抗坏血酸诱导的大鼠肝匀浆脂质过氧化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降低血脂 岩藻多糖是一种类似唾液酸的活性物质,它能增强细胞表面负电荷,从而使胆固醇在血液中沉积,从而降低血清胆固醇。海带岩藻多糖能显著降低高胆固醇血症小鼠和高脂血症大鼠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并能有效地防止小鼠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形成。它还能显著降低高脂血症患者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且无肝肾损害的副作用。由海带岩藻多糖制备的低分子硫酸化岩藻多糖(平均Mw约8000Da)能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大鼠的血脂。岩藻多糖寡糖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有良好的抗高血压作用,其抗高血压机制之一可能是其能抑制血浆血管紧张素Ⅱ的产生。 免疫调节和抗炎作用 从九种褐藻中提取的所有岩藻多糖均能抑制大鼠炎症模型中的白细胞募集,并且岩藻糖和硫酸盐的含量及其多糖骨架的其他结构特征均未显著影响岩藻多糖在该模型中的功效。裙带菜岩藻多糖可以缓解肺部炎症,下调Th2主导的反应,这可能有助于治疗过敏性炎症。据报道,裙带菜的岩藻多糖可减轻大鼠完全弗氏佐剂诱发的关节炎炎症。研究者在同一模型中评估了喇叭藻岩藻多糖的效果。在仅接受完全弗氏佐剂治疗的大鼠中,TNF-α、IL-6和PGE2的血浆水平升高。在接受岩藻多糖治疗的动物中,这些细胞因子的血浆水平降低,达到与正常水平相似的水平。 岩藻多糖作用于炎症过程的不同阶段:阻断淋巴细胞粘附和侵袭、抑制多种酶、诱导细胞凋亡。岩藻多糖最受关注的可能作用机制是下调MAPK和NF-κB信号通路,从而减少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 抗凝血 岩藻多糖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但有关其抗凝血活性的研究最为广泛。研究表明,从不同海洋褐藻提取的岩藻多糖具有不同程度的抗凝血活性,如和岩藻多糖表现出高度的抗凝血活性,和的抗凝血活力较前者减半,而几乎没有抗凝血活性。 抗血栓 在活体动物实验模型中,岩藻多糖对静脉血栓形成和动脉血栓形成都具有抑制作用。Rocha等研究发现,岩藻多糖在体外没有抗凝血活性,而在形成静脉血栓的动物模型上表现出明显的抗血栓形成作用,而且该作用具有时间依从性,投药8h后达到最大,该岩藻多糖的抗凝血活性可能与其刺激内皮细胞产生硫酸肝素有关。 改善胃部疾病 研究发现,岩藻多糖改善胃部疾病功效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岩藻多糖具有清除幽门螺杆菌功效,可以抑制幽门螺杆菌增殖以及抑制其与胃黏膜的结合;(2)岩藻多糖具有保护胃黏膜及治疗胃溃疡功效,对酒精及药物性胃黏膜损伤、慢性胃溃疡具有很好的缓解作用;(3)岩藻多糖具有抗胃癌功效,能够抑制胃癌细胞增殖,缓解化疗副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抗肿瘤 岩藻多糖被誉为一种天然防癌剂,有关其抗肿瘤活性的报道也越来越多。Alekseyenko等研究了岩藻多糖对患有Lewis肺腺癌小鼠的抗肿瘤活性,将岩藻多糖以10mg/kg的剂量喂养小鼠,结果引起适度的抗肿瘤活性和抗肿瘤转移效果。也有研究发现,岩藻多糖对5种含有S180肉瘤动物的肿瘤抑制率达30%,其中有2种动物的肉瘤完全消退;利用从海带中获取的天然岩藻多糖处理大约1万个结肠癌细胞的培养皿中,经过24h后,有50%的癌细胞死亡,72h后癌细胞几乎全部死亡。Hyun等发现,岩藻多糖能明显的抑制HCT-15结肠癌细胞的生长,利用岩藻多糖处理HCT-15细胞系后,出现DNA断裂、染色体凝聚、G1期亚二倍体细胞增加等细胞凋亡事件。 前衍提供岩藻多糖相关活性成分 中文名 英文名 CAS号 链接 岩藻多糖 Fucoidan 9072-19-9 订购 岩藻黄质 Fucoxanthin 3351-86-8 订购 L-岩藻糖 L(-)Fucose 2438-80-4 订购 糖醛酸 Hyaluronic acid 9004-61-9 订购 木糖 D-Xylose 58-86-6 订购
2025-06-20麦角硫因(ergothioneine,EGT)是一种天然的含硫氨基酸,又被称作长寿维生素,最初于1909年由Charles Tanret在麦角菌(Claviceps purpurea)中分离得到,并以该真菌的名称命名。EGT广泛存在于微生物细胞、动植物体内,在蘑菇、黑豆、红豆、燕麦等食物中含量较高。EGT也存在于人体各种细胞和组织中,其中红细胞、骨髓、肝脏、肾脏、精液以及眼睛的晶状体和角膜中EGT含量较丰富。EGT可在分枝杆菌等微生物中合成,但人体无法自主合成EGT,需要通过饮食摄取并在体内积累。 麦角硫因的CAS号497-30-3,是一种手性小分子组氨酸衍生物,L-EGT为其天然存在形式。EGT纯品为白色无味晶体,相对分子质量229.3,易溶于水,在25℃水中的溶解度为0.9mol/L。EGT可结晶为二水合物或内盐,二水合物形式的EGT比无水内盐具有更强的吸湿性。EGT在水溶液中存在硫酮式和硫醇式2种异构体,如图1所示。在生理条件下,EGT主要以硫酮形式存在。EGT在生理和中等碱性(pH值为8~9)条件下都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同时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其分解温度可达262~265℃。EGT的标准氧化还原电位约为-0.06V,而其他天然硫醇抗氧化物质(如谷胱甘肽、半胱氨酸)的标准氧化还原电位一般为-0.32~-0.2V,表明EGT除具有良好的pH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外,还表现出良好的抗氧化性。 研究发现,麦角硫因在不同动物或同一动物不同组织中分布明显不同,这表明机体组织对麦角硫因的需求与其功能密切相关,如肝脏、肾脏、红细胞、眼晶状体和精液等易受高水平氧化应激和炎症影响的器官、细胞和分泌物中都可发现麦角硫因的优先聚集,这可能也是一种适应性的细胞保护机制。 随着进一步深入研究发现,与维生素C、谷胱甘肽等天然抗氧化剂相比,麦角硫因在抗氧化、抗炎等方面具有更优越的生理功能,尤其是在抗氧化损伤、维持氧化还原平衡、解毒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麦角硫因的功能 抗氧化 EGT是一种天然高效的抗氧化剂,其在体外实验中被证实对羟基自由基、次氯酸和过氧亚硝酸盐具有强大的清除能力。与谷胱甘肽等其他硫醇化合物相比,EGT能够以更高的速率灭活单线态氧;与尿酸和奎诺二甲基丙烯酸酯等抗氧化剂相比,EGT对过氧自由基的抗氧化能力高于奎诺二甲基丙烯酸酯,对羟基自由基和过氧亚硝酸盐的清除能力高于尿酸。 在机体内,EGT是一种保护受损组织的适应性抗氧化剂。EGT在体内的分布表明,该化合物更倾向于积累在肝脏、红细胞、眼睛晶状体和精液等氧化应激和炎症水平较高的器官、细胞和分泌物中。在健康机体中,EGT的抗氧化作用可能有限,但当组织损伤、活性氧和活性氮过多或涉及氧化损伤水平增加时,EGT则表现出显著的保护作用。 EGT可降低小鼠运动后肌肉中代谢应激和炎症标志物以及氧化损伤标志物的表达,对延长运动力竭时间和运动后肌肉恢复有重要作用。EGT也是二价金属特别是具有氧化还原活性的铜和铁的优秀螯合剂,通过形成非氧化还原活性的EGT-铜复合物,有效防止铜诱导的DNA和蛋白质的氧化损伤。此外,EGT还可以减少亚硝化应激对乳铁蛋白的影响,从而维持其蛋白质活性。 免疫调节 EGT具有免疫调节特性,可增强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信号转导,用EGT预处理巨噬细胞,促进TLR配体诱导的细胞因子产生,并增强CD4(+)T细胞的辅助性T细胞17(Th17)极化。EGT与TLR2配体共同作用,能够调节抑制微环境,增强免疫功能,降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免疫抑制功能。TLR2刺激协同EGT可下调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精氨酸酶1、脂肪酸合酶配体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的表达。 