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肥胖问题日益严峻。据2024年2月《柳叶刀》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肥胖人口已突破10亿,而且肥胖率持续飙升,特别是青少年肥胖率。肥胖作为一种慢性疾病,还会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以及癌症等疾病的患病风险。 近期,以司美格鲁肽为代表的GLP-1类减肥药,在全球范围内表现出高效且安全的减肥效果,持续热销。 2024年5月15日,哥本哈根大学的 Christoffer Clemmensen 团队在 Nature 上发表了题为:《GLP-1-directed NMDA receptor antagonism for obesity treatment》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开发了一种特洛伊木马式减肥方法——将一种小分子药物MK-801隐藏在GLP-1类减肥药物中,对控制食欲的脑细胞进行“双重打击”,有效逆转了代谢疾病啮齿动物模型中的肥胖、高血糖和血脂异常。相比司美格鲁肽,此方法实现了更强且更持久的减肥效果。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GLP-1将MK-801靶向递送到表达GLP-1受体(GLP-1R)的大脑区域,可以规避与MK-801单药治疗相关的不良生理和行为影响。此外,作为一种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MK-801可以影响下丘脑和脑干的神经可塑性,从而导致更长久的减肥效应。 GLP-1是一种肠道分泌的激素,通过与其受体结合来降低血糖水平,促进胰岛素分泌,并减缓胃排空速度,从而有助于控制食欲和体重。GLP-1受体激动剂则仿效自然GLP-1的作用,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并延缓胃排空,通过中枢食欲抑制减少摄食量,从而降低血糖水平。目前,利拉鲁肽和司美格鲁肽等GLP-1受体激动剂已用于治疗Ⅱ型糖尿病和肥胖。 NMDA受体是一种由谷氨酸激活的阳离子通道,在大脑的多种神经生理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非竞争性、开放通道的NMDA受体拮抗剂在临床上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和耐药性抑郁症。基因组关联研究显示,谷氨酸能信号传导和NMDA受体介导的突触可塑性对体重平衡至关重要。然而,NMDA受体拮抗剂存在较大的毒副作用,如高热和过度活动,因此迄今尚未被用于减肥药物开发。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化学可裂解二硫化物连接子将NMDA受体拮抗剂MK-801与GLP-1类似物偶联,并经实验证明,该偶联物不仅能增强在富含GLP-1受体的食欲调节大脑区域中NMDA受体拮抗剂的治疗潜力,还能减轻MK-801非限制性作用相关的不良影响,具有良好的双重功能。 在代谢表型相关实验中,GLP-1–MK-801显示出了明显的减重效果。在为期14天的治疗期内,与单独使用GLP-1或MK-801相比,GLP-1–MK-801治疗的小鼠体重下降更为显著,且与食物摄入量的减少有关。同时,GLP-1–MK-801能够改善小鼠的血糖平衡,有效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增强小鼠的葡萄糖耐受性。此外,与单药治疗相比,GLP-1–MK-801降低了血浆胆固醇水平和血浆甘油三酯水平。GLP-1–MK-801的调节能量消耗平衡的有效性也在实验中得到了验证,证明了偶联物可以通过影响能量摄入和消耗来降低体重,并可正常化能量消耗,防止因节食引起的“饥饿反应”,以保护生物体免受体重和脂肪量过度损失的伤害。 在安全性分析相关实验中,研究人员分别对小鼠进行了慢性和急性给药后的体温测量和野外行为测试,以研究MK-801与GLP-1的化学偶联是否减轻了MK-801的不良高热和过度活动效应。结果表明,MK-801与GLP-1的偶联有效地消除了MK-801引起的过度活动效应。 GLP-1–MK-801调节代谢性疾病 研究团队通过RNA测序和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学分析,研究了GLP-1–MK-801对下丘脑信号传导的影响。GLP-1–MK-801治疗组的RNA测序结果显示,与谷氨酸能信号传导和突触可塑性相关的基因表达发生了显著变化。此外,GLP-1–MK-801与GLP-1和MK-801各自的转录特征有明显重叠,证明GLP-1–MK-801参与了调节下丘脑中两种受体系统相关信号通路。值得注意的是,有1,568个转录本受到GLP-1-MK-801处理的唯一调节,强调了体内两个受体靶点之间的协调活性可能会影响下丘脑的转录。GLP-1–MK-801相较于载体,与谷氨酸能信号传导相关的转录本是差异上调最为显著的基因,如Grin2a、Grin2b、Shisa6和Slc17a7。