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科技巨头加码下一个黄金赛道“AI+制药”

利用 AI 技术,可以使药物发现及研发更具“性价比”,打破生物制药行业长期存在的“双十”规律。具体而言,通过将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 AI 技术应用于新药研发的各个环节,包括靶点发现、化合物筛选、临床试验等,优化了新药研发的效率和质量。将 AI 技术应用于药物研发,可将研发周期缩短 40%~60%,并降低研发成本、提升研发成功率。 目前,全球 AI 药物研发企业约 343 家,其中超过 50%的公司集中在美国,英国占 12.5%,欧盟占 13.4%,亚洲约占 12.8%,而中国占比约为 4.7%。此外,北美是全球 AI 药物研发最大的市场,亚太地区仅次于北美和欧洲,排名第三。根据摩根士丹利去年发布的报告,AI 制药的全球市场规模短期已达 500 亿美元,且有可能继续增长。 3 月 19 日,全球瞩目的AI 顶级盛会——英伟达 2024 年 GPU 技术大会正式开幕。本届大会中,生命科学和医疗保健相关会议达 90 余场,首次超过硬件、半导体、汽车等科技领域,跃居全行业首位。 “当数据科学、人工智能和自动化三者结合时,生物学将呈指数级改进,从而成为下一个黄金赛道。”英伟达CEO黄仁勋曾惊叹,计算机辅助药物发现“确实是奇迹”。他不止一次在各种公开场合将“AI+医疗系统/生物学”称为“下一场惊人的革命”。在他看来,当生物学可以模拟,未来生命科学将像传统行业那样高度工程化。 本次GTC2024上,英伟达推出医疗保健项目 GenAI,该项目聚焦医疗场景的 25 个新的微服务(NIM),旨在赋能全球医疗保健组织,覆盖药物发现、医疗技术和数字健康等多个领域,助力全球医疗企业通过生成式 AI 提升效率。 更重要的是,在过去两年间,英伟达旗下的风投部门还将大量资金投向了药物研发领域。仅在 2023 年,英伟达就投资了 9 家专注于 AI 制药的初创生物科技公司,包括小分子药物(Terray)、大分子抗体(CHARM、Evozyne)、GPCR药物(Superluminal)、核酸药物及疫苗(Inceptive)等。此外,英伟达还在 2023 年推出 BioNeMo 云服务,将投资的这些企业的研发搬到 BioNeMo 平台上。 2024年,英伟达在AI制药领域持续发力。最近,其又投资了一家名为RelationTherapeutics的计算药物发现初创企业。在一月初举行的第42届摩根大通医疗健康年会上,英伟达宣布与安进合作,共同打造一个名为“Freyja”的人工智能模型平台,旨在加速并精简药物开发周期。截至目前,英伟达已与罗氏、阿斯利康、安进等多家国际跨境药企展开了AI制药的合作。 本次GTC2024大会吸引了强生、GSK、默克、诺华、诺和诺德、基因泰克、安斯泰来等医药巨头的高度关注。这些企业纷纷与英伟达建立数项新合作,其中已经宣布的包括诺和诺德、强生医疗科技等。 在“AI+医疗”领域,重要的市场参与者不仅包括英伟达,还有IBM、谷歌、微软等众多科技巨头。它们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软硬件生态系统合作,推动了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可以预见,随着更多创新解决方案和应用的涌现,AI在医疗领域的前景将更加广阔。在国内,阿里、百度、腾讯等互联网巨头也纷纷设立了医疗AI部门。尽管目前尚无明确数据表明它们将直接介入制药环节,但毫无疑问的是,这些科技巨头正努力利用AI为制药领域开拓无限的想象空间。

2024-03-27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24 标准解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审查通过,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2024年第1号公告,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24)等47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6项修改单。其中包括GB 2760-202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该标准将代替 GB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于2025年2月8日正式实施。新版标准修订了“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在旧版标准GB2760-2014基础上,增加了“营养强化剂”,还修订了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的有关内容。 (一)关于GB 2760与国家卫生健康委有关食品添加剂公告的关系 我国对于食品添加剂新品种实行行政许可,对于许可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及使用规定,国家卫生健康委以公告形式予以增补,自公告发布之日起,食品添加剂生产使用者就可以按照公告的规定生产使用批准的食品添加剂。为了方便标准使用者查询,GB 2760-2024纳入了GB 2760-2014 实施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以公告形式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和使用规定,截至国家卫生健康委2023年第5号公告。 (二)关于食品添加剂定义的修订 根据2015年实施的《食品安全法》,在食品添加剂的定义中增加了包含营养强化剂的内容。新品种许可、复配食品营养强化剂等食品营养强化剂的管理可参考食品添加剂相关管理规定执行。 (三)关于附录A的修订 附录A的修订内容主要包括:一是修改了附录A中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的查询方式。将原标准中表A.3的内容体现在表A.1和表A.2中,原表A.2合并入表A.1。二是基于食品添加剂安全性和工艺必要性的最新评估结果,修订了部分食品添加剂品种和/或使用规定。例如删除了落葵红、密蒙黄、酸枣色、2,4-二氯苯氧乙酸、海萝胶、偶氮甲酰胺等经过调查不再具有工艺必要性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及其使用规定;删除了罐头类食品中防腐剂、食醋中冰乙酸、果蔬汁浆中纳他霉素、蒸馏酒中β-胡萝卜素和双乙酰酒石酸单双甘油酯等的使用规定。三是修改了部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要求。如增加了阿斯巴甜、安赛蜜与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乙酰磺胺酸等在相同食品类别中共同使用时的总量要求;完善了饮料类别中液体饮料与相应的固体饮料食品添加剂使用的对应关系;修订了二氧化硫、卡拉胶、瓜尔胶、脱氢乙酸及其钠盐等的使用规定;将原标准中归类为“其他类”的部分食品类别重新进行了归类,并调整了相应的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等。四是修改了部分食品添加剂的基本信息。例如修改了苯甲酸及其钠盐等食品添加剂的中文名称、中国编码(CNS号),按照国际食品法典标准等的最新规定,修改了爱德万甜等食品添加剂的英文名称和国际编码(INS号)等。 (四)关于附录B的修订 附录B的修订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对食品用香料、香精使用原则的修订。为避免食品用香料滥用,在B.1.4进一步明确了具有其他食品添加剂功能或其他食品用途的食品用香料的使用要求,如苯甲酸、肉桂醛、瓜拉纳提取物、双乙酸钠、琥珀酸二钠、磷酸三钙、氨基酸类等;明确食品用香料、食品用香精的标签应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标识通则》(GB 29924-2013)的规定,凡添加了食品用香料、香精的预包装食品应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11)进行标示;明确食品用香料质量规格应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用香料通则》(GB 29938-2020)及相关香料产品标准的规定。二是修改完善了部分食品用香料品种。梳理了表B.2和表B.3的食品用香料名单,删除了枯茗油等6个香料品种(其中枯茗油、葫芦巴已为香辛料,玫瑰茄、石榴果汁浓缩物、玉米穗丝已为普通食品,3-乙酰基-2,5-二甲基噻吩行业已不再使用);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食用香料和提取物制造者协会(FEMA)对于香料管理的变化,将大茴香脑、根皮素调整为合成香料;修改和/或增加了柚苷(柚皮甙提取物)等香料的中英文名称、FEMA编号、编码等。 (五)关于附录C的修订 附录C的修订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删除了部分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品种。如删除了矿物油,将其使用规定与白油(液体石蜡)的使用规定进行整合;删除了磷酸铵,将其使用规定与磷酸氢二铵和磷酸二氢铵进行整合。二是基于安全性和工艺必要性的最新评估结果,结合行业实际使用情况,修订了部分加工助剂品种和/或使用规定。例如根据JECFA最新评估结果,同时参考美国、欧盟的规定,删除了1,2-二氯乙烷品种和使用规定;基于工艺必要性原则,删除了β-环状糊精用于巴氏杀菌乳、灭菌乳的规定;明确了过氧化氢作为加工助剂使用时的具体功能和使用范围等。三是规范部分加工助剂的中英文名称表述。例如将6号轻汽油(植物油抽提溶剂)修改为“植物油抽提溶剂”,植物活性炭(稻壳活性炭)修改为“植物活性炭(稻壳来源)”,修改了纤维二糖酶等部分酶名称,修改了埃默森篮状菌Talaromyces emersonii等的菌种名称等。 (六)关于附录D的修订 根据修改后食品添加剂的定义,附录D中增加了营养强化剂的编号D.16,并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 14880-2012)最新修订版的规定增加了营养强化剂的定义。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用香精》(GB 30616-2020)中关于食品用香料的定义,将D.21食品用香料定义修改为“添加到食品产品中以产生香味、修饰香味或提高香味的物质”。 (七)关于附录E的修订 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导致GB 2760-2014中部分食品类别与相关食品行业分类不一致,不能实现对实际食品类别的精准定位。为了使食品分类描述更加科学合理,在对各个食品行业进行广泛调研、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了部分食品类别的描述。例如,为与相关食品产品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保持协调一致,修改了部分食品类别:如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酱油》(GB 2717-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醋》(GB 2719-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复合调味料》(GB 31644-2018)等规定,将配制酱油(食品分类号 12.04.02)和配制食醋(食品分类号 12.03.02)这两类产品归入液体复合调味料(食品分类号 12.10.03),将“醋(食品分类号12.03)”修改为“食醋(食品分类号12.03)”等,并对相应的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进行修改。再如:根据行业反馈意见,结合行业现状,修改了部分食品类别,如增加肉丸类食品类别,删除半起泡葡萄酒食品分类,修改了蜜饯凉果的食品分类,调整食糖的食品分类等。 前衍可提供的部分食品添加剂原材料 22839-47-0 阿斯巴甜 55589-62-3 安赛蜜 7446-09-5 二氧化硫 9000-07-1 卡拉胶 65-85-0 苯甲酸 126-96-5 双乙酸钠