EGT显著增加了神经祖细胞神经元标志物βⅢ-微管蛋白的免疫反应细胞数量,降低了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的免疫反应细胞数量,同时上调了神经元分化激活因子基因Math1的表达。此外,EGT通过下调CD4(+)T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数量,稳定了葡聚糖硫酸钠引起的免疫应答,可缓解其诱导的结肠炎。 抗炎 炎症是人体应对各种损伤因子的刺激所发生的以防御反应为主的基本病理过程。研究表明,EGT能够抑制过氧化氢和TNF-α介导的NF-κB 激活,减少肺泡上皮细胞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8释放,从而抑制慢性炎症性肺病的炎症反应。EGT口服后会被机体吸收和保留,血浆和全血EGT水平显著升高,氧化损伤和炎症的生物标志物如8-羟基-2'-脱氧鸟苷、8-异前列腺素F2α和C反应蛋白等呈下降趋势。 EGT具有调节NF-κB、MAPK和PI3K/AKT信号通路的作用,可显著降低TNF-α和IL-6水平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3,caspase-3)活性,抑制铁诱发的炎症产生,减少铁引起的肝细胞凋亡。此外,EGT还抑制了TNF-α诱导的脂肪细胞炎症反应。 抗衰老 EGT对一些与衰老有关的疾病具有保护和预防作用。端粒缩短与衰老及多种年龄相关的疾病有关,而氧化应激通常是端粒缩短的主要原因之一。EGT在氧化应激条件下,通过降低端粒缩短率和保持端粒长度,显示出其有益的抗衰老作用。 EGT有助于延缓衰老期间的运动功能衰退。研究表明,EGT可以延长果蝇的寿命及攀爬能力。其延长寿命的潜在机制可能包括3个方面:通过协调胆碱能神经传递、酪氨酸代谢和过氧化物酶体蛋白来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状态;通过改变组织蛋白酶D来调节自噬活性;以及通过控制底物进入三羧酸循环来维持正常的线粒体功能。 每天摄入4~5mg/kg的EGT也被证明可显著延长雄性小鼠的寿命。EGT还能够通过调节SIRT1和SIRT6信号通路,防止与高血糖相关的内皮细胞衰老。此外,富含EGT的香菇提取物则能逆转叔丁基过氧化氢诱导的神经元细胞衰老。 皮肤损伤修复 皮肤暴露在太阳紫外线照射下会导致DNA、蛋白质和脂质损伤,最终导致皮肤光老化。EGT积累在表皮角质细胞中,通过降低活性氧水平、保持细胞活力和消除大规模凋亡反应来保护角质细胞免受紫外线损害。 神经系统调节 EGT缺乏可能会增加个体患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风险。研究发现,老年人的全血EGT水平显著下降,患轻度认知障碍的受试者血浆EGT水平也显著低于同龄健康受试者。服用EGT可增强记忆功能,防止压力引起的睡眠障碍和神经元损伤。EGT通过其抗氧化活性以及促进神经发生和神经元成熟,有益于大脑功能。服用EGT还可能具有抗抑郁作用,防止应激引起的睡眠障碍,尤其是与抑郁症相关的睡眠障碍。 麦角硫因的应用 食品领域 欧洲食品安全局(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EFSA)已评估并声明,EGT用作婴幼儿、孕妇和哺乳期妇女营养补充剂是安全的。蘑菇是EGT的主要食用来源,食用含EGT的蘑菇后,EGT可被红细胞吸收并减弱餐后的甘油三酯应答。增加蘑菇的摄入可以降低慢性衰老疾病的发病率。 EGT对肉类颜色的稳定和保质期延长具有重要作用。在香肠中添加富含EGT的金针菇提取物能有效预防脂质和蛋白质氧化。EGT对金枪鱼肉中高铁肌红蛋白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在牛肉和鱼类中添加含EGT的蘑菇提取物,可以控制在冰冻储存过程中的脂质氧化,肉类颜色保持时间明显得以提升。用富含EGT的壳聚糖涂层处理海鲈,可降低其腐胺、尸胺和组胺等生物胺含量,延长海鲈保质期。此外,喷洒EGT水溶液可降低双孢菇(Agaricus bisporus)采后褐变的程度,从而延长保质期。 EGT还是一种替代合成黑变病抑制剂的天然成分。含EGT的金针菇提取物可显著降低虾血淋巴多酚氧化酶活性和血细胞酚氧化酶原基因的表达,有效预防虾蟹在收获和储存期的黑变。 疾病诊疗 EGT已被证实具有细胞保护作用,这使得EGT在慢性疾病如心血管和代谢疾病中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这些慢性疾病一般都伴随持续的氧化应激和炎症。较高的EGT水平是心脏代谢疾病和死亡风险较低的独立标志物。EGT可中断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黏附分子表达的促炎诱导,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EGT在糖尿病诊疗中也显示出重要意义。研究表明,给糖尿病大鼠在妊娠前11.5天每天补充EGT可降低胚胎畸形率。EGT与二甲双胍联合给药可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的高血糖,抑制肾脏炎症并改善肾功能,这种疗效与EGT激活Nrf2抗氧化信号增强抗氧化防御系统有关。 EGT在治疗先兆子痫中具有潜在应用。先兆子痫是一种基于胎盘异常的妊娠多因素性高血压疾病,人体内EGT水平与先兆子痫风险有显著的非线性关联。EGT可改善子宫灌注压降低先兆子痫大鼠的高血压和胎儿体重,改善其肾脏和胎盘组织的线粒体功能。 顺铂是一种有效的化疗药物,但其治疗应用受到肾毒性的限制。顺铂引起的肾毒性很大程度上归因于氧化应激的诱导和炎症反应。EGT通过靶向Nrf2、NF-κB、凋亡信号和抑制γ-谷氨酰转肽酶,可以减轻顺铂引起的肾毒性。EGT还可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和恢复神经细胞中的胆碱能神经活性来保护顺铂诱导的神经元损伤并增强认知能力。 EGT也显示出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的潜力。在包括伴有海马萎缩的阿尔茨海默病在内的痴呆症患者中,认知能力的恶化与EGT水平的下降有关,而硫酸吲哚酚和喹啉酸等化合物则增加,利用这些痴呆症标志物,可以进行诊断和治疗干预,以减缓认知能力下降。 基于EGT可调节炎症、清除自由基、防止神经元损伤、防止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特性,也有学者提出了将EGT应用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可能性和前景。 新药研发 现有EGT新药的研究大多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毒理学研究结果显示,EGT耐受性良好,对所评估的生殖参数无不良影响;在测试条件下,对细菌测试菌株没有诱变活性。浓度为5000μg/ml的EGT在CHL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中未引起结构性染色体畸变,在哺乳动物体内红细胞微核试验中,雄性小鼠口服1500mg/kg的EGT剂量,未观察到微核多染红细胞率增加。在这些测试中,EGT未显示出潜在的遗传毒性、致癌性和致突变性。 EGT对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在啮齿动物模型中,脑室给药EGT可有效减少中风后的脑梗死体积。EGT在口服给药后能促进正常小鼠海马区的神经元成熟,提高学习和记忆能力。在治疗急性肺损伤方面,研究显示100mg/kg EGT与参照药物非布司他一样有效,临床试验后或可成为治疗该疾病的替代药物。此外,EGT还是治疗胱氨酸结石、预防结直肠癌、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新型方法和潜在手段。 目前,已有一些关于EGT在体内吸收、分布与积累及其代谢的相关研究。此外,还开展了一些关于EGT潜在治疗功效的临床研究。例如,一项近期研究显示,有高度焦虑和睡眠问题的受试者持续4周每天服用20mg EGT,睡眠困难显著改善。另一项临床研究表明,EGT可以作为认知能力下降的预测性生物标志物。 化妆品领域 EGT具有多种皮肤护理功能,已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2021年版)》收录。EGT可应用于抗衰老化妆品。一方面,EGT可预防光老化,通过抑制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和清除卤化物来保护紫外线B段诱导的DNA损伤。可见光通过类似于紫外线A段辐射诱导的氧化应激机制对人角质形成细胞和CHO细胞产生遗传毒性,EGT有效防止了可见光和紫外线A段辐照引起的DNA损伤。另一方面,EGT可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1的激活和I型原胶降解,具有对抗氧化应激、清除自由基的能力,通过Nrf2途径促进抗氧化剂的上调和螯合金属离子,在防止衰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基于良好的抗炎功能,EGT可用于皮肤舒缓类化妆品中,应对外界刺激而导致的皮肤炎症。EGT对酪氨酸酶活性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是一种非竞争性酪氨酸酶抑制剂。这种抑制作用与其抗氧化活性相关性较弱,可能与其结构中存在的硫代咪唑环有关,这也意味着EGT在美白类化妆品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前衍提供麦角硫因优势现货 中文名 英文名 CAS号 链接 麦角硫因 L-Ergothioneine 497-30-3 订购 谷胱甘肽 Glutathione 70-18-8 订购 半胱氨酸 Cysteine 4371-52-2 订购