同时,与MK-801相比,GLP-1–MK-801具有相似但更为强效的转录调控作用。进一步的富集分析结果显示,GLP-1–MK-801处理组富集了与突触传递相关的功能术语,如突触后密度和谷氨酸能突触。并且这些发现得到了基于MS的蛋白质组学分析的证实。 GLP-1-MK-801对下丘脑信号传导的调节 为了进一步探索GLP-1–MK-801的治疗潜力,研究团队将其与已批准用于肥胖治疗的长效GLP-1受体激动剂司美格鲁肽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GLP-1–MK-801在减少体重方面优于司美格鲁肽。随后,研究团队对GLP-1–MK-801治疗组和司美格鲁肽治疗组之间差异表达基因的进一步分析表明,与谷氨酸能信号传导和突触可塑性相关的功能术语在上调最明显的基因中富集,说明GLP-1–MK-801可能会由于对神经可塑性的调节作用而比司美格鲁肽具有更持久的治疗效果。 GLP-1–MK-801与司美格鲁肽在减肥上具有协同效应,当肥胖小鼠使用司美格鲁肽达到减肥平台期时(在人类中,司美格鲁肽可以帮助人们减轻约10%-15%的体重),将GLP-1–MK-801作为附加治疗,肥胖小鼠的体重会进一步下降。 GLP-1-MK-801与司美格鲁肽在肥胖和糖尿病临床前模型中的应用 这篇论文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通过肽介导的靶向实现细胞特异性离子通道的调节。强调了GLP-1受体激动和NMDA受体拮抗的单分子偶联物在肥胖治疗中的潜力,这种偶联物不仅降低了小分子的毒副作用,还通过对突触可塑性的调节,实现更为持久的治疗效果。这一发现为新型肥胖治疗药物的开发提供了方向,未来或许能够降低肥胖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减肥药市场竞争激烈,诺和诺德的GLP-1受体激动剂司美格鲁肽和礼来的GLP-1受体/GIP受体双重激动剂替尔泊肽已经获批上市,并取得了巨大的市场成功。预计到2030年,年减肥药市场将达到1000亿美元。此外,还有数十种减肥药物正在进行临床试验,其中大多数是针对GLP-1或GIP的靶向药物。因此,许多生物医药公司也开始尝试寻找新靶点,以开发更有前景的减肥药。 鉴于GLP-1类药物取得的巨大成功,未来的减肥药必须更加经济实惠、更加有效。预计到2035年,全球将有超过一半的成年人患有肥胖症,减肥药治疗将为肥胖症患者带来更广泛的健康益处,如预防心血管疾病和炎症。此外,GLP-1类药物还在临床试验中用于治疗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以及成瘾行为(例如饮酒和吸烟)的相关研究。 前衍可提供实验的原料 2023788-19-2 替尔泊肽 99291-20-0 司美格鲁肽 77086-21-6 MK-801
2024-06-122024年5月发生的典型事故 四川西艾氟科技公司“5·3”较大爆炸事故 2024年5月3日,四川西艾氟科技公司五氟碘乙烷合成反应釜发生爆炸,造成3人死亡。经初步调查,反应釜搅拌机封处泄漏的丙三醇与釜内物料发生反应,在处理异常工况过程中添加过量催化剂,通蒸汽升温,釜内四氟乙烯发生暴聚,超温超压引发爆炸。 湖北雪飞化工公司“5·9”较大爆炸事故 2024年5月9日,湖北雪飞化工公司硝化棉生产车间发生爆炸,造成3人死亡。经初步调查,1#煮洗锅底部排水阀内漏导致水位下降,煮洗锅内硝化棉缺水,在高温蒸汽持续加热下,硝化棉剧烈分解发生爆炸。 国内事故 石油化工 中石化上海赛科公司“5·12”较大闪爆事故 2018年5月12日,中石化上海赛科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对苯罐进行检维修作业时发生闪爆事故,造成6人死亡。 事故的直接原因:75-TK-0201内浮顶储罐的浮盘铝合金浮箱组件有内漏积液(苯),在拆除浮箱过程中,浮箱内的苯外泄在储罐底板上且未被及时清理。由于苯易挥发且储罐内封闭环境无有效通风,易燃的苯蒸气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环境,局部浓度达到爆炸极限。罐内作业人员拆除浮箱过程中,使用的非防爆工具及作业过程可能产生的点火能量,遇混合气体发生爆燃,燃烧产生的高温又将其他铝合金浮箱熔融,使浮箱内积存的苯外泄造成持续燃烧。 中石化兰州石油化工公司“5·29”较大火灾事故 2006年5月29日,甘肃兰州中石油兰州石油化工公司有机厂发生火灾事故,造成4人死亡、11人受伤。 事故的直接原因:对有机厂苯胺装置进行检修,在对装置内物料进行置换后,开始装置的清扫和检修作业,检修作业人员在苯胺装置废酸回收单元内进行粉刷作业过程中,废酸回收单元的苯泄漏,遇现场明火引发火灾。 辽宁抚顺石化乙烯化工公司“5·16”较大爆炸事故 1997年5月16日,辽宁抚顺石化乙烯化工公司发生爆炸事故,造成4人死亡、4人重伤、27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426万元。 事故的直接原因:环氧乙烷装置发生故障,排出大量可燃工艺循环气,气体顺风飘向空气分离装置,空气分离装置吸入口没有实行严格的质量监控,致使大量甲烷、乙烯气体被压缩机吸入空气分离装置,与液氧发生反应引起爆炸。 