2024-03-20

“创新药”首入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3月5日上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会上发布了政府工作报告。 在“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工作任务部分提到: 实施产业创新工程,完善产业生态,拓展应用场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 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 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 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优化产业投资基金功能。加强重点行业统筹布局和投资引导,防止产能过剩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令人瞩目的是,“创新药”一词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在此前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更多关注推动“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升级。 根据财联社创投通的数据,2023年创新药产业共有514起融资事件,总融资金额为61.59亿美元。这一数字约为2022年融资总额(110.56亿美元)的一半,2021年融资总额(235.95亿美元)的四分之一。然而,创新药研发仍然是国内生物医药领域融资金额最多的赛道。此外,以CXO和创新药中间体原料供应为主的上游供应链在2023年的整体融资金额也达到了301.4亿元。在创新药研发领域中,小分子化药和抗体药研发是吸金最多的两个细分领域,分别占融资金额的27.86%和18.40%。 业内人士指出,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番表态表明创新药已被列为我国未来创新产业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重点建设和发展。报告中提及“创新药”、“生物制造”、“生命科学”,并使用了“加快”、“积极打造”等措辞,表明政府高层已明确创新药对中国创新发展战略的重要性。 前衍可提供的部分创新药原料 941678-49-5 鲁索替尼 1452387-69-7 克罗特度单抗 1642288-47-8 玛伐凯泰 1809249-37-3 瑞德西韦 2252403-56-6 AMG-510 1985606-14-1 巴洛沙韦酯 除了创新药,新材料也是备受关注的新兴行业。近年来,新材料领域的投融资活动持续升温。在过去的十年中,备案的新材料主题基金总金额达到了1900亿元,而近五年更是高达1700亿元。这清晰地显示出过去五年间,各大投资机构和国家对新材料的重视程度、支持力度以及投资热度都大幅增加。进一步统计数据显示,过去五年来,国家层面对新材料的政策支持达到了近20项,而省级层面对新材料的支持政策更是超过300多项。这无疑表明了新材料行业在各个层面上都得到了广泛认可和支持。 前衍可提供的部分新材料原料 137-29-1 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铜(II) 409-21-2 碳化硅 308068-56-6 复壁碳纳米管 更多相关原料请咨询平台客服!