2025-06-13广东某减肥类食品竟含5类违禁成分 案情回顾 2025年5月上旬,番禺区市场监管局根据外单位移送线索,抽丝剥茧,逐一分析,从大量材料中提取出关键证据材料,确认当事人于2023年间通过网络从一犯罪嫌疑人(现已落网)处购进“韩国减肥产品”,该产品中检出麻黄碱、对乙酰氨基酚、咖啡因、比沙可啶、氟西汀等药品成分,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 当事人通过网络销售,涉案金额较大。掌握基本证据后,执法人员迅速锁定当事人开展深入调查,并通过多次约谈、询问,最终促使当事人如实交代了违法事实,予以罚款,并没收违法所得。 以案释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生产经营的食品中不得添加药品,但是可以添加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食品中非法添加药品的,视添加的药品类型及违法行为的严重程度,可能面临行政处罚,或者刑事责任。 行政处罚方面: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三条规定,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并可以没收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十万元以上十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十五倍以上三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并可以由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 刑事责任方面: 如果非法添加的药品属于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五十五条,依法从事生产、运输、管理、使用这些药品的人员,违反国家规定提供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如果非法添加药品的行为构成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具体量刑根据毒品的数量和情节严重程度,从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到十五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不等。 上海某公司经营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案 (一)违法事实 2018年8月18日至2019年4月,当事人上海某时尚科技有限公司在两个电商平台及线下共销售含有匹克硫酸钠的酵素吸吸冻377盒、益生菌水果味粉4盒。经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检验,涉案产品检出匹克硫酸钠,货值金额9521.69元,违法所得6417.93元。另查明,当事人未记录食品进货查验情况。 (二)办案经过 2019年上半年,上海市宝山区市场监管局收到群众投诉举报,称食用涉案产品后出现肠胃不适。该局对可疑产品进行调查,发现该产品宣称具有减肥功效。2019年8月1日,该局收到《市场监管总局对“食品中涉嫌非法添加匹克硫酸钠案”挂牌督办的补充通知》《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办公室关于通报涉嫌在食品中非法添加匹克硫酸钠有关线索的函》。上述通知和函件表明,当事人委托中山市乐娃娃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多燕瘦酵素吸吸冻(番石榴味)(生产日期:2018年9月17日)被检出匹克硫酸钠。 2019年8月2日,宝山区市场监管局对当事人仓库进行检查,现场未发现上述批次多燕瘦酵素吸吸冻(番石榴味)。该局对120箱多燕瘦酵素吸吸冻(番石榴味)(生产日期:2018年8月18日)进行查封,对仓库贮存的7个品种产品抽样检测。2019年8月6日,宝山区市场监管局对当事人经营场所进行检查,现场扣押部分财务账本。 2019年8月19日,宝山区市场监管局收到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出具的关于多燕瘦酵素吸吸冻、多燕瘦益生菌水果味粉检出匹克硫酸钠的不合格报告。2019年8月19日,该局执法人员对前期查封的120箱多燕瘦酵素吸吸冻实施扣押。 2019年8月20日至21日,该局执法人员和宝山公安分局民警前往广州调查核实案件情况。据海珠公安机关侦查,广州肯定公司的彭某是负责涉案产品配方、核心原料、原料采购渠道的主要人员,蜂了公司对添加匹克硫酸钠事件不知情。蜂了公司于2019年2月向广州海珠公安机关报案。广州肯定公司及中山乐娃娃公司均在停产停业中,相关负责人已被海珠公安机关控制(刑拘26人)。在海珠公安机关抓捕搜查前,两家公司已将财务账册、电脑数据、票据来往等材料全部销毁。宝山区市场监管局及当地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实地走访运输违法食品的丰恒物流公司,发现其发货单上的名称仅标为食品,只记录数量、重量,不记录具体品名、批号。因为运费是货到付款,发货单都是随货交给客户,丰恒物流没有发货单的存根。 2019年8月21日,宝山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前往北京的两家电商平台公司调查涉案产品销售数量及销售金额,但仅能取得部分数据。 宝山区市场监管局委托第三方软件公司,对两个电商平台销售多燕瘦酵素吸吸冻(番石榴味)及多燕瘦益生菌水果味粉的数据进行梳理整合,确认当事人线上销售数量及均价。 (三)处罚结果 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第(一)项、第五十三条第二款的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及第一百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三)项的规定,符合情节严重情形。宝山区市场监管局对当事人作出从重处罚,警告并没收违法所得6417.93元,罚款14万元,吊销食品经营许可证。 根据《上海市食品药品严重违法生产经营者与相关责任人员重点监管名单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宝山区市场监管局将当事人及其法定代表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纳入食品药品安全重点监管名单,并采取5年内不得申请食品生产经营许可或者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担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的重点监管措施。 泾川县某保健品店经营添加药品的食品案 泾川县市场监管局收到泾川县人民检察院检察意见书,反映当事人的行为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经查,当事人通过微信和他人捎带的方式,购进4盒“蓝魔”、1盒 “蓝蝌蚪”和2盒“蓝宝石”保健食品,共计7盒70粒,货值金额430元。