新疆独山子石油化工总厂炼油厂“5·7”较大闪爆事故 1988年5月7日,新疆独山子石油化工总厂炼油厂发生闪爆事故,造成5人死亡、1人受伤。 事故的直接原因:炼油厂供排水车间按厂大修计划将二循环水工段污水提升泵房隔油池中的污水抽到集水池中,电工到隔油池为潜水泵接电,隔油池的污水含大量轻质油组分,随外界气温升高,可燃气体挥发量增多并集聚,连续抽水作业两天后,池内液面下降,空气涌入,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作业人员在带电情况下提泵,导致电缆打火,爆炸性混合气体发生爆炸。 煤化工 四川广元天森煤化公司“5·2”较大爆炸事故 2014年5月2日,四川广元天森煤化公司发生爆炸,造成3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260万元。 事故的直接原因:组织3名施工人员对隔油沉淀池(长20米、宽10米、高3.5米,上加盖彩钢板)加装排水泵,在未办理动火作业票证的情况下使用电弧焊机对隔油沉淀池盖板实施焊接作业时,火星从隔油沉淀池观察孔掉入池内,引燃油气混合物导致爆炸。 精细化工 山东聊城鲁西化工“5·1”重大爆炸着火事故 2023年5月1日8时36分许,山东聊城鲁西化工双氧水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1号双氧水装置发生爆炸着火事故,造成10人死亡、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5445万元。 事故的直接原因:操作人员在抽吸成品罐内70%双氧水表面漂浮的少量工作液至工作液配制釜时,大量抽入了70%双氧水;工作液配制釜内原存有的氧化液、工作液(从地沟回收)中含有氧化铝粉末、钯催化剂粉末、灰尘等杂质;这些杂质引起高浓度双氧水分解放热,导致釜内温度升高、双氧水分解加速、压力升高,最终引发高浓度双氧水发生剧烈分解爆炸、高浓度双氧水与工作液体系发生剧烈凝聚相爆炸,造成工作液配制釜粉碎性解体。 山东淄博宝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5·28”较大爆炸事故 2011年5月28日,山东淄博宝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发生爆炸事故,造成3人死亡、8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50万元。 事故的直接原因:硝基甲烷车间精馏工段粗品精馏过程中,在蒸馏罐中投入原料时,未加入低沸点物,且蒸馏时间过长,精馏罐处于低液位状态,在罐内壁形成较多固体残留物。在精馏罐持续加热条件下,精馏罐壁面固体残留物发生热分解而爆炸,引发罐内气体和残留液体爆炸燃烧。 江苏江阴松桥化工厂“5·18”较大火灾事故 1995车5月18日,江苏江阴松桥化工厂在生产对硝基苯甲酸过程中发生火灾事故,造成4人死亡、3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10.6万元。 事故的直接原因:发现氧化釜搅拌器转动轴密封填料处有泄漏后,生产副厂长指挥工人用扳手对螺栓进行紧固,但并未成功,反而导致泄漏更加严重,釜内物料(其成分主要是醋酸)从泄漏处大量喷出,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到金属撞击火花发生爆燃,形成大火。 有机化工 江西九江金九再生资源有限公司“5·23”较大中毒窒息事故 2023年5月23日,江西九江金九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裂解车间发生一起中毒窒息事故,造成3人死亡。 事故的直接原因:201裂解车间4#裂解炉自2023年5月13日停机后,一直处于相对封闭状态,裂解产生的一氧化碳(略轻于空气)在炉内聚集。5月23日,1名操作人员违规进入4#裂解炉内作业,发生一氧化碳中毒,裂解车间晚班班长和车间负责人在未采取任何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盲目进入炉内施救,3人均因吸入一氧化碳,中毒窒息死亡。 山西运城圣奥化工有限公司“5·31”较大爆炸事故 2022年5月31日,山西运城圣奥化工有限公司发生爆炸事故,造成3人死亡、3人受伤。 事故的直接原因:车间内平面布置存在重大缺陷,在甲类车间内设置有地下水池、管沟,切割作业过程中溅落的火花,引起管沟及密闭地下池中可燃气体与空气形成的混合性气体燃爆。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沧州大化TDI有限责任公司“5·11”较大爆炸事故 2007年5月11日,中国化工集团公司沧州大化TDI有限责任公司TDI车间硝化装置发生爆炸事故,造成5人死亡、80人受伤,附近村庄几千名群众疏散转移。 事故的直接原因:TDI车间一硝化系统在处理系统异常时,因补酸操作过程中硝酸过量,甲苯投料后,导致一硝化系统发生过硝化反应,生成二硝基甲苯和三硝基甲苯(TNT)。