2024-03-13

历史上二月发生的化工、危化品事故

国内事故 石油化工 松原石化有限公司江南厂区“2·17”较大爆炸事故 2017年2月17日,吉林省松原市松原石化有限公司江南厂区在对汽柴油改质联合装置酸性水罐实施动火作业过程中发生闪爆事故,造成3人死亡。 事故的直接原因:事故企业春节后复工,组织新建装置试车,在未检测分析酸性水罐内可燃气体的情况下,在罐顶部进行气焊切割作业,引起酸性水罐内处于爆炸极限的可燃气体(主要成分为氢气)闪爆。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2·20”较大窒息事故 2006年2月20日,大庆石油管理局化工集团甲醇分公司合成氨装置火炬系统水封罐检修过程中发生氮气窒息事故,造成3人死亡。 事故的直接原因:作业人员在检查火炬系统伴热管线冻堵泄漏情况时,发现水封罐地坑内有积水,在既不知道罐内有何介质,又没有检测分析的情况下,进入卧式阻火器水封罐中,吸入用于吹扫的氮气发生窒息。人孔处两名监护人员在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先后盲目进罐救人,最终导致3人窒息死亡。 辽宁省辽阳石化烯烃厂“2·23”较大爆炸事故 2002年2月23日,辽宁省辽阳石化烯烃厂聚乙烯装置改扩建过程中发生爆炸,事故造成8人死亡、1人重伤、18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452余万元。 事故的直接原因:聚乙烯系统运行不正常,压力升高,致使劣质玻璃视镜破裂,大量的乙烯气体喷出,被引风机吸入沸腾床干燥器内,与聚乙烯粉末、热空气混合,被聚乙烯粉末沸腾过程中产生的静电引爆。 辽宁抚顺石化公司石油二厂“2·21”较大中毒事故 1993年2月21日,抚顺石化公司石油二厂南催化裂化装置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导致13人中毒,其中4人死亡。 事故的直接原因:操作人员在对相关管线进行防冻排液处理时,未关闭管线上的阀门即打开泵出口阀和排凝阀排液,在进料管线内酸性水排放完后,汽提塔内的硫化氢经进料管线从泵的排凝阀处排出,迅速弥漫整个泵房,致使在泵房更衣室的4人中毒,在救援过程中又有9人不同程度的中毒。 煤化工 陕西双翼煤化科技实业有限公司“2·22”较大爆炸事故 2022年2月22日,陕西双翼煤化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厂区发生爆炸事故,造成3人死亡。 事故的直接原因:在三期兰炭厂(新建装置试运行)6号文氏塔调试时发现顶部有漏点,焊接时因塔内部存在易燃易爆气体引发闪爆,致3名作业人员从作业面坠落。 精细化工 辽宁葫芦岛辽宁先达农业科学有限公司“2·11”较大爆炸事故 2020年2月11日,辽宁先达农业科学有限公司烯草酮车间在试生产过程中原料氯代烯丙基氧胺储罐(3m3)发生爆炸事故,造成5人死亡、10人受伤。 事故的直接原因:烯草酮工段操作人员未对物料进行复核确认、错误地将丙酰三酮加入到氯代胺储罐内,导致丙酰三酮和氯代胺在储罐内发生反应,放热并积累热量,物料温度逐渐升高,导致物料分解爆炸。 山东临沂市金山化工有限公司“2·3”较大爆燃事故 2018年2月3日,位于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经济开发区化工园区的临沂市金山化工有限公司苯甲醛生产车间发生爆燃事故,造成5人死亡、5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770余万元。 事故的直接原因:四甲基硅烷(TMS)与氯气生成氯甲基三甲基硅烷(C-43)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过程中未及时冷却降温,导致反应失控,造成釜内大量四甲基硅烷(TMS)迅速气化,压力急剧升高,四甲基硅烷等物料喷出,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点火源发生爆燃,并引发连环爆炸。 内蒙古阿拉善盟立信化工有限公司“2·21”较大爆炸事故 2017年2月21日,内蒙古阿拉善盟立信化工有限公司对硝基苯胺车间发生反应釜爆炸事故,造成2人死亡、4人受伤。 事故的直接原因:事故企业在应急电源不完备的情况下,于2月17日擅自复产,2月20日由于大雪天气,企业所在工业园区全面停电,由于缺乏应急电源,对硝基苯胺车间反应釜无法冷却降温,其中一个反应釜超温超压发生爆炸。 山东省冠县新瑞实业有限公司“2·8”较大爆炸事故 2015年2月8日,山东省聊城市冠县新瑞实业有限公司在停产检修过程中发生爆炸事故,造成3人死亡、5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58.余万元。 事故的直接原因:检修作业时,酒精车间对醪塔整体蒸汽吹扫置换不彻底,没有彻底隔绝与醪塔相连的工艺设施,残余酒精蒸汽或醪液发酵生成的沼气在醪塔内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检修人员使用非防爆工具拆卸并递送塔板,工具与塔板、塔板之间或塔板与塔壁发生碰撞产生火花,引起醪塔上部空间闪爆,导致醪塔顶部的除沫板坠落,砸伤20m平台上的作业人员并致坠落。 河北赵县克尔化工有限公司“2·28”较大爆炸事故 2012年2月28日,河北赵县克尔化工有限公司发生爆炸事故,造成29人死亡、4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459万元。 事故的直接原因:反应釜底部用导热油伴热的放料阀处导热油泄漏着火,致使釜内反应产物硝酸胍和未反应完的硝酸铵局部受热,发生爆炸。 江苏天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24”较大爆炸事故 2005年2月24日,江苏天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二醇二甲醚反应釜发生爆炸,造成6人死亡、11人受伤。 事故的直接原因:乙二醇单甲醚的加料速度过快,导致反应釜内温度和压力急剧上升,操作人员发现后,采取了错误的应急处置措施,将反应釜固体投料口上的闸阀打开,反应釜内的氢气从闸阀口高速冲出,被高速气流产生的静电火花引爆。 辽宁省辽阳市庆阳化工厂“2·9”较大爆炸事故 1991年2月9日,辽宁省辽阳市庆阳化工厂二分厂TNT生产线发生爆炸事故,造成17人死亡、13人重伤、94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2000万元。 事故的直接原因:硝酸加料阀内漏,反应后移,导致反应不完全的硝化物进入分离器之后继续反应,从而造成分离器起火,随着火势蔓延,导致爆炸发生。 有机化工 中原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23”较大窒息事故 2008年2月23日,河南省濮阳市中原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建年产30万吨甲醇项目,在生产准备过程中发生氮气窒息事故,造成3人死亡、1人受伤。 事故的直接原因:在调试氮气储罐的控制系统时,连接管线上的电磁阀误动作,使储罐内氮气串入煤灰过滤器下部膨胀节吹扫氮气管线,加上该吹扫氮气管线的两个阀门中的一个未关闭,另一个阀内存有施工遗留物关闭不严,致使氮气串入煤灰过滤器中。作业人员在没有对作业设备进行有效隔离、没有对作业容器内氧含量进行分析、没有办理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的情况下,进入煤灰过滤器进行除锈作业,造成氮气窒息。 无机化工 新疆宜化化工有限公司“2·12”爆炸事故 2017年2月12日凌晨2时59分左右,湖北宜化集团下属的新疆宜化化工有限公司发生电石炉喷料事故,造成2人死亡、3人重伤、5人轻伤。 事故的直接原因:由于电石炉内水冷设备漏水,料面石灰遇水粉化板结,形成积水且料层透气性差,现场人员处理料层措施不当,积水与高温熔融电石发生剧烈反应,产生大量的可燃性气体(乙炔、一氧化碳、氢气、水煤气等)遇空气爆炸,引发电石炉喷料。 甘肃白银乐富化工有限公司“2·16”较大中毒事故 2012年2月16日,甘肃省白银市白银乐富化工有限公司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造成3人死亡。 事故的直接原因:反应釜抽真空设备损坏停用,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冒险作业,从反应釜搅拌轴封处泄漏的硫化氢气体致一人死亡,其他人员未佩戴任何劳动防护用品盲目施救,致使事故扩大。 贵州开阳磷城黄磷厂“2·16”较大爆炸事故 2000年2月16日,贵州省开阳磷城黄磷厂赤磷车间1号转化锅发生爆炸,造成3人死亡、2人轻伤。 事故的直接原因:当班操作人员温度控制不当,升温较快,使转化锅内发生剧烈反应,大量黄磷和赤磷上溢,造成排气管堵塞,转化锅因憋压爆炸。 化肥 湖北省枝江市富升化工有限公司“2·19”较大燃爆事故 2015年2月19日,湖北省枝江市富升化工有限公司硝基复合肥建设项目在试生产过程中发生硝酸铵燃爆事故,造成5人死亡、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69余万元。 事故的直接原因:北塔1#混合槽物料温度长时间高于工艺规程控制上限,导致硝酸铵受热分解,最高温度达630℃,致使1#和2#混合槽相继冒槽,料浆流至100.5m层和96m层平台,发生燃爆。 河北兴隆县化肥厂“2·13”较大爆炸事故 1995年2月13日,河北省兴隆县化肥厂脱碳工段发生可燃气体爆炸事故,造成4人死亡、1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80余万元。 事故的直接原因:该厂为检修腐蚀泄漏的溶剂冷却器列管,对属于压力容器的溶剂冷却器开孔施焊。该冷却器投入运行后,开孔部位突然从焊缝处整体脱落,致使大量的易燃、易爆介质瞬间外泄,喷到脱碳厂房内,遇火源发生爆炸。 湖南岳阳氮肥厂甲胺分厂“2·17”较大中毒窒息事故 1994年2月17日,湖南岳阳氮肥厂甲胺分厂发生中毒事故,导致3人死亡、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约157万元。 事故的直接原因:甲胺分厂未按图样要求对低温换热器更换金属包石棉密封垫,而换成金属缠绕垫片。换热器投用后,新更换的密封垫被内压冲坏,液氨、甲醇混合气喷出扩散,造成中毒。 国外事故 印度Meghmani有机化学品公司较大中毒事故 2013年2月2日,印度古吉拉特邦Ankleshwar工业园区Meghmani有机化学品公司发生有毒气体泄漏,造成3人死亡。 事故的直接原因:事发装置正在处置丙烯腈和四氯化碳时,没有设置温度自控阀,因操作人员温度控制不当,导致发生剧烈反应,大量有毒气体从反应器的垫圈泄漏出来,3名工人吸入丙烯腈气体中毒死亡。