当事人共计售出21粒,违法所得700元。经检验,该3种保健食品中均含有西地那非成分和伐地那非成分。当事人的上述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八条规定,泾川县市场监管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三条第一款第(六)项规定,作出没收违法所得700元,罚款16000元的行政处罚。 抗(抑)菌制剂非法添加的消毒产品案 【基本案情】 杭州某公司于2019年开始生产、销售表麻抑菌液,产品销往全国十余个省份的医疗美容机构,其生产的多个品牌的表麻抑菌液中违规添加麻醉药物利多卡因。利多卡因作为酰胺类局部麻醉药,如在缺乏麻醉药物使用资质且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可能导致皮肤过敏、支气管痉挛、呼吸窘迫综合征等不良反应,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调查和督促履职】 2022年2月,浙江省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浙江省检察院)接到最高人民检察院挂牌督办案件线索后,经认真研判,决定由省院直接立案办理,并联合省卫生健康委成立专案组,积极调查取证。专案组会同属地检察院、卫生健康部门对涉案企业生产车间及仓库等场所进行勘验调查,依法提取涉案企业的表麻抑菌液共计7种10个批次的样品,经送最高检检察技术信息研究中心和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分别检测,均检出利多卡因;同时,浙江省检察院就调查中发现的关联企业所涉违法事实,及时商请企业所在地检察院进行协助调查。 2022年3月,浙江省检察院在前期调查的基础上,与省卫健委开展磋商,并达成磋商意见,由省卫健委指导杭州市卫健委对涉案生产企业依法调查处理。在办案过程中,专案组持续跟进,围绕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遇到的添加物质的定性问题、行为违法性以及行政处罚依据等法律适用问题,牵头召开专家论证会,邀请法学专家、理化检验专家进行研究论证。基于涉案厂家生产的产品连续检出禁用物质利多卡因,且含量高,而该厂家并无其他需要使用利多卡因原料的产品等情形,可认定涉案厂家存在非法添加行为。结合本案的货值金额及违法情形,明确本案可适用《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第四条的规定,在没收违法所得的同时,并处货值金额5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2022年6月,杭州市卫健委综合考虑本案主观恶性大、产品销售市场涉及面广、危害性大、违法行为持续时间长、且违法主体曾多次被行政处罚等情节,依据《杭州市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规定》和《浙江省卫生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办法》的规定,对涉案消毒产品生产企业作出没收违法所得14余万元、处货值7.5倍罚款340余万元的行政处罚,依法注销该企业的《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责令该企业召回、销毁已上市销售的违规产品,目前已召回违规产品9489盒。 在此基础上,浙江省检察院部署全省对抗(抑)菌制剂非法添加案件开展专项办案活动。省卫健委对浙江省内的抗(抑)菌制剂生产企业进行清理整顿,对2021年专项行动期间发现问题的经营单位开展“回头看”。目前,全省共抽查抗(抑)菌制剂消毒产品经营使用单位4744家,抽查产品9862件,不合格产品数88件,标签说明书不规范产品数39件,违法违规宣传疗效产品数12件,卫生安全评价报告不规范产品数37件,通过“回头看”发现问题单位数2家,浙江省内经营的抗(抑)菌制剂不合格违规产品均已下架并停止销售。 【典型意义】 抗(抑)菌制剂因为入市门槛低、检验机构能力不足等原因,违法行为较难发现和查处,特别是一些违法企业钻监管的漏洞,故意违法添加禁用物质,牟取非法利益,给不知情的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带来极大隐患。检察机关督促相关行政机关依法履职,并通过牵头召开专家论证会协同行政机关解决法律适用难题,有效整治了抗(抑)菌制剂生产销售乱象,从生产源头上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2025-06-06肌酸是一种氨基酸,它以天然形式存在于骨骼肌中。它也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素,能够促进细胞内ATP的再生,对于提升体能表现和减少疲劳具有重要作用。肌酸通过支持肌肉收缩来提高能量水平和增强肌肉功能,运动员和健身人士是肌酸的主要消费群体。然而根据临床数据,老年人与女性补充肌酸具有更大益处。 什么是肌酸? 肌酸,又称α-甲胍基乙酸,是一种存在于人体中的天然营养素,也可以由精氨酸、甘氨酸和蛋氨酸在肝脏、肾脏、胰腺中合成:在肾脏精氨酸甘氨酸转脒基酶的催化下,将精氨酸的脒基转移到甘氨酸的氨基上,生成胍乙酸。再于肝脏经胍乙酸甲基转移酶催化,将S-腺苷甲硫氨酸的甲基转移给胍乙酸,生成肌酸。 CAS:57-00-1 肌酸结构 人体约95%的肌酸分布在肌肉组织中,其余则分布在心脏、大脑以及睾丸等器官。氨基酸合成的肌酸只能满足人体日常需求的一半,维持正常组织水平需要的剩余肌酸主要从饮食中获得,如牛奶、红肉、白肉、鱼类和软体动物等。 Lumina Intelligence数据显示,人们对肌酸功效的了解多集中在肌肉生成(27%)及变强壮(22%),而对肌酸维持骨健康(14%)、提升大脑功能(11%)、防止受伤(10%)等功效知之甚少,甚至有40%的普通人群对肌酸完全不了解。对肌酸功效的一知半解导致部分人群未能意识到补充肌酸的重要性。 小tips: 对健康人群来说,吃正经的肌酸是足够安全的。但大量服用肌酸并且没有饮用足够水,会导致胃痉挛或者腹泻。另外本身肾功能不全的人,也可能在服用肌酸后肌酐升高,这部分人要谨慎。 肌酸也是一种抗衰保健品,建议健康中老年人长期补充。 肌酸不需要冲击期,或者说冲击期可有可无,因为它会储存在你身体里慢慢用。 吃肌酸补剂,并不会影响自身合成。 最可靠的肌酸是纯一水肌酸,也就是最便宜那种肌酸。 肌酸没有短期的感受,所以一切“肌酸吃了以后我感觉兴奋了”都是不真实的(加料的肌酸除外),从长远来看会逐渐改善力量、爆发力;肌酸的储水并非“让你水肿”,而是让肌肉细胞更充实,它也会增加体重,但这个作用不会一直叠加,无需多虑。 肌酸和人体的ATP有直接关系,和你的运动表现也有关系。 肌酸的更多功效和应用范围 针对老年人:肌酸可以支持健康老龄化 肌肉减少症被定义为与年龄相关的肌肉质量、力量和身体机能下降,与骨量减少和低度炎症升高有关,6-22%的老年人(65+)患有该疾病。从健康老龄化的角度来看,克服肌肉减少症的干预措施具有临床意义。 减缓肌肉衰老 50岁之后,人体肌肉力量和肌肉质量分别以1.2-1.5%/年与0.8%/年的速度下降,补充肌酸对衰老的肌肉产生积极影响。研究表明,阻力训练期间补充肌酸的老年人的瘦组织质量、下半身力量和身体机能均有显著增加。 增强骨骼肌强度 成骨细胞(参与骨形成)调控osteoprotegerin激素样蛋白的释放,该蛋白能够抑制破骨细胞(参与骨吸收)的激活。肌酸通过刺激成骨细胞的分激活和分化,增强骨矿物质特性或减少骨吸收,实现对人体骨骼肌强度的增强。然而,骨骼肌中的肌酸储备量仅占人体的不到5%。研究表明,当进行阻力训练的老年男性补充0.1g/kg/d的肌酸时,其骨吸收标志物减少27%。 减轻炎症 衰老过程中升高和持续的低度炎症(即炎症性衰老)对衰老的肌肉和骨骼有负面影响,与年龄相关的炎症和氧化应激升高会减少肌肉蛋白质合成。肌酸作为抗氧化剂,能够降低老年人的炎症指数,0.5-5 mM的肌酸能够抑制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并降低体内炎症标志物(如ICAM-1、TLR-4)含量。并且,动物试验结果表明,长期补充肌酸对肝脏没有负面影响。 减少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抑制tau蛋白过度磷酸化(阿尔茨海默病关键病理);修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恢复耳蜗毛细胞线粒体功能,改善听觉障碍;缓解抑郁样行为(通过调控BDNF/TrkB信号通路)。糖尿病神经病变模型小鼠经绿原酸干预后,神经传导速度提升35%,疼痛阈值显著改善。 