过硝化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导致静态分离器温度升高而失去正常的分离作用,有机相和无机相发生混料。混料流入一硝基甲苯储槽和废酸储罐并继续反应,静态分离器和储槽温度快速上升,硝化物在高温下发生爆炸,并引发甲苯储罐起火爆炸。 重庆长寿化工总厂污水池“5·4”重大爆炸事故 1987年5月4日,重庆长寿化工总厂污水处理车间发生爆炸事故,造成12人死亡、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51万元。 事故的直接原因:在未办理动火作业手续的情况下,电话请示公司副经理得到口头许可后,开始对污水处理分流槽管线法兰实施焊接作业。焊接火花引燃了分流槽内的易燃物,引起大火,继而导致污水处理池内的乙烯基乙炔、乙醛、乙炔等易燃气体发生爆炸。 无机化工 山西晋城阳城县瑞兴化工有限责任公司“5·16”较大中毒事故 2015年5月16日,山西晋城瑞兴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发生中毒事故,造成8人死亡、6人受伤。 事故的直接原因:工人在处置冷却池内二硫化碳冷却管线泄漏时,在未办理受限空间作业票、未佩戴防护用品的情况下进入冷却池内实施维修,导致中毒晕倒(焦炭与硫磺反应生成二硫化碳气体,副产硫化氢,两者在冷却池冷凝过程中同时存在),其他人员盲目施救,造成事故扩大。 山东德州石油化工厂“5·9”液氯钢瓶较大爆炸事故 1985年5月9日,山东德州石油化工厂发生液氯钢瓶爆炸事故,造成3人死亡、2人重伤。 事故的直接原因:事发时化工厂电解车间液氯工段已充装6只0.5吨的液氯钢瓶,当第7只钢瓶即将充装完毕时,钢瓶突然发生爆炸。爆炸的气瓶是工厂1984年购入的旧气瓶,在充装液氯前,操作工曾发现瓶内流出无色透明的粘稠液体,但未引起重视,将气瓶推到液氯充装平台上放置,随后被误充入液氯。由于瓶内残存的芳香烃(事故后查明无色透明的粘稠液体为芳香烃)与液氯发生剧烈化学反应,产生高温高压,导致气瓶超压爆炸。 医药 江西吉安淦辉医药化工有限公司“5·8”较大爆炸事故 2007年5月8日,江西吉安淦辉医药化工有限公司缩合车间发生爆炸,造成3人死亡、12人受伤。 事故的直接原因:由于作业人员操作不当(关闭冷却闸阀,反应釜温度升高)致使反应激烈,导致釜内物料(邻硝基甲苯和甲酸乙酯混合液)温度骤然升高,反应失控产生冲料,加之工艺装置未设置超温联锁装置和处理反应釜冲料的安全设施,导致大量易燃易爆物质在喷出后发生燃烧爆炸。 山东菏泽科达药物化工有限公司“5·27”较大爆炸事故 2005年5月27日,山东菏泽科达药物化工有限公司发生爆炸事故,造成6人死亡、1人受伤。 事故的直接原因:在试生产医药中间体过程中,西车间4号反应釜进行低温硝化时,因操作工加料过快和换热不及时,造成釜内超温,使反应釜内硝化物发生剧烈化学反应,最终导致爆炸。 化肥 山西吕梁炫釜肥业有限公司“5·18”导热油炉爆燃较大事故 2022年5月18日,山西吕梁炫釜肥业有限公司发生导热油炉爆燃事故,造成3人死亡、2人受伤。 事故的直接原因:事故单位违规修理导热油炉燃烧器,气动球阀选型错误,气动执行器将球阀打开后无法关闭,在燃烧器吹扫阶段炉膛内空气和燃气混合比达到爆炸极限,当程序控制器运行至点火位时引起炉膛燃爆。 安徽阜阳昊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5·11”较大中毒窒息事故 2022年5月11日,安徽昊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气化车间渣锁斗检修作业中发生一起中毒窒息事故,造成3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560万元。 事故的直接原因:渣锁斗内通风不彻底,相关作业人员未认真落实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有关规定,在办理受限空间作业票证时,取样人员未按照有关要求取样,未能检测出渣锁斗底部二氧化碳气体浓度超标,作业人员进入渣锁斗作业未落实有关安全措施,安全措施确认人亦未对照安全措施进行逐一确认,造成人员窒息死亡。 内蒙古呼伦贝尔金新化工有限公司“5·15”较大窒息事故 2012年5月15日,内蒙古呼伦贝尔陈巴尔虎旗工业园区金新化工有限公司发生窒息事故,导致3人死亡、2人受伤。 事故的直接原因:制气车间5名工人在2号气化炉激冷室进行排渣孔扩孔作业过程中,1名工人在受限空间内发生氮气窒息,其余4人在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开展施救,最终造成3人死亡,2人受伤。 河北宣化化肥厂“5·20”换热器较大爆炸事故 1994年5月20日,河北宣化化肥厂净化车间变换工段换热器发生爆炸,造成8人死亡、2人重伤、1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130万元。 事故的直接原因:因换热器管内介质对管道的化学腐蚀、气体冲刷等,导致管道局部严重减薄泄漏,换热器入口处丁字形管突然爆裂,大量含有可燃气体、有毒有害气体的混合气体高速喷泻,被静电火花引燃,继而引起空间气体爆炸。 