2024-03-06

2023年FDA获批新药数量远超往年均值

美国生物医药的受理和审评主要由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药物评价和研究中心(CDER)以及生物制品评价与研究中心(CBER)负责。CDER 的职责主要是审查并确保新药、仿制药和非处方药上市安全,其中包括对一些生物制品 的监管。CBER 则负责对生物和相关产品(包括血液、疫苗、过敏原、组织以及 细胞和基因疗法)进行审查和监管。 2023年,FDA 共批准了69款新药,这一数字创下了过去五年的新高。 CDER:新药数量接近历史纪录,创新机制成为主流 药物评估和研究中心(CDER)批准了55款创新药,获批总数为近 30 年第二高,具有创新机制(first-in-class)的疗法占比超过六成。在这些创新疗法中,小分子药物占比接近三分之二,彰显了此类药物的巨大潜力。其中包括17款生物制剂,9款获得孤儿药认定(orphan drug designation);另有38款新分子实体,20款获得优先审评(priority review),16款获得孤儿药指定(ODD)。 按药物类型划分,2023 年小分子仍然占据 CDER批准新药的主导地位,达到 30 款,占比为 55%(30/55)。以多肽类和核酸类药物为代表的新分子疗法(包括寡核苷酸疗法,多肽类疗法,以及抗体偶联药物)在过去5年中,其占比稳定在12%左右,表明它们已成为重要的新药来源。生物制品中,71%为抗体类(8款单抗、4款双抗),其余为酶替代疗法。 按疾病领域划分,2023年新药多集中在肿瘤和罕见病领域,其次为免疫炎症、感染、神经系统、心血管及代谢类疾病。 前衍可提供的供实验用原料药一览: 名字(活性成分) CAS号 名字(活性成分) CAS号 Iptacopan 1644670-37-0 Nirogacestat 1290543-63-3 Capivasertib 1143532-39-1 Repotrectinib 1802220-02-5 Taurolidine 19388-87-5 Fruquintinib 1194506-26-7 Vamorolone 13209-41-1 Bimekizumab 1418205-77-2 Zilucoplan 1841136-73-9 Etrasimod 1206123-37-6 Gepirone 83928-76-1 Momelotinib 1056634-68-4 Motixafortide 664334-36-5 Palovarotene 410528-02-8 Zuranolone 1632051-40-1 Lotilaner 1369852-71-0 Quizartinib 950769-58-1 Nirsevimab 1989556-22-0 Rozanolixizumab 1584645-37-3 Ritlecitinib 1792180-81-4 Glofitamab 2229047-91-8 Sotagliflozin 1018899-04-1 Nirmatrelvir 2628280-40-8 Ritonavir 155213-67-5 Sulbactam 68373-14-8 Durlobactam 1467829-71-5 Fezolinetant 1629229-37-3 Tofersen 2088232-70-4 Leniolisib 1354690-24-6 Rezafungin 1396640-59-7 Trofinetide 853400-76-7 Zavegepant 1337918-83-8 Omaveloxolone 1474034-05-3 Sparsentan 254740-64-2 Daprodustat 960539-70-2 Elacestrant 722533-56-4 Pirtobrutinib 2101700-15-4 Bexagliflozin 1118567-05-7 Lecanemab 1260393-98-3 CBER:基因疗法蓬勃发展,创新源源不断 生物制品评估和研究中心(CBER)批准了14款生物制品(不含血浆和免疫球蛋白),其中包括5款疫苗、5款基因治疗产品(涵盖全球首个获批的CRISPR基因编辑疗法Casgevy,近2年已批准近10款基因疗法)、2款细胞治疗产品,以及首款口服粪便微生物群产品Vowst。 *仅统计细胞疗法、基因疗法、重组凝血因子、以及疫苗类药物。CBER的批准中还包括血浆、免疫球蛋白等其他产品。

2024-02-28

盘点2023年5款亮眼在研GLP-1类减肥“神药”