服用肌酸有助于治疗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如先天性肌酸缺乏综合征、与年龄相关的认知功能衰退(如阿尔茨海默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和亨廷顿病)。肌酸补充剂也被用于治疗抑郁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精神分裂症和脑损伤的恢复。 针对女性:肌酸可以支持心理健康 调节情绪 肌酸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为大脑提供能量,以保证影响情绪的代谢产物的有效神经传递。女性的内源肌酸储存量仅为男性的70-80%,且控制情绪的大脑额叶的肌酸水平较低,因此大脑对激素的敏感程度不足。兼之月经、怀孕生育等生理因素使女性的激素变化更为频繁,导致女性的抑郁率是男性的两倍。研究表明,补充肌酸8周后,服用抗抑郁药物的青春期女性的抑郁评分下降达56%,且在服用抗抑郁药物的成年女性中也显示了类似的效果。 提升认知 女性处理压力的方式与男性不同,通常习惯于多任务处理,导致精神压力增高,大脑需要更多的磷酸肌酸以维持脑部ATP水平。肌酸通过肌酸激酶的酶促反应与磷酸基结合形成磷酸肌酸,以支持神经ATP的再合成,从而提升使用者的认知能力与大脑功能。 补充肌酸与依赖于额叶皮层完成的任务的认知优势(如学习、记忆和注意力)有关。而且,美国塔夫茨大学的心理学家发表在《神经科学生物行为评论》上的研究成果显示,健康成年人服用肌酸能减轻精神疲劳感。此外,美国宾州布鲁姆斯堡大学的运动科学家发现,老年人把服用肌酸与进行体育锻炼结合起来,能延缓与年龄相关的肌肉力量下降和认知处理速度放慢。 改善睡眠 女性因怀孕、产后需求和更年期睡眠障碍而更容易出现睡眠不足的现象。此外,与男性相比,急性和慢性睡眠剥夺对女性伤害更高。有研究提出,在月经周期中补充肌酸可能有助于减轻低雌激素对睡眠的不利影响。 肌酸的市场趋势 Future market insights报告显示,肌酸补充剂市场2025年将达到6.397亿美元的估值,并在2025-2035年市场的复合增长率预计达13%以上。这一现象主要得益于肌酸的技术突破、销售渠道的更新以及消费者需求增长。 2020-2024年,肌酸市场增长迅猛,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它在提高肌肉力量、运动表现和肌肉恢复方面的优势,健美趋势和增肌收益推动了肌酸市场的持续增长。其中,一水肌酸因其改善运动表现和增加肌肉质量的功效受到运动员和健身爱好者的青睐,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2025-2035年,随着肌酸产品形式的多元化,以及肌酸市场对开始注重肌酸在认知功能、综合健康等方面的功效,肌酸市场维持快速增长。由于其提高力量、力量输出和瘦肌肉质量的作用,男性依旧是肌酸市场的主要消费群体,2025年达到62.3%,2025-2035年的复合年增长率约为7.2%。女性细分市场正在经历大幅增长,预计到2025年将拥有26.8%的份额,2025-2035年的复合增长率约为8.1%。知名品牌越来越多地为女性开发肌酸配方,通常采用微粉化和调味形式,以增强溶解度和味道。 前衍提供食品级肌酸优势现货 中文名 英文名 CAS号 链接 肌酸 Creatine 57-00-1 订购 一水肌酸 Creatine monohydrate 6020-87-7 订购 磷酸肌酸 Creatine phosphate 67-07-2 订购 三磷酸腺苷 ATP 9000-83-3 订购
2025-05-302024年表面活性剂应用榜单依据产品添加和备案数量进行统计,榜单涵盖多种常见表面活性剂,各有特性与应用。 NO.1 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 以低成本的椰子油为原料制备的温和、高效的多功能表面活性剂,常用于发品中,效果理想。该两性表面活性剂以其独特的多功能著称,除具有良好的去污、乳化、分散、润湿等作用外,同时还具备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杀菌、抗静电、柔软等作用。最高历史使用量:淋洗类(30%),驻留类(2.96%)。 历史合计使用该成分产品数量达323000+;当前成分有效备案数接近153800+个,近1年环比新增6.01%。 NO.2 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钠 简称SLES,又称十二醇聚醚硫酸酯钠,是一种强效的清洁剂、起泡剂,其合成的过程中可能产生致癌物质二恶烷,要选择严格监控的原料,一般会同其他表活复配来降低刺激性。有造成肌肤和眼周粘膜刺激性,但其刺激性小于其同类的SLS(月桂醇硫酸酯钠),敏感肌肤不宜长期使用。最高历史使用量:淋洗类(50%),驻留类(14%)。 历史合计使用该成分产品数量达275800+;当前成分有效备案数接近142300+个,近1年环比新增6.5%。 NO.3 硬脂酸 也叫C18酸;,十八碳烷酸, 十八酸。比较少单独作为表活,用于化妆品中,常作为乳化剂、遮光剂、稳定剂、粘度调节剂等使用。雅诗兰黛红石榴版鲜活亮采二合一洁面就用了这个。最高历史使用量:淋洗类(68.3%),驻留类(27.304%)。 历史合计使用该成分产品数量达277000+;当前成分有效备案数接近92000+个,近1年环比新增3.8%。 NO.4 椰油酰胺DEA 是一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无浊点,具有易溶于水,刺激性小、易生物降解等优点。良好的发泡、稳泡、渗透去污、抗硬水,良好的增稠, 能与多种表面活性剂配伍,提升清洁效果。 不能用于任何含有亚硝化剂的产品中,不然会形成致癌的亚硝胺。CIR认为它用于冲洗产品中是安全的,在浓度不超过10%的驻留型产品中是安全的。 历史合计使用该成分产品数量达120000+;当前成分有效备案数接近52000+个,近1年环比下降9.39%。 NO.5 椰油酰胺MEA 化学名称为椰油酰单乙醇胺,是一种广泛用于洁面和沐浴产品的温和泡沫剂,具有优异的发泡性、乳化性和稳定性,能够产生丰富泡沫,提供清洁效果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保湿和调理能力,且对皮肤和眼睛低刺激性,适合各种肤质使用。最高历史使用量:淋洗类(16%),驻留类(0.01%)。 历史合计使用该成分产品数量达110000+;当前成分有效备案数接近53000+个,近1年环比上涨6.8%。 NO.6 月桂酰肌氨酸钠 为阴离子型氨基酸表面活性剂,具有低毒性、低刺激性、卓越的生物可降解性、优良的配伍兼容性以及抗菌与抗腐蚀性能。这个表活融合了脂肪酸皂与烷基磺酸盐的优势,不仅泡沫丰富,而且与皮肤和头发均展现出良好的相容性。其酰胺基团形成的独特结构,赋予了它螯合与抗氧化能力,确保了良好的皮肤渗透性,并能有效阻挡刺激性物质(例如钠离子)透过皮肤,使用后不会导致皮肤粗糙。此外,它还能有效附着于发丝,使头发变得柔软顺滑,易于打理。月桂酰肌氨酸钠还因其出色的抗菌与抗酶特性,在口腔清洁产品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历史合计使用该成分产品数量达97000+;当前成分有效备案数接近44000+个,近1年环比上涨2.6%。 NO.7 月桂醇硫酸酯钠 简称SLS,也被称为十二烷基硫酸钠,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通常呈白色至淡黄色粉末状,易溶于水,具有良好的乳化、发泡、润湿和去污能力。一般作为增溶剂、润湿剂、起泡剂或去污剂等用于日用品、化妆品、洗洁精、衣物洗涤剂、肥皂等产品中。然而它也具有一定的潜在毒性,高浓度或长期接触可能引发皮肤或黏膜刺激,甚至过敏反应。最高历史使用量:淋洗类(87.131%),驻留类(2.5%)。 历史合计使用该成分产品数量达91000+;当前成分有效备案数接近44000+个,近1年环比下滑5.43%。 NO.8 月桂醇硫酸酯铵 一种广泛应用的硫酸盐表面活性剂,以独特的清洁和起泡能力而备受青睐。通常呈白色或浅黄色凝胶状,易溶于水,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生物降解性。在化妆品和个人护理产品中,月桂醇硫酸酯铵作为清洁剂、发泡剂使用,能够有效去除油污和污垢,同时产生丰富的泡沫,增强使用体验。此外,它还广泛应用于纺织、石油、皮革、印染等行业,作为洗涤剂原料。最高历史使用量:淋洗类(43.548%)。 历史合计使用该成分产品数量达73000+;当前成分有效备案数接近38000+个,近1年环比上涨3.97%。 NO.9 月桂酸 月桂酸,也被称为十二烷酸,是一种饱和脂肪酸。通常呈现为白色针状晶体或粉末,具有月桂油的气味。