农药 山东德州农药厂“5·24”较大中毒事故 1994年5月24日,山东德州农药厂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造成3人死亡,3人中毒。 事故的直接原因:在生产过程中,用碱液吸收硫化氢,因操作工误操作,碱液倒流入缓冲罐,后操作工再次误操作,打开缓冲罐底部阀门放出碱液,硫化氢逸出,造成多人中毒。 其他 河北沧州利兴特种橡胶股份有限公司“5·13”氯气较大中毒事故 2017年5月13日,河北沧州利兴特种橡胶股份有限公司发生氯气泄漏事故,造成2人死亡、25人入院治疗。 事故的直接原因:未按安全设施设计要求使用液氯钢瓶,非法使用液氯储罐,违法改造特种设备,违规在液氯压力管道上加装电加热圈,致使压力管道管壁在高温环境下腐蚀加速而变薄,最终不能承受管内压力,发生破裂,造成液氯大量泄漏。 国外事故 印度LG聚合物有限公司苯乙烯重大泄漏事故 2020年5月7日,位于印度安得拉邦维沙卡帕特南市的LG聚合物有限公司发生苯乙烯泄漏事故,造成13人死亡、5000余人感到身体不适。 事故的直接原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装置停工一个多月,正在准备开车时,由于当地气温高,2000吨容量储罐内的苯乙烯自聚放热,造成储罐内温度持续升高,苯乙烯汽化排出。由于泄漏发生在凌晨,无人及时处置,加之当地无风,导致苯乙烯蒸汽缓慢沿地面扩散至周边两公里的地方,且外部安全防护距离不足(距离工厂最近的居民区仅有250米),造成多人中毒。 尼日利亚拉各斯市输油管道特别重大爆炸事故 2008年5月15日,尼日利亚拉各斯市伊杰冈一处输油管道因推土机施工不当破裂泄漏,泄漏的燃油起火并引发爆炸,造成100多人死亡、数十人受伤。 事故的直接原因:伊杰冈进行修路施工的一辆重型推土机不慎将埋在地下的输油管道撞裂,燃油随即泄漏引发大火并发生爆炸,大火殃及附近的一所小学和其他建筑,至少15座房屋、20辆汽车被烧毁。 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壳牌Norco炼油厂特别重大爆炸事故 1988年5月5日,美国路易斯安那州诺科市壳牌Norco炼油厂催化裂化装置(CCU)发生爆炸,造成7人死亡、48人受伤,附近社区4500多名居民被疏散,事故损失高达7亿美元。 事故的直接原因:脱丙烷塔一条直径200毫米输气管线发生腐蚀并泄漏,在大约30秒内释放约7700公斤的烃类蒸气。点火源可能是该装置的加热炉,爆炸模拟表明爆炸中心位于脱丙烷装置和CCU控制室之间。
2024-06-05癌症已然成为全球主要的公共卫生难题,近年来,受饮食、环境和人口老龄化等因素影响,全球癌症发病率不断攀升,癌症作为主要死因的情况愈发凸显。 作为世界人口大国,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癌症大国,中国的癌症数据令人担忧,无论是新增病例还是死亡人数,均居全球之首。 相较于老年群体,年轻癌症患者常被忽视,然而,近年来研究数据却表明,癌症正逐渐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年轻人的癌症发病率近年呈上升趋势。 2024年4月7日,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2024年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年会》上发布了一项最新研究,该研究表明:年轻人或正在加速衰老,并且加速衰老与癌症风险增加有关。 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年会发布研究显示:加速衰老增加了年轻群体的患癌风险 这项研究采用了UK Biobank数据库中约148,724名年龄在37至54岁之间的参与者的医疗记录。研究人员通过分析9种血液标记物来计算参与者的生理年龄,并将其与实际年龄进行比较。如果参与者的生理年龄高于其实际年龄,就被定义为加速衰老。 9种血液标记物已被证明与生物年龄相关,它们是:白蛋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肌酐(较低的水平与较长的寿命相关)、血糖(随着年龄的增长,餐后血糖会在更长时间内保持较高水平)、C反应蛋白(相对较高的水平对应于较快的衰老)、淋巴细胞百分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平均红细胞体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红细胞分布宽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碱性磷酸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白细胞计数(较高水平与更严重的衰老相对应)。 研究人员首先评估了不同出生群体的加速衰老情况,发现 1965 年或之后出生的人加速衰老的可能性比 1950 年至 1954 年之间出生的人高出 17%。随后,他们评估了加速衰老与早发性癌症风险之间的关联。