2023年12月14日,《Science》杂志发布了 2023 年度十大科学突破,其中排名首位的是胰高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的研发,以及近年来发现的有助于缓解肥胖相关健康问题的药物。 《Science》杂志主编霍尔登·索普在一篇相关社论中写道:“虽然GLP-1受体激动剂的前景令人振奋,但它们提出的问题远远超过所回答的问题,而这正是真正突破的标志。” 相关评论文章认为,GLP-1药物的开发将推动人们对肥胖问题展开讨论,有助于减少对体重超重的污名化。然而,评论文章也指出人们对这些药物的成本、可获得性、相关副作用以及可能需要无限期服用的担忧。医生还担心那些并非肥胖或超重的人会寻求GLP-1药物以迅速减肥。 目前GLP-1减肥药市场呈现出一种“王与马,共天下”的格局,诺和诺德的Wegovy和礼来的Zepbound牢牢把控着这个可能在2030年达到800亿美元规模的市场。 然而,随着减肥药开发竞争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减肥药管线中的资产,关注它们是否能够带来更出色的减重效果、更协同的体重管理优势,以及在其他领域的临床效果,例如心血管疾病和代谢功能障碍相关的脂肪性肝炎(以前被称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人们也开始关注提高药物耐受性、减小副作用、降低瘦体重减少以及停药后的体重反弹等外延表现。 自然子刊Nature Reviews Endocrinology在2023年的年度回顾发表了“基于肠促胰岛素的肥胖疗法进展”,主要提到了5种GLP-1相关疗法的重要进展:包括Tirzepatide、Retatrutide、CagriSema(卡格列肽+司美格鲁肽)、Orforglipron、AMG 133。 Tirzepatide Tirzepatide,一种新型的GLP-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IP)受体双重激动剂,已获得美国FDA和欧洲药品管理局(EMA)的批准,用于治疗成人2型糖尿病。在临床试验中,Tirzepatide在减肥治疗方面的两项关键3期试验(包括SURMOUNT-3和SURMOUNT-4试验)的结果显示,对于伴有体重相关共病(不包括2型糖尿病)的肥胖/超重成人患者,在经过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后,并持续使用Tirzepatide治疗72周后,平均总体重下降达到26.6%。 Retatrutide Retatrutide(LY3437943)是GIP/GLP-1/胰高血糖素(GCG)三重受体激动剂。根据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官网显示,LY3437943注射液已获得多项临床试验默示许可,拟开发适应证为:作为饮食控制和运动的辅助治疗,用于肥胖/超重并合并至少一种体重相关合并症的成人长期体重管理。 发表于NEJM的一项2期研究结果显示,对于伴有至少一种体重相关疾病(不包含2型糖尿病)的肥胖/超重成人患者,采用retatrutide 1 mg、4 mg、8 mg、12 mg治疗的患者,在24周时,其体重分别平均降低7.2%、12.9%、17.3%、17.5%,而安慰剂组仅平均降低1.6%;48周时,其体重分别平均降低8.7%、17.1%、22.8%、24.2%,而安慰剂组仅平均降低2.1%。此外,有83%使用12 mg剂量的患者,在经过24周治疗后,体重至少下降15%。 CagriSema CagriSema注射液是一款组合疗法,融合了GLP-1受体激动剂司美格鲁肽与长效胰淀素类似物卡格列肽。GLP-1作为调节血糖的激素,而胰淀素则是一种与胰岛素共同分泌的多肽,通过调节饱腹感的信号通路来降低食物摄入。 根据发表于《柳叶刀》的研究结果,在BMI≥27 kg/m(2)、接受二甲双胍联合或不联合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治疗的2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为7.5%~10.0%)成人患者中,在经过32周的治疗后,CagriSema、司美格鲁肽与Cagrilintide组患者的HbA(1c)分别下降2.18、1.79与0.93个百分点。此外,CagriSema、司美格鲁肽与Cagrilintide组患者的体重分别下降了15.6%、5.1%与8.1%。 Orforglipron Orforglipron是一种每日一次口服的非肽类GLP-1受体小分子激动剂,目前正被开发用于2型糖尿病和肥胖的治疗。根据发表于NEJM的一项2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在接受不同剂量Orforglipron治疗的肥胖/超重患者,且伴有至少一种体重相关共病的患者(不包括糖尿病)中,在第36周时,有46%~75%的患者体重至少减轻10%,而接受安慰剂治疗的患者减轻相应体重的比例仅为9%。 AMG 133 AMG 133是一款胃抑制多肽受体(GIPR)拮抗剂和GLP-1受体激动剂的双特异性抗体多肽偶联物,目前正被研究用于肥胖或超重的治疗。初步数据分析显示,经过12周低(每四周给药一次,剂量为140 mg)或高剂量(每四周给药一次,剂量为420 mg)AMG133的治疗后,与基线相比肥胖患者的体重分别减少了7.2%与14.5%,且患者在停止治疗后,减肥效果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维持。AMG133的临床2期试验已经启动患者招募,将在伴有(或不伴有)2型糖尿病的肥胖/超重患者中,对AMG 133的疗效、安全性与耐受性进行进一步的评估。 前衍可提供供研究的原料药 2023788-19-2 Tirzepatide 2381089-83-2 Retatrutide 2212020-52-3 Orforglipron

2024-02-23

800亿美元减肥药市场火爆发展

今年春节,凭借减重100斤的成就,贾玲登上了各大网络平台的热搜榜。 网友们既心疼又敬佩:“平时就算减个三四斤也是相当不易”,“可以想象贾玲吃了多少苦”,“能分享一些减肥方法吗”。 贾玲成功减肥引起了如此大的轰动,背后映射出庞大的减重需求人群。 根据世界肥胖联盟的数据,2020年全球约有38%的人BMI在25以上,并且超重/肥胖率持续上升。预计到2035年,全球将有超过40亿人超重或肥胖,占全球总人口的一半以上。最新版《世界肥胖地图》报告显示,2035年中国成人肥胖率预测为18%,属于中等水平,但成人和儿童的年均增长肥胖率都相对较高,分别为5.4%和6.6%。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2022版)》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成年人超重以及肥胖的比例已超过50%,尤其腹部肥胖比例较高。超重和肥胖不仅影响机体内分泌和代谢,还会对人体多个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往往会产生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谢性疾病。 报告评估指出,2035年中国成人肥胖对GDP的影响预计达3.1%,包括但不限于医疗花费以及因劳动力超重而带来的生产影响和过早死亡等。在即将到来的2025年,中国将因超重而在经济上损失4589亿1300万美元,占当年预估GDP的2.4%;而在2020年,这一损失约为2833亿美元。 GLP-1减肥药在2023年展现出了强劲的市场表现,特别是诺和诺德的Wegovy和礼来的Zepbound。Wegovy全年总销售额达到约45.48亿美元,而Zepbound上市不到两个月就创造了1.758亿美元的收入,这显示了市场对于减肥药物的需求和潜力。 2024年,减肥药的动向仍然是医药行业关注的焦点之一,肥胖药物的市场规模预计会继续增长。根据彭博估算,到2030年,肥胖药物的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800亿美元。减肥药物领域具有巨大的商业潜力,吸引了众多企业的关注,同时也需要密切关注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确保患者能够安全有效地使用这些药物来管理体重。 GLP-1减肥药虽然能够实现几乎媲美减肥手术的减重率,但其主要问题在于停药后体重容易反弹,且对“瘦体重”(如肌肉)的减轻无差别。 在使用GLP-1减肥药的过程中,可能有40%的减重来自肌肉的消失。因为这类药物主要通过控制食欲、减少进食量和肠胃蠕动来实现“能量控制”,而不是直接代谢脂肪。 对于老年人来说,降低肌肉重量会明显影响他们的活动能力。因此,在开发新一代减肥药时,制药商需要寻找新的机制来减轻体重,只针对脂肪而不影响肌肉,这将成为未来能够主导800亿市场的关键因素。 在众多GLP-1药物因减重率无法追及“譬如北辰”般的semaglutide和tirzepatide而“行百里者半九十”后,理智的开发商逐渐认识到必须开辟新的减肥领域才能获胜。研发出新的减肥药物,不论是解决GLP-1的副作用、停药反弹还是瘦体重降低,都将成为超越Wegovy和Zepbound的强有力武器。 前衍可提供供研究的原料药 2023788-19-2 替尔泊肽 99291-20-0 司美格鲁肽