月桂酸在常温下稳定,不溶于水,但易溶于甲醇、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因为具有一定的抗菌、保湿、改善肤质和促进新陈代谢等功效,也用于护肤品中。最高历史使用量:淋洗类(25%),驻留类(12.5%)。 除此之外,它在工业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被广泛用于生产醇酸树脂、洗涤剂、杀虫剂以及食品添加剂等。 历史计使用该成分产品数量达67000+;当前成分有效备案数接近29000+个,近1年环比下滑4.43%。 NO.10 肉豆蔻酸 又称十四酸,是一种脂肪酸,存在于肉豆蔻、棕榈油、可可油、牛油以及spermacetin这种来自抹香鲸的油脂,常被用作香精成分、乳浊剂、表面活性剂、清洁剂、乳化剂。最高历史使用量:淋洗类(35.845%),驻留类(16%)。 历史合计使用该成分产品数量达65000+;当前成分有效备案数接近26000+个,近1年环比下滑10.33%。 NO.11 癸基葡糖苷 是一种新型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它兼具普通非离子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特性,通常呈无色至淡黄色透明水液体,易溶于水,且较易溶于常用有机溶剂。癸基葡糖苷具有低表面张力、丰富的泡沫、良好的稳定性和润湿力,耐强碱强酸,可与各种表面活性剂复配,协同效果显著。同时,它还具备无毒、无害、无刺激、生物降解迅速且完全等独特性能,是一种性能全面的绿色表面活性剂。最高历史使用量:淋洗类(35.4%),驻留类(18.2%)。 历史合计使用该成分产品数量达53000+;当前成分有效备案数接近23000+个,近1年环比上涨22.69%。 NO.12 椰油基葡糖苷 绿色表面活性剂的一种,为无色至淡黄色液体或膏体,属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去污、发泡、稳泡、乳化、分散、增溶、润湿和渗透能力。它耐酸碱,对电解质不敏感,且对皮肤和眼睛的刺激性低,与皮肤相容性好。清洁能力比较弱,一般与其他表面活性剂一起使用。此外,它还可作为中间体合成其他表面活性剂,如季铵盐等。最高历史使用量:淋洗类(50%),驻留类(3.5%)。 历史合计使用该成分产品数量达51000+;当前成分有效备案数接近20000+个,近1年环比上涨5.88%。 NO.13 月桂酰谷氨酸钠 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其分子结构中含有氨基酸骨架,赋予其温和、安全、无刺激的特性。该物质通常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易溶于水,水溶液呈弱酸性,与人体皮肤pH值相近,使用舒适。月桂酰谷氨酸钠具有良好的发泡性和清洁力,能有效去除污垢和油脂,同时不会对皮肤造成过度刺激。此外,它还具有优异的保湿性能和皮肤相容性,使用后能在肌肤表面形成保湿层,使皮肤柔软滋润。最高历史使用量:淋洗类(55%),驻留类(0.525%)。 历史合计使用该成分产品数量达48000+;当前成分有效备案数接近19000+个,近1年环比上涨7.07%。 NO.14 椰油酰甘氨酸钠 是人体皮肤胶原的主要成分甘氨酸与植物中提取的椰子油脂肪酸合成的氨基酸表面活性剂,属于中性到碱性,在化妆品中作清洁剂、皮肤调理剂使用。可以得到平滑而富有弹力的泡沫,使用后皮肤滑爽、不紧绷。最高历史使用量:淋洗类(40%),驻留类(3%)。 历史合计使用该成分产品数量达44000+;当前成分有效备案数接近21000+个,近1年环比上涨10.48%。 NO.15 C12-20 烷基葡糖苷 和上面其他葡糖苷表活差不多,是一种比较温和的清洁剂,有一定的清洁效果,还有一定的增稠能力。最高历史使用量:淋洗类(35%),驻留类(8.5%)。 历史合计使用该成分产品数量达39000+;当前成分有效备案数接近17000+个,近1年环比上涨2.36%。 其他 其他的如椰油酰甘氨酸钾、甲基椰油酰基牛磺酸钠、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铵等。 1、使用环比下降最多的是肉豆蔻酸,下降10.33%;癸基葡糖苷上涨最多,近1年环比上涨22.69%。 2、氨基酸表活和葡糖苷表活虽然比较温和,但在产品的应用端仍然受限,如何兼顾温和与清洁仍是开发端没有完全解决的。 3、所有的洗护产品基本很少单表活,就清洁来说,目前也没有所谓真正功能强大的表活出现。 前衍可以提供多种表面活性剂 名称 CAS号 类别 用途 应用 优势 链接 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 86438-79-1;61789-40-0 两性 去污、乳化、分散、润湿、杀菌、抗静电、柔软等 清洁剂、润湿剂、起泡剂、去污剂 多功能性 订购 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钠 3088-31-1;9004-82-4 阴离子 清洁、起泡 增溶剂、润湿剂、起泡剂、去污剂 强效清洁 订购 硬脂酸 57-11-4 阴离子脂肪酸 乳化、遮光、稳定、调节粘度 乳化剂、遮光剂、稳定剂、粘度调节剂 多功效 订购 椰油酰胺 DEA 61791-31-9;68603-42-9 非离子 发泡、稳泡、渗透去污、抗硬水、增稠 清洁剂、起泡剂、增稠剂 易生物降解 订购 椰油酰胺 MEA 68140-00-1 非离子 发泡、乳化、稳定 泡沫剂、乳化剂 低刺激性 订购 月桂酰肌氨酸钠 137-16-6 阴离子 清洁、起泡 清洁剂、起泡剂 生物降解性 订购 月桂醇硫酸酯钠 151-21-3 阴离子 乳化、发泡、润湿、去污 增溶剂、润湿剂、起泡剂、去污剂 广泛适用 订购 月桂醇硫酸酯铵 2235-54-3 阴离子 清洁、起泡 清洁剂、发泡剂 丰富泡沫 订购 月桂酸 143-07-7 阴离子脂肪酸 抗菌、保湿、改善肤质、促进新陈代谢 乳化剂、防腐剂、增稠剂 多领域应用 订购 肉豆蔻酸 544-63-8 阴离子脂肪酸 清洁、乳化、调理 乳浊剂、表面活性剂、清洁剂、乳化剂 天然来源 订购 癸基葡糖苷 141464-42-8 非离子 清洁、发泡、乳化、分散、增溶、润湿、渗透 清洁剂、起泡剂、乳化剂、分散剂、增溶剂、润湿剂、渗透剂 完全降解 订购 月桂酰谷氨酸钠 29923-31-7 阴离子 清洁、发泡 清洁剂、起泡剂 亲肤性佳 订购 椰油酰甘氨酸钠 90387-74-9 阴离子 清洁、调理 清洁剂、皮肤调理剂 泡沫弹性 订购 椰油酰甘氨酸钾 301341-58-2 阴离子 清洁、发泡 清洁剂、增泡剂 温和弱酸性 订购 甲基椰油酰基牛磺酸钠 12765-39-8 阴离子 洗涤、润湿、乳化、柔软 清洁剂、乳化剂、柔软剂 无滑腻感 订购 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铵 32612-48-9 阴离子 增溶、洗涤、乳化、分散 增溶剂、乳化剂、润湿剂 低温稳定性 订购
2025-05-23你知道吗?每天喝的咖啡里藏着一位“全能选手”——绿原酸!它不仅是抗氧化界的扛把子,还能偷偷帮你: 抗炎护肤(比美妆博主更懂抗光老化);调节血糖(吃货的救星buff);燃烧卡路里(躺着瘦的玄学成分?) 咖啡中的宝藏天然成分 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 CGA)亦称“绿吉酸”、“咖啡单宁酸”、“咖啡鞣酸”,CAS号327-97-9,是一种多酚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咖啡豆、金银花、杜仲等植物中,这种物质氧化后会变成氯气的绿色,因此被命名为绿原酸。 (C₁₆H₁₈O₉) 绿原酸结构 在咖啡中,绿原酸是未烘焙咖啡豆(绿咖啡豆)的核心活性成分之一,其含量占绿咖啡豆干重的6%-12%。烘焙过程中,绿原酸会部分降解,浅烘咖啡豆保留的绿原酸比深烘豆更多,一杯咖啡中绿原酸含量约为70-350毫克。研究表明,绿原酸具有抗氧化、抗炎、调节血糖血脂等多重生理功能,尤其在抑制皮肤光老化、改善代谢综合征方面表现突出。 绿原酸的多重功效和应用 抗氧化与抗衰老 通过清除自由基(ROS)、激活Nrf2/ARE通路增强细胞抗氧化酶(SOD、GSH-Px)活性,抑制脂质过氧化。其抗氧化能力是维生素C的5倍,尤其在紫外线诱导的皮肤光老化中,可减少胶原蛋白降解和黑色素沉积,多应用于功能性护肤品(抗皱精华)、食品保鲜剂、慢性病预防。 调节糖代谢与改善糖尿病 抑制小肠α-葡萄糖苷酶,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上调葡萄糖激酶(促进糖酵解)、下调G6P酶(抑制糖异生),双向调节肝糖代谢;保护胰岛β细胞,降低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中,5mg/kg绿原酸联合姜黄素干预45天,血糖下降40%,胰岛素水平恢复至正常值80%。 