他们发现,加速衰老的标准差每增加一个单位,就会导致早发性肺癌风险增加 42%、早发性胃肠癌风险增加 22%、早发性子宫癌风险增加 36%。值得注意的是,加速衰老对迟发性肺癌(即 55 岁后诊断出的癌症)风险并无显著影响,但与迟发性胃肠道癌和子宫癌的风险分别增加 16% 和 23% 有关。 研究人员指出,“和实际年龄不同,生物年龄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饮食、身体活动、心理健康和环境压力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年轻一代的衰老速度可能比预期更快,这可能与较早暴露于各种风险因素和环境侵害有关。”同时,“通过研究加速衰老与早发癌症风险之间的关系,我们为早发癌症的共同病因提供了新的视角。” “若得到证实,减缓生物衰老的干预措施或许会成为预防癌症的新途径,而针对具有加速衰老迹象的年轻人量身定制的筛查工作可能有助于尽早发现癌症。”
2024-05-29在制药领域,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产品被称为“重磅炸弹”,而随着药价不断上涨,2023年全球销售额排名前十的药品均突破了百亿美元大关,药品市场迈入百亿美元时代。 从药物类别来看,有5个单抗、3个小分子、1个多肽和1个疫苗。 从适应症来看,自免领域3个,肿瘤领域2个,心血管代谢领域2个,抗感染领域2个,血液系统1个。 药王之争 2023年全球畅销药TOP10榜单与2022年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22年夺得药王宝座的新冠疫苗COMIRNATY在2023年销售额下降了70%,排名跌至第七位;而另一位昔日药王修美乐(阿达木单抗),受到生物类似药和众多竞品的冲击,销售额下降了32%,排名下滑至第四位。 随着PD-1的崛起,默沙东的K药(帕博利珠单抗)销售额在2023年实现了近20%的销售额增长,达到250亿美元,成功登顶全球畅销药榜首,成为新一代药王。 另一方面,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减肥市场的蓬勃发展,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销售额几乎翻了一番,达到约212亿美元,跃居第二宝座。有分析预测,尽管Keytruda在2024年可能仍然保持销售额榜首的位置,但如果考虑到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旗下的三个品牌(司美格鲁肽降糖针剂Ozempic,降糖片剂Rybelsus,和减肥针剂Wegovy),合并计算后的销售额将超过280亿美元,意味着司美格鲁肽有望超越Keytruda,成为新的药王。 另一款备受市场追捧的GLP-1药物Tirzepatide(替尔泊肽),凭借其优秀的减重效果,被视为司美格鲁肽最大的竞争对手。2023年,替尔泊肽的销售额达到53.4亿美元,在初次上市后即跻身全球畅销药品排行榜的第28位,其惊人的增长速度令整个市场为之震撼, 成为有史以来增长速度最快的药物之一,被认为是未来药王的强劲竞争者。 新百亿俱乐部成员和专利悬崖逼近 2023年,有四个新成员成功加入了百亿美元俱乐部,其中包括2个自免药品:再生元和赛诺菲联合开发的达必妥(度普利尤单抗)和强生的喜达诺(乌司奴单抗),以及1个肿瘤免疫单抗欧狄沃(纳武利尤单抗)和1个心血管代谢药品欧唐静(恩格列净)。 至此,自免领域已经涌现出3款年销售额超过百亿美元的重磅产品,包括昔日药王HUMIRA(修美乐)、DUPIXENT(达必妥)、STELARA(喜达诺)。其中后两者仍然保持着双位数的增长,然而STELARA的专利已于2023年9月到期,今年STELARA会不会像HUMIRA一样销售额快速下跌? 2023年,小分子药仍然占据了前一百畅销药品中的大部分位置,但前10中小分子仅占据3席,其中艾乐妥(阿哌沙班)是销售最佳的小分子药品。自2011年首次在丹麦上市以来,ELIQUIS一直是BMS和辉瑞可靠的增长引擎。然而近两年来,ELIQUIS的增长逐渐疲软。虽然得益于达成的专利和解协议以及关键诉讼,美国专利商标局将ELIQUIS的保护期从2023年2月延长至2026年11月,ELIQUIS仍然即将面临仿制药的竞争。此外,ELIQUIS的另一项配方专利保护期也将于2031年到期。 尽管全球都在努力调控药品价格,但药品市场仍不可阻挡地迈入了百亿美元时代。除了上述销售额超过百亿美元的10款药品外,尚有多款药品距离百亿美元俱乐部仅一步之遥。强生的CD38单抗DARZALEX(达雷妥尤单抗)在2023年强劲增长22%,销售额97亿美元;VERTEX福泰制药的囊性纤维化药品TRIKAFTA/KAFTRIO销售额为89亿美元,增长了16%;默沙东的HPV疫苗GARDASIL/GARDASIL 9(佳达修)销售额达88.86亿美元,增长了29%。这3款产品不仅销售额接近百亿美元,更为难得的是它们还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极有可能在2024年销售额突破百亿美元。 前衍可以提供的实验用原料 99291-20-0 司美格鲁肽 2023788-19-2 替尔泊肽 864070-44-0 恩格列净 503612-47-3 阿哌沙班 143491-57-0 恩曲他滨 1392275-56-7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