2024-02-19

历史上一月发生的化工、危化品事故

2024年1月发生的典型事故 厦门金达威维生素有限公司“1·11”较大爆炸事故 2024年1月11日,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金达威维生素有限公司厂内污水处理池发生一起爆炸事故,造成4人死亡、2人受伤。 经初步调查,系该公司在污水处理池上方施工安装遮阳棚,在电焊作业过程中污水处理池内空间可燃气体闪爆,导致人员伤亡。 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非法生产窝点“1·20”较大爆炸火灾事故 2024年1月20日,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一废弃厂房爆炸起火,造成7人死亡、1人轻伤。 经初步调查,非法生产组织者以他人名义租借废弃厂房,非法组织生产具有爆炸危险性的3-氯丙炔过程中发生爆炸起火,详细原因正在调查中。 国内事故 石油化工 辽宁省盘锦浩业化工有限公司“1·15”重大爆炸着火事故 2023年1月15日,盘锦浩业化工有限公司在烷基化装置水洗罐入口管道带压密封作业过程中发生爆炸起火事故,共造成13人死亡、35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约8799万元。 事故的直接原因:事故管道发生泄漏,在带压密封作业过程中发生断裂,水洗罐内反应流出物大量喷出,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蒸气云团,遇点火源爆炸并着火,造成现场作业、监护及爆炸冲击波波及范围内重大人员伤亡。 河南宇天化工有限公司“1·5”较大爆炸事故 2022年1月5日,河南宇天化工有限公司30万吨/年煤焦油加氢精制装置原料罐区发生爆炸事故,造成3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547.9万元。 事故的直接原因:T4207储罐动火前未进行清洗、置换,残存蒽油挥发出的低闪点物质萘、苯并噻吩、1-甲基萘、2-甲基萘、1,6-二甲基萘等可燃蒸汽与罐内空气达到爆炸极限,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外来施工人员违反有关规定 ,在尚未办理动火作业审批手续情况下,擅自冒险对T4207储罐人孔处进行焊接作业。焊接高温引起罐内爆炸性混合气体爆炸,罐体损毁,罐内物料冲出起火。 山东滨化滨阳燃化有限公司“1·1”石脑油中毒事故 2014年1月1日,山东滨化滨阳燃化有限公司储运车间中间原料罐区在切罐作业过程中发生石脑油泄漏,引发硫化氢中毒事故,造成4人死亡、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536万元。 事故的直接原因:事发时抽净管线系统处于敞开状态,操作人员在进行切罐作业时,错误开启了该罐倒油线上的阀门,使高含硫的石脑油通过倒油线串入抽净线,石脑油从抽净线拆开的法兰处泄漏。泄漏的石脑油中的硫化氢挥发,致使现场操作人员及车间后续处置人员硫化氢中毒。 中石油抚顺石化“1·19”重油催化装置爆炸事故 2011年1月19日,中石油抚顺石化分公司石油二厂重油催化装置稳定单元发生闪爆事故,造成3人死亡、4人轻伤。 事故的直接原因:重油催化装置稳定单元重沸器壳程下部入口管线上的低点排凝阀,因固定阀杆螺母压盖的焊点开裂,阀门闸板失去固定,阀门失效,脱乙烷汽油泄漏、挥发,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因喷射产生静电引发爆炸。 中石油兰州石化“1·7”罐区爆炸事故 2010年1月7日,兰州石化公司316#罐区发生火灾爆炸事故,造成6人死亡、1人重伤、5人轻伤。 事故的直接原因:316#罐区碳四球罐出料管弯头存在缺陷,致使弯头局部脆性开裂,导致易燃易爆的碳四物料泄漏并扩散,遇焚烧炉明火引起爆炸。该公司未按规程规定对事故管线进行定期检验,未按规定落实事故管线更换计划和对储罐进出物料管道设置自动联锁切断装置,致使事故状态下无法紧急切断泄漏源,导致泄漏扩大并引发事故。 广西石油公司贵港分公司“1·27”输油管线泄漏爆炸事故 2000年1月27日,广西石油公司贵港分公司汽油管线泄漏,引起燃烧爆炸,造成8人死亡、17人受伤。 事故的直接原因:输油管线焊缝开裂,管内汽油漏出并进入下水道,被好奇的民工用打火机点火试油,造成燃烧爆炸。 精细化工 浙江临海市华邦医药化工公司“1·3”爆炸事故 2017年1月3日,位于临海市浙江省化学原料药基地临海园区的浙江华邦医药化工有限公司C4车间发生爆炸燃烧事故,造成3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400多万元。 事故的直接原因:减压蒸馏时甲苯未蒸出,当班工人擅自加大蒸汽开量且违规使用蒸汽旁路通道,致使主通道气动阀门自动切断失去作用。蒸汽开量过大,外加未反应原料继续反应放热,釜内温度不断上升,并超过反应产物(含乳清酸)分解温度。反应产物急剧分解放热,体系压力、温度迅速上升,最终导致反应釜超压发生物理爆炸。 潍坊长兴化工有限公司“1·9”氟化氢泄漏中毒事故 2016年1月9日,潍坊长兴化工有限公司四氟对苯二甲醇车间发生氟化氢泄漏中毒事故,造成3人死亡、1人受伤。 事故的直接原因:在四氟对苯二甲醇生产过程中伴有氟化氢蒸气产生,因作业人员擅自变更生产工艺违规操作、反应釜加料盖密封不严,导致氟化氢泄漏并扩散,造成现场和相邻车间作业人员中毒。 浙江嘉兴向阳化工厂“1·4”反应釜爆炸事故 2012年1月4日,浙江省嘉兴市向阳化工厂二氯乙烷车间浓缩釜发生爆炸,同时引发火灾,造成3人死亡、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约120万元。 事故的直接原因:滴加过量的双氧水和未反应的二异丙胺等有机物,在浓缩釜中浓缩加温操作条件下发生化学爆炸。 有机化工 河南顺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1·14”中毒事故 2021年1月14日,位于驻马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河南顺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1#水解保护剂罐进行保护剂扒出作业时,发生一起窒息事故,造成4人死亡、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约1010万元。 事故的直接原因:作业人员违章开展受限空间作业,使用仪表空气作为长管空气呼吸器的气源,且管道接口连接不牢中途脱落,致使作业人员缺氧窒息晕倒,现场人员救援能力不足,组织混乱,导致事故扩大。 山东合力科润化工有限公司乙腈装置“1·1”爆炸事故 2009年1月1日,山东省德州合力科润化工有限公司乙腈装置发生爆炸,造成5人死亡、9人受伤。 事故的直接原因:发生爆炸的两台固定床反应器,是未清洗干净的二手设备,由于其壳程存有积碳和油垢,使主要成分为硝酸钾、硝酸钠和亚硝酸钠的熔盐在高温下加速分解,发生爆炸。 无机化工 福建龙岩紫金铜业制酸车间“1·26”中毒事故 2012年1月26日,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蛟洋工业集中区紫金铜业有限公司制酸车间脱硫塔作业区发生中毒事故,造成3人死亡、1人受伤。 事故的直接原因:事发时灰罐发生堵塞,一名当班工人清灰作业时昏倒,其他三名工人未佩戴防护用具施救,相继中毒。 内蒙古乌海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18”爆炸事故 2011年1月18日,内蒙古乌海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处理合成工段的高纯盐酸中间罐废气排空管和排空汇总管连接处的漏点时发生爆炸,导致3名工人死亡。 事故的直接原因:制酸过程中少量溶解、夹带的氢气随盐酸进入高纯盐酸中间罐,由于中间罐压力的降低,溶解、夹带的氢气逐步从液相盐酸中析出。排空管与排空汇总管连接处开裂,造成氢气泄漏。维修工使用角磨机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火花,引爆氢气,由于各盐酸储罐气相空间相连,造成三个盐酸储罐爆炸。 化肥 吉林通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18”爆炸事故 2014年1月18日,吉林通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甲醇合成系统供水泵房发生爆炸,造成3人死亡、5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55万元。 事故的直接原因:当班岗位操作工在排液结束后,未能关严精醇外送阀门,且回流管阀门开度过大,导致净醇塔内稀醇降至控制液位以下。接班操作工也未发现净醇塔底部稀醇液位低于控制线,导致高压工艺气体回流到稀醇罐(常压罐),造成稀醇罐与回流管线连接处断裂,致使大量可燃混合气体(以H2为主)迅速充满供水泵房,达到爆炸极限,受静电引燃后发生爆炸。 陕西省兴化集团公司“1·6”硝酸铵爆炸事故 1998年1月6日,陕西省兴化集团公司硝铵装置发生爆炸,造成22人死亡、58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7000万元。 事故的直接原因:供氨系统不平衡,氨系统累积的含油和氯离子的液体从氨系统带入硝铵生产系统。含油和含氯离子高的硝铵溶液在造粒系统停车的状态下温度升高,自催化分解放热,在极短的时间内,分解产生的高热和大量高温气体产物积聚,导致硝酸铵爆炸。 医药 江苏昆山康大医药化工公司“1·13”反应釜爆炸事故 2007年1月13日,江苏昆山市康大医药化工有限公司硝酯车间熔融反应釜发生爆炸,造成7人死亡。 事故的直接原因:操作工在操作硝酯熔融反应釜时,为了加快熔化速度,开大供汽阀门,导致温度上升过快,造成反应釜爆炸。 农药 安徽康达化工有限责任公司“1·9”中毒事故 2014年1月9日,安徽康达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出租场地内,员工在检修管道过程中发生中毒事故,造成4人死亡、2人轻伤。 事故的直接原因:作业人员违规进入泵操作井对其中的甲硫醇钠管道进行检修,吸入含硫有毒气体(硫化氢、甲硫醇等)中毒,后因现场组织施救不当造成事故扩大。 湖北沙隆达股份有限公司“1·12”反应釜爆炸事故 1995年1月12日,湖北省沙隆达公司农药一厂两磷车间三氯硫磷反应釜发生爆炸,造成3人死亡、1人受伤。 事故的直接原因:反应釜内投入三氯化磷较多,未与硫磺充分反应,产生积聚。釜内物料沸腾后,积聚的三氯化磷反应逐步加剧,冲掉防爆膜,釜内高压导致搪瓷反应釜盖法兰螺栓的铸铁夹断裂,发生爆炸。 煤化工 新疆吐鲁番市恒泽煤化有限公司“1·24”闪爆事故 2018年1月24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恒泽煤化有限公司18万吨/年焦油加工环保改造项目施工过程中发生闪爆事故,造成3人死亡、1人受伤。 事故的直接原因:有关作业人员严重违规操作,在没有取得动火许可证、没有采取安全措施和监管人员未到位情况下擅自违章使用明火烘烤法兰螺丝,引发沥青高置槽内部的挥发性可燃气体闪爆。 新疆大黄山鸿基焦化有限公司“1·6”煤气中毒事故 2011年1月6日,新疆大黄山鸿基焦化有限责任公司在试生产过程中,合成车间脱碳泵房内发生煤气中毒事故,造成3人死亡、1人轻伤。 事故的直接原因:冷凝液管线连接饱和塔进口处选用单道闸阀,设计存在缺陷;脱碳泵房内管线与有煤气的装置连通,室内未设置有毒有害气体报警器,导淋未设置在室外,进饱和塔的冷凝液阀门发生内漏,致使饱和塔内焦炉煤气反串至脱碳泵房,引起人员中毒。 国外事故 墨西哥伊达尔戈州“1·18”输油管道爆炸事故 2019年1月18日,墨西哥伊达尔戈州特拉韦利尔潘市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一处输油设施发生爆炸,造成100人死亡,多人受伤。 事故直接原因:输油管道被不法分子钻孔后发生泄漏,遇到点火源导致爆炸。在泄漏发生后,大量当地民众聚集在附近收集泄漏的油品,最终导致事故伤亡扩大。另据报道,发生爆炸的管道在2018年12月下旬停止使用,Pemex公司为解决墨西哥城燃油短缺问题,于1月16日重新启用,在输送压力下,之前曾修复过的管道出现裂缝,导致汽油泄漏,引起民众哄抢。 日本和歌山县东燃通用石油公司炼油厂火灾事故 2017年1月18日,日本和歌山县东燃通用石油公司旗下的炼油厂一个油料储罐在清理作业期间起火,连续燃烧近9小时后熄灭,1月22日再次起火。火灾发生在润滑油生产装置群2号丙烷脱蜡装置与2号润滑油萃取加氢脱硫精制装置附近,一度导致周边地区近3000人紧急避难,过火面积约为850平方米。 事故的直接原因:储罐内残存淤浆中的硫化铁发生自燃,起火初期可能无人在现场监护,导致事故扩大。1月22日再次起火的原因是第二润滑油萃取加氢精制装置高压吹扫气体管道系统存在多处裂口和一个不符合规定的法兰盘,可能导致了含氢的易燃气体泄漏并起火。 美国托斯科埃文炼油厂“1·21”爆炸事故 1997年1月21日,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托斯科埃文炼油厂加氢裂解单元发生一起爆炸着火事故,造成1人死亡,46名工人受伤,其中13人重伤。 事故的直接原因:2段3号反应器出口管由于反应器温度偏离(最高温度可能超过760℃)发生破裂,轻质气体从管道中泄出,遇空气自燃,造成爆炸和火灾;员工发现温度偏离后没有按规定要求使用紧急泄压系统,管理层也没有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操作工冒险作业导致事故发生。