抗炎与免疫调节 抑制NF-κB通路,降低TNF-α、IL-6、COX-2等促炎因子表达;同时激活AMPK通路减轻炎症损伤。动物模型中证实能够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炎肿胀(效果与地塞米松相当);减轻溃疡性结肠炎肠道黏膜损伤。 神经保护与认知功能改善 减少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抑制tau蛋白过度磷酸化(阿尔茨海默病关键病理);修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恢复耳蜗毛细胞线粒体功能,改善听觉障碍;缓解抑郁样行为(通过调控BDNF/TrkB信号通路)。糖尿病神经病变模型小鼠经绿原酸干预后,神经传导速度提升35%,疼痛阈值显著改善。 脂代谢调节与肥胖干预 抑制脂肪合成酶(FAS、ACC),促进脂肪酸β氧化;调节肠道菌群(增加Akkermansia等有益菌),减少脂质吸收;与咖啡因协同激活棕色脂肪产热。富含绿原酸的咖啡可减少超重成年人的腹部脂肪。 绿原酸的市值及规模分析 2023年全球绿原酸市场规模约为10亿元人民币(约1.55亿美元),预计2030年增至12亿元人民币(约1.88亿美元),2024-2030期间年复合增长率(CAGR)2.8%。绿原酸主要应用于膳食补充剂(65%)、化妆品(20%)及医药领域(15%)。 中国是全球最大绿原酸市场,目前全球绿原酸产量约8000吨,我国绿原酸产量3150多吨,占近40%,其中以绿咖啡豆为原料的提取物占主导地位。 前衍提供食品级绿原酸优势现货 中文名 英文名 CAS号 链接 绿原酸 Chlorogenic acid 327-97-9 订购
2025-05-16非法制售危险化学品 淄博一男子获刑 案件概述: 2024年淄博市公安局博山分局经侦大队在工作中发现,淄博市王某某自2016年起,在其经营的化工仪器厂内,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相关规定,在未取得危化品安全生产、销售许可证情况下,私自仿制生产危险化学品卡尔费休试剂,并向全国销售1.8万余瓶,销售金额达141.5万元。 危险化学品一旦使用、储存和处置不当,极易发生生产安全事故,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卡尔费休试剂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易燃易爆等特性,其中含吡啶的试剂毒性更大,一旦进入人体或泄漏将会对人身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并伴有巨大安全隐患。 处理结果: 淄博市博山区人民法院以非法经营罪判处被告单位罚金45万元,王某某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缓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15万元。 法律依据: 《刑法》第225条非法经营罪,《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辽宁锦州化工厂非法倾倒4万吨工业盐酸 案件概述: 辽宁锦州凌海市爆出一起震惊全国的重大环境污染事件:文龙除垢化工厂与洪武化工试剂厂自2017年到2024年10月,通过低价购买工业盐酸(化工副产品),以“生产除垢剂”为名,将4万余吨盐酸非法倾倒至农田、水沟及填埋场,导致土壤板结、水源污染,直接危害生态环境。 盐酸是易制毒化工品,属于强酸,有着强烈刺鼻气味,具有较高腐蚀性,看上去无色且透明。而工业盐酸是化工企业的副产品,经过妥善处理可以加工成除垢剂,具有强效清理效果,但若是直接排放就会变成危险废弃物,是环保督察的严厉打击范畴。 处理进展: 公安及环保部门已立案调查,涉事企业涉嫌污染环境罪,后续将追责并开展生态修复。 法律依据: 《刑法》第338条污染环境罪,《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江苏东海县多家石英企业违规储存氢气案 案件概述: 2024年4月,检察官在履职中发现,江苏省东海县部分石英制品加工企业未按规定储存氢气(危险化学品),存在露天放置氢气瓶、违规停放运送氢气瓶的长管拖车等行为,构成重大安全隐患。 东海县蕴藏着丰富的石英资源,石英加工产业是该县的支柱型产业。在与高端半导体产业配套的石英制品加工过程中,氢气被广泛应用。氢气为危险化学品,确保其安全性非常重要。 整改后“现在企业设置了氢气储存专属罐区,罐区安装了防撞围栏,用来运输氢气瓶的长管拖车都停放在专用停车场,让人感到安全感满满!” 处理结果: 检察机关通过公益诉讼督促应急管理局开展专项整治,查处4家违规使用氢气的企业。 组织安全培训,并牵头起草《东海县石英行业使用氢气企业安全管理办法》,从源头上加强企业安全风险管控。 2024年7月,该县政府召开危化品工作会议,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化工和危险化学品安全全链条治理的实施方案》,明确了氢气瓶运输、储存等环节中14家行政机关的监管职责。 执法依据: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24条(储存场所要求)、第80条(违规处罚)。
2025-05-09自2018年中美贸易战爆发以来,医药产业作为战略核心领域,始终处于博弈漩涡中心。从关税加征到技术封锁,从数据断供到产业链重构,这场博弈不仅重塑了全球医药产业格局,更迫使中国企业加速突破技术壁垒。在这场变局中,试剂与原料药作为研发与生产的"血液",成为成本与供应链矛盾的核心焦点。 关税与技术管制的双重冲击 贸易战初期,美国对华加征的25%关税已覆盖500亿美元医药商品,涉及超声设备、核磁共振仪等高端医疗器械,以及维生素、抗生素中间体等关键原料药。至2025年4月,中美互征125%的惩罚性关税更将矛盾推向高潮——尽管抗癌药、胰岛素等民生药品获得豁免,但科研试剂、高端医疗设备进口成本飙升34%,直接冲击产业链稳定性。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对美医药出口占比已从2018年的17.6%锐减至9.8%。 在技术封锁层面,美国对生物医学数据库(如TCGA、dbGaP)的访问限制,使得中国80%的癌症研究陷入数据断供危机。NIH的21个核心数据库封锁,迫使科研机构额外投入40%计算资源重建分析体系,短期内推高30%研发成本。前衍化学在与国内实验室合作中发现,试剂验证周期因标准差异延长15%-20%,凸显技术脱钩对研发的深远影响。 破局之路:从供应链韧性到技术自主 面对高压,中国医药产业正通过"双轨策略"构建抗风险能力: 短期应急:供应链重组与成本优化 原料药企业加速向东南亚、中东转移产能,规避关税敏感地区。推动原料药向特色原料药、复杂制剂转型,例如肝素、万古霉素等高附加值产品。国内企业通过智能化改造将能耗降低23%,同时满足欧盟碳关税要求。在试剂领域,前衍化学联合国内头部供应商构建"速发直通车",帮助实验室降低30%成本。 长期攻坚:核心技术国产替代 针对80%依赖进口的高端设备(如液相色谱-质谱仪),中国通过《"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等政策引导10亿元级研发投入。构建“AI CRO”合作网络,降低研发成本。AI靶点发现准确率已达91%,将研发周期压缩至4个月。 未来博弈:僵局中的机遇窗口 DeepSeek预测模型显示,中美医药领域博弈将呈现"有限脱钩"特征:在50%概率的长期僵持场景下,美国难以摆脱对中国原料药供应链的依赖(90%API依赖进口,60%来自中国),而中国通过"天枢计划"投入50亿元建设自主数据库,逐步填补80%的外源数据缺口。值得关注的是,技术冷战正在催生新合作模式。2024年中国创新药出海License-out交易额达486亿美元,欧洲市场占比升至26.7%。 结语 在这场世纪博弈中,中国医药产业正经历从"跟跑"到"并跑"的艰难转型。对于科研机构与企业而言,选择具备资源整合能力的合作伙伴至关重要。前衍化学平台与多家领先供应商携手,提供从高性价比试剂到数据支撑的全链条解决方案,助力突破技术封锁。 本次前衍化学更是收集了贸易战后的国内医药政策文件和贸易战对医药行业的影响分析文档包!请选择您感兴趣的方向,花10秒填写下问卷,就可以下载您需要的文档了! 贸易战开始后中国制订的医药相关政策(点击答问卷得文档大礼包) 贸易战对医药行业的影响(点击答问卷得文档大礼包) 在变局中寻找确定性,或许正是这个时代赋予中国医药人的历史命题!