2024-05-22每年四、五月份,多地会有漫天的杨柳飞絮出现,这些细小的飘絮常常引发打喷嚏、鼻塞、鼻子痒等过敏反应,给过敏性鼻炎患者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最近,“氯雷他定”突然上了热搜第一。 百度数据显示,在2022年和2023年,搜索过敏性鼻炎相关共现药物词条中,氯雷他定始终稳居榜首。 依据《中国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22年,修订版)》所述,我国过敏性鼻炎常用治疗药物分为一线用药和二线用药。一线治疗药物包括鼻用糖皮质激素、第二代口服和鼻用抗组胺药、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二线治疗药物包括口服糖皮质激素、口服和鼻用肥大细胞膜稳定剂、鼻用减充血剂、鼻用抗胆碱能药。 作为第二代抗组胺药物之一,氯雷他定具有迅速起效和较久持续时间的特点。它被广泛应用于缓解过敏性鼻炎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包括打喷嚏、流鼻涕、鼻痒、鼻塞以及眼部瘙痒和灼烧感。另外,氯雷他定还可用于减轻慢性荨麻疹、瘙痒性皮肤病以及其他过敏性皮肤病的症状和体征。 据新京报报道,最近的数据显示,在京东买药平台上,氯雷他定的搜索量比上周增加了121%,订单量也增加了87%。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天津、湖北和河北地区的订单量占了总订单量的40%。 和奥司他韦等“高热”药物一样,氯雷他定需求有着明显的季节性,通常在每年的 4 月与 9 月达到销售峰值。根据《春季过敏季前瞻报告》,3 月中下旬,全国整体过敏用药需求持续攀升,是去年同期的1.6倍。 我国是全球过敏性鼻炎患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据统计,我国过敏性鼻炎的患病率约为18.8%,患者人数高达2.4亿。与此同时,因为过敏性鼻炎患者长期被身体的不适所困扰,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患者有着较为急切的临床治疗需求。 再加上空气质量的变动,抗过敏药里中成药的品类稀少以及品牌效应等要素,氯雷他定的市场十分广阔。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氯雷他定片在重点省份的实体药店中销售额超过6亿元,凭借18.43%的增速跻身销售排行榜前两名。 虽说氯雷他定很受欢迎,但用于治疗过敏的药物选择远不止这一种。早在2016年,国内重点城市的公立医院就引入了多款抗组胺药,包括枸地氯雷他定、氯雷他定、依巴斯汀、左西替利嗪、西替利嗪、地氯雷他定、非索非那定、咪唑斯汀、依匹斯汀等。 药物治疗仍然是防治过敏性鼻炎的关键手段。过敏性人群数量骤增,抗过敏药物市场也在扩大。随着国内患者对过敏类疾病的重视程度和支付能力慢慢提高,许多药企正积极进军这一市场。 过敏是免疫系统对外界物质的过度反应,将其误判为“有害物质”,导致免疫系统释放一种名为“组胺”的物质,与身体中的组胺受体结合,引发呼吸道、眼睛、皮肤等多种症状。 H1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和西替利嗪,能够阻断组胺与受体的结合,从而抑制组胺发挥作用。因此,服用抗组胺药后,我们会迅速感觉到皮肤瘙痒、打喷嚏等症状得到了缓解,这也是许多过敏患者称之为“救命药”的原因。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H1抗组胺药并不能根治过敏原,长期使用可能会引发一些不良反应: 一代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溴苯那敏)会导致嗜睡、疲劳、头晕等不良反应;还会产生抗胆碱作用,可能引起视力模糊、眼鼻口干、尿潴留、便秘等,老年人与儿童要谨慎使用。二代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镇静效果较弱,不容易引发嗜睡,安全性比较高;不会出现明显的抗胆碱能不良反应,所以也就没有镇咳的功能。三代抗组胺药(如盐酸左西替利嗪、地氯雷他定)具有相对较强的抗过敏作用,且毒副作用也相对较少,部分药物能够用于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以及儿童。 前衍可提供的实验用产品 79794-75-5 氯雷他定 196618-13-0 奥司他韦 83881-51-0 西替利嗪 58-73-1 苯海拉明 86-22-6 溴苯那敏 90729-43-4 依巴斯汀 100643-71-8 地氯雷他定 83799-24-0 非索芬那定 108612-45-9 咪唑司汀