2024-02-02

塑料界的“魔术师”——塑料助剂

塑料助剂,也被称为塑料添加剂,是一种辅助化学品,其主要目的是在树脂成型加工过程中优化加工和应用性能,降低成本,减少能源消耗,从而提升塑料制品的品质。在塑料成型加工中,塑料助剂的作用尤为重要。例如,增塑剂被添加以降低聚氯乙烯树脂的成型温度,使得制品更加柔软;发泡剂被添加以制备轻质、抗震、隔热、隔音的泡沫塑料;对于一些塑料,其热分解温度与成型加工温度非常接近,若不添加热稳定剂,就无法进行成型。这些都是塑料助剂在塑料加工中的典型应用。 塑料助剂根据其功能和用途的不同,可以被分类为以下几种:加工助剂、抗冲击改性剂、增塑剂、热稳定剂、发泡剂、润滑剂以及其他类型的助剂。这些不同类型的助剂都在塑料加工过程中发挥着各自的重要作用。例如,加工助剂可以改善塑料的加工性能,抗冲击改性剂可以提高塑料的抗冲击性,增塑剂可以提高塑料的柔韧性,热稳定剂可以防止塑料在加工过程中的热分解,发泡剂可以使塑料产生泡沫结构,润滑剂可以减少塑料加工过程中的摩擦,而其他类型的助剂则可以满足塑料加工过程中的特殊需求。这些助剂的添加,使得塑料制品在保持其原有性能的同时,也能满足更多的应用需求。 前衍可提供的部分塑料助剂 101-02-0 亚磷酸三苯酯 增塑剂 123-25-1 丁二酸二乙酯 增塑剂 1592-23-0 硬脂酸钙 热稳定剂 1571-33-1 苯膦酸 塑料用阻燃剂 18996-35-5 无水柠檬酸单钠盐 发泡剂 931-36-2 2-乙基-4-甲基咪唑 其他助剂 63231-66-3 氯化聚乙烯 抗冲击改性剂 阻燃剂 9003-05-8 聚丙烯酰胺 润滑剂 2680-03-7 N,N-二甲基丙烯酰胺 塑料加工助剂 塑料助剂的发展是在聚氯乙烯 工业化之后逐步展开的。随着20世纪60年代石油化工业的崛起,塑料工业迅速发展,塑料助剂已经成为了化工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塑料助剂行业的产业链通常涵盖了石化行业、塑料助剂行业、塑料树脂行业以及塑料制品行业等。其中,石化行业作为塑料助剂行业的上游,为塑料助剂的生产提供了必要的原材料。中游包括塑料助剂行业和塑料树脂行业等,它们根据特定的配方和制备工艺生产出塑料制品。而下游则是指塑料制品行业(包括PVC、PP 、PE 以及工程塑料等),这些制品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农业、医药、化工以及日常用品等领域。其中,PVC作为塑料助剂最大的下游领域,其消费的塑料助剂量约占总消费量的75%。这些都充分展示了塑料助剂在现代工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塑料助剂行业作为塑料行业的重要配套行业,随着塑料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近年来已经实现了快速的发展。目前,全球从事塑料助剂生产的企业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和美洲三大洲。其中,国际大型厂商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且在相关行业中积累了长期的经验和广泛的技术,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塑料助剂的生产。特别是在亚洲市场,由于其人力成本相对较低且市场规模庞大,全球的塑料助剂产能正在逐步向亚洲集中。其中,我国的生产厂家数量最多,这也反映了我国在全球塑料助剂行业中的重要地位。 目前,我国企业生产的塑料助剂主要以中低端产品为主,自主知识产权的助剂品种及技术相对较为有限。根据数据显示,自2018年起,中国塑料助剂市场规模从68亿美元逐步上升至2022年的81亿美元;产量则从2018年的640万吨增长至2022年的774万吨;消费量亦由2018年的585万吨提升至2022年的728万吨。随着中国塑料助剂下游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发展,预计未来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在众多塑料助剂中,增塑剂的消费量占比最大。