2025-04-30众所周知,创新药研发是场“九死一生”的豪赌,但新药研发的成功率到底是多少? 近日,药智数据团队在中国药业杂志发表一篇题为《我国药品生产企业化学创新药研发项目阶段成功率及批准可能性多维度分析》的文章,揭示了我国创新药研发项目的阶段成功率与批准可能性。 12%成功率,头部药企更胜一筹 2017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七年间,共有化学新药2008个品种、4068个项目(以“药品名称+原研企业”记为1个药品品种,以“药品名称+原研企业+研究阶段”记为1个项目)在研,涉及995家药企。 其中1595个品种为创新药(3281项目),413个改良型新药(787个项目)。 分析结果显示,创新药研发项目从临床试验Ⅰ期到批准上市的可能性为12.69%,其中头部企业获批可能性更高,为17.72%,非头部企业仅为11.84%。对比改良型新药项目,从临床试验Ⅰ期到批准上市的可能性为31.01%,可见创新药研发无论是否为头部企业,都面临极高风险。 头部企业为排名前10的企业,包括江苏恒瑞、齐鲁制药、正大天晴、石药控股、四川科伦、上海复星、成都倍特、江苏豪森、人福医药、石家庄四药。 3281个创新药项目中,有345个来自头部企业,2936个来自非头部企业。不同类别企业创新药研发项目各阶段成功率详见下图。 分阶段来看,头部企业在推进药物研发时展现出明显的优势。 在临床申请阶段及临床试验Ⅲ期阶段头部企业的阶段成功率分别约比非头部企业高10%及25%;而在临床试验Ⅰ期与临床试验Ⅱ期,两类企业的阶段成功率相近。 批准可能性方面,头部企业创新药从各阶段到批准上市的可能性均高于非头部企业。这说明研发实力更强的企业开展的项目会更容易成功。 原因在于头部企业在前期能凭借深厚的技术储备,丰富的经验对项目进行充分验证,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在后期也能凭借充足的研发资源抵御各种外来风险,为项目的成功提供有力支撑。 抗感染药研发成功率最高,肿瘤药竟成“死亡赛道” 从适应症来看,1595个创新药品种中,数量大于100的疾病领域有6个,依次是肿瘤、胃肠道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罕见病、呼吸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累计开展项目3077个,数量排前3的依次为肿瘤类(1272个)、胃肠道疾病类(462个)、呼吸系统疾病类(388个)。 分析显示,不同疾病领域创新药物研发在相同研究阶段的阶段成功率差异较大。 其中,各疾病领域临床试验Ⅰ期成功率差异最大,最低为肿瘤药,成功率仅为41.39%,最高为呼吸系统疾病新药,成功率高达77.08%。 纵观整个药品研发生命周期,不同疾病领域药物研发最困难的阶段普遍集中在临床试验Ⅱ期,其阶段成功率在各阶段中相对最低,最低的为肿瘤(37.29%)到感染性疾病(58.62%),或许与该期为首次于人体验证药物有效性有关。 批准可能性方面,肿瘤药物研发热度最高,但研发难度最大,神经系统疾病药物研发难度次之,两类治疗领域药物从临床试验Ⅰ期到批准上市的可能性均低于创新药研发平均水平(12.69%)。 而从临床试验Ⅰ期到批准上市可能性最高的是感染性疾病的药物研发(约为平均水平的2倍)。 此外,罕见病的该可能性(17.26%)略高于创新药研发平均水平。 但需注意,此处罕见病的划分基于欧美国家标准而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罕见病目录。事实上,我国罕见病目录中疾病的药物研发成功率远低于此水平。 中美药企各有所长 对比其他文献中化学创新药研发成功率数据,中美两国药企化学创新药从临床试验Ⅰ期到批准上市的可能性相近。 但就某个阶段的成功率而言,两国仍有较大差异。 相比于美国,我国企业的创新药研发在临床试验Ⅱ期阶段与Ⅲ期阶段的成功率更高,尤其是在前一阶段表现明显。 原因在于我国的创新药项目大部分是“Me too”药物,美国是“First in class”药物,而“First in class”药物在临床试验Ⅱ期首次进行人体有效性验证时更困难。 美国创新药研发失败的原因约75%是因为其安全性或有效性问题。而根据2021—2023年国家药品审评中心发布的《中国新药注册临床试验进展年度报告》分析,我国创新药研发失败的最主要是由于研发策略或者试验方案调整,其次才是药品安全性或有效性问题。 另外,中国药企在美国研发的创新药从临床试验Ⅰ期到批准上市的可能性低于3%。相较于国内的创新药研发,中国药企在美国进行创新药研发的各阶段成功率均较低。 未来破局关键 我国新药研发已从“跟踪仿制”走向“模仿创新”阶段,正在向“原始创新”的新阶段迈进。面对新形势,政策端和企业端都有不少改进空间。 政策端:对部分疾病领域进行引导激励。例如,我国罕见病药物研发的成功率低于我国创新药研发的平均水平,但美国前者远高于后者。原因在于,美国有完整的“孤儿药”法案,对“孤儿药”的研发进行特殊审批并配套相关政策进行激励,但我国“孤儿药”的研发存在激励政策不健全、企业研发动力不足等问题。因此,我国罕见病药物研发的进一步发展不仅需要政府完善“孤儿药”身份认定与审评审批的相关制度,还需要制订相关政策激励引导企业从事罕见病药物的研发。 企业端:合理布局,实现差异化发展。创新药虽然市场前景广阔,回报高,但其风险大,研发周期长。科学的战略规划与管理是研发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头部企业的创新药研发从临床试验Ⅰ期阶段至批准上市阶段的可能性高于非头部企业,原因就在于头部企业具备高度前瞻性与谋划布局意识,可通过制订并优化新药研发战略,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 然而,我国大部分企业仍缺乏前瞻意识,盲目跟风热门靶点的药物研发,导致创新药物研发存在靶点扎堆,同质化竞争严重,研发管线布局单一等问题。事实上,不同疾病领域的创新药研发有着各自独特的挑战与机遇。制药企业可根据不同疾病领域的创新药研发成功率,结合企业优势选择合适的疾病领域进行战略布局,开展创新药的研发。
2025-04-25含氮化合物在药品、农用化学品及材料领域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因此C-N键的构建已成为有机合成化学领域的核心研究方向之一。 针对这一问题,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Bill Morandi教授团队在Science期刊上发表了题为“Oxidative amination by nitrogen atom insertion into carbon-carbon double bonds”的最新论文。他们报道了一种直接向非活化碳-碳双键插入氮原子的方法,以获得氮丙二烯(aza-allenium)中间体。该中间体可根据初始烯烃的取代模式进一步转化为腈或脒类化合物。这一操作简便且具有高度官能团兼容性的反应适用于多种非活化烯烃。 市售廉价的高价碘试剂 PIFA(双(三氟乙酰氧基)碘苯) 是该反应的关键。作者的机理假设得到了化学捕获实验的支持,同时该实验也证明了该方法在合成重要的含氮杂环化合物方面的实用性。此外,该方法还可作为合成酰胺、胺以及 ¹⁵N 标记分子的通用策略。 实验首次开发了一种通过氮杂环丙烷生成氮丙二烯中间体,并利用氧化反应实现烯烃直接氧化胺化的方法,成功获得了多种腈类化合物。该方法具有广泛的官能团兼容性,能够在多种端基和内烯烃的基础上高效进行反应,且反应条件简便。 实验通过原位形成 N–LG 氮杂环丙烷,经过开环反应形成瞬时氮丙二烯中间体,并用氨等亲核试剂截获该中间体,成功实现了烯烃的直接氧化胺化。该过程不仅简化了传统的多步合成路线,还展示了优异的收率和区域选择性。 实验发现,1,1-二取代烯烃在该反应条件下经历了独特的氮杂-Beckmann 重排,产生了脒类产物,并保持了优异的立体选择性。这为反应提供了新的合成途径,扩展了该方法的应用范围。 烯烃构建C-N键的工作概述 Bill Morandi教授团队开发了一种氧化胺化反应,其中线性烯烃被裂解为腈类,分支烯烃转化为脒类,涉及氮原子插入非活化烯烃的C(sp2)–C(sp2)键,利用瞬态的氮丙二烯中间体进行合成应用。此反应操作简便,无需排除空气或水分,且与多种官能团兼容。作为关键试剂,市售且廉价的碘氧化剂PIFA在此反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该方法还可作为合成酰胺和胺类化合物以及(15)N标记分子的一般策略。 前衍可以提供的研究用材料 中文名 英文名 CAS号 链接 [双(三氟乙酰氧基)碘]苯 PIFA 2712-78-9 订购 碘 Iodine 7553-56-2 订购 聚氮杂环丙烷 Polyethyleneimine ethoxylated 9002-98-6 订购
2025-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