2024-01-30

“神药”二甲双胍再添新作用

这是一种被誉为“神药”的药物,全球大约有1.5亿人正在使用,它具有多种神奇的功效,但价格却并不昂贵——这就是二甲双胍。 作为目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主要药物,自1957年首次临床应用以来,已经被广泛应用超过60年。由于其出色的降糖效果,配合减轻体重、良好的安全性以及对心血管的保护等特性,二甲双胍被多个医学指南推荐为2型糖尿病控制高血糖的基础治疗药物,在临床上占据了“无可撼动”的地位。 随着越来越多的临床应用证据的积累,《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3年版)》于2023年6月2日发布。其中特别提到了,二甲双胍之所以备受称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该药在降糖以外的领域表现出色,例如:减轻体重、保护心血管、降低血脂、抗肿瘤、改善认知功能等等。 《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3年版)》中提到的降糖外作用 (1)减重 经研究发现,二甲双胍具有轻度减轻体重的功效。我国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接受二甲双胍单一药物治疗16周后,体重正常、超重和肥胖患者的体重分别下降了1.47公斤、2.81公斤和2.92公斤。 值得注意的是,磺脲类、噻唑烷二酮类和胰岛素等降糖药物可能会导致体重增加,但与二甲双胍联合使用可以减轻这些药物对体重增加的影响,从而更好地控制2型糖尿病。 (2)心血管保护作用 二甲双胍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机制多元且全面,包括改善血糖控制、减轻体重、调节肠道菌群平衡、调节凝血功能、减少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以及优化其他重要的代谢指标等 推荐意见: 二甲双胍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它可以降低超重或肥胖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同时也可以减少已经存在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再次发作的风险; 当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心血管高危因素、心力衰竭、慢性肾脏病时,二甲双胍与具有心血管或肾脏获益证据的GLP-1RA或SGLT2i联合治疗,可以帮助血糖控制达标并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 (3)其他作用 血脂:通过改善脂肪的合成和代谢,可有效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从而保持或轻微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非酒精性脂肪肝:不能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病理变化,但却能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及减轻体重;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目前,二甲双胍尚未被批准用于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根据2018年版《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国诊疗指南》的推荐,二甲双胍可应用于以下情况:① PCOS伴有胰岛素抵抗的患者;② PCOS不孕患者或对氯米酚抵抗的患者,在进行促性腺激素促排卵治疗之前的预处理治疗; 肿瘤:二甲双胍治疗与降低多种恶性肿瘤(肺癌、前列腺癌、直肠癌和乳腺癌等)的发生风险相关; 认知功能:影响尚不明确,但一些研究表明使用二甲双胍可能有助于降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认知功能减退和帕金森病的风险;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据现有研究证据表明,糖尿病患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服用二甲双胍可能带来潜在的益处,其中包括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等。 其他《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3年版)》中没提到的最新降糖外作用 (1)抗衰老作用 2023年5月,《自然》子刊Nature Reviews Endocrinology发表了一篇深度综述,全面总结了二甲双胍在各种疾病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其中一个引人注目的发现是其可能的延长寿命效果。实际上,大量的研究,涵盖了从秀丽隐杆线虫和黑腹果蝇到啮齿类动物等多种生物,结果均显示:二甲双胍能够延长生物的中位和最高寿命,因此有望成为一种抗衰老药物。 此外,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团队在人群队列中收集了表观遗传数据,以此来探索“二甲双胍对人类衰老和长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二甲双胍会影响人类DNA的甲基化过程,推动其朝有助于长寿的分子机制发展。 (2)抗焦虑作用 2023年10月5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李佳团队和李扬团队在 Molecular Psychiatry 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 Anxiolytic effect of antidiabetic metformin is mediatedby AMPK activation in mPFC inhibitory neurons》。该研究揭示了二甲双胍抗焦虑作用的神经机制,并在体内外验证了二甲双胍对神经元的调控作用依赖于 AMPK 的激活。同时,研究人员发现,AMPK 可以增强脑内的 GABA 能中间神经元活动,从而调节焦虑发生的过程。这一发现为抗焦虑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潜在新方向。 (3)可预防改善牙周病 近期,伦敦国王学院的 Vitor Neves 博士等研究人员在 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 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 Repurposing Metformin for periodontal disease management as a form of oral-systemic preventive medicine》。该研究发现,通过使用二甲双胍来控制口腔和体内的炎症以及血糖水平,可以显著预防牙齿钙质流失和与年龄相关的钙质流失,从而预防和改善牙周病。 除了这些最新的研究发现,二甲双胍之前还被发现有多种健康作用,因此被称为“神奇的药物”。著名期刊《柳叶刀》曾刊文总结了近年来对二甲双胍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改善肠道菌群、治疗脱发、抗雾霾、协助戒烟、抗炎、治疗部分自闭症、改善结节性硬化症、症缓解早产先兆子痫等数十种不可思议的功能。这些发现表明,二甲双胍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药物,其作用远远超出了降糖范畴,为人们带来了更多的健康福祉。 根据药融云数据库的数据,目前我国已经批准上市的二甲双胍相关制剂多达40余种,其中包括单组分和多组分的普通片剂、缓释片、胶囊等多种形式。目前,盐酸二甲双胍片、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以及二甲双胍维格列汀片(II)已经被陆续纳入到第三批、第七批国家集采名单中。仅在2022年,二甲双胍的总体院内销售额就达到了31.6亿元。 与此同时,许多企业正在积极布局开发更多的二甲双胍复方制剂,并已取得了一些成果。这些成果包括“二甲双胍+磺胺类尿素衍生物”、“二甲双胍+DPP-4抑制剂”以及“二甲双胍+SGLT2抑制剂”等复方制剂。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更多的研究工作的开展,二甲双胍将会展现出更多的神奇功效。 前衍可提供供研究的原料药 657-24-9 二甲双胍 1115-70-4 盐酸二甲双胍

2024-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