2024-05-152024年4月发生的典型事故 内蒙古乌兰泰安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4·19”较大中毒事故 2024年4月19日,内蒙古乌兰泰安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煤储运车间发生一起中毒事故,造成4人死亡、1人受伤。经初步调查,1名作业人员在进入管道井(井深约2m)关闭阀门时晕倒,后续有4人下井救援,造成4人死亡、1人受伤。初步分析为硫化氢中毒。具体原因正在调查中。 国内事故 石油化工 福建省腾龙芳烃(漳州)有限公司“4·6”重大爆炸着火事故 2015年4月6日,福建省腾龙芳烃(漳州)有限公司二甲苯装置发生重大爆炸着火事故,造成6人受伤,另有13名周边群众留院观察,直接经济损失9457万元。 事故的直接原因:在二甲苯装置开工引料过程中出现压力和流量波动,引发液击,致使存在焊接质量问题的管道焊口断裂,物料外泄。泄漏的物料被鼓风机吸入,进入加热炉发生爆炸,导致临近的重石脑油储罐和轻重整液储罐爆裂燃烧。 中国化工沈阳石蜡化工有限公司“4·25”硫化氢较大中毒事故 2013年4月25日,中国化工沈阳石蜡化工有限公司气分装置在检修施工过程中发生中毒事故,造成3人死亡。 事故的直接原因:3名作业人员在泵泄压盲板处进行盲板抽堵作业时,因防护措施不当,造成3名作业人员硫化氢中毒死亡。 煤化工 天津渤化永利化工公司“4·26”承包商较大中毒窒息事故 2018年4月26日,天津渤化永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合成氨变换工段检维修作业过程中发生中毒窒息事故,造成3人死亡、2人受伤。 事故的直接原因:煤化工事业部设备大修期间使用氮气进行系统气密性试验时,发现合成氨变换工段3#变换炉人孔处泄漏,承包商检维修作业人员在未办理检维修作业票的情况下拆卸人孔盖准备更换垫片,3#变换炉内氮气泄漏导致中毒窒息事故。 山西省永鑫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4·26”较大爆炸事故 2014年4月26日,山西永鑫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在回炉煤气管道检修过程中发生煤气爆炸事故,造成4人死亡、3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约480万元。 事故的直接原因:在回炉煤气管道安装的盲板尺寸和安装位置不符合安全要求,造成煤气通过盲板和法兰之间的缝隙进入煤气主管,并从拆除的1#炉流量计接口处泄漏,遇点火源发生爆炸。 内蒙古乌海市泰和煤焦化集团有限公司“4·8”较大爆炸事故 2014年4月8日,内蒙古乌海市泰和煤焦化集团有限公司化产车间发生爆炸事故,造成3人死亡、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约230万元。 事故的直接原因:管道变更改造过程中,在未与生产系统隔绝、未进行吹扫置换、动火点未隔离、未进行气体分析的情况下,违规开展电焊动火作业,电焊火花进入未封死的循环槽人孔,引爆被脱硫液夹带进入循环槽内的煤气。 精细化工 河北承德兴隆县天利海香精香料有限公司“4·9”较大火灾事故 2016年4月9日,河北省兴隆县天利海香精香料有限公司发生火灾事故,造成4人死亡、3人烧伤。 事故的直接原因:化二车间水解釜因加热过快,釜内物料突沸后压力增大,导致水解釜物理爆炸,含有甲醇的物料从水解釜泄出引发火灾。 河北省邯郸福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4·1”硫化氢较大中毒事故 2016年4月1日,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福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造成3人死亡、3人受伤。 事故的直接原因:在排放试生产产生的硫化钠废水时未开启尾气吸收塔,导致含有硫化钠的碱性废水与废水池中的酸性废水反应释放出硫化氢气体。经废气总管回串至车间抽滤槽并逸散,致使在附近作业的1名人员中毒;施救人员在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盲目施救,导致事故后果扩大。 山东省潍坊市滨海香荃化工有限公司“4·9”较大中毒窒息事故 2015年4月9日,潍坊滨海香荃化工有限公司发生中毒窒息事故,造成3人死亡、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约330万元。 事故的直接原因:事发前为减少异味扩散并提高生化反应效率,在好氧池和厌氧池上部加盖了塑料棚,导致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集聚。作业人员未佩戴防毒面具等防护装备,进入好氧池大棚内,吸入硫化氢中毒,跌落至好氧池污水中窒息,施救人员在未佩戴任何防护装备的情况下,进入好氧池大棚内盲目施救,导致事故后果扩大。 江苏省如皋市双马化工有限公司“4·16”较大爆炸事故 2014年4月16日,江苏省如皋市双马化工有限公司造粒车间发生粉尘爆炸,引发大火,事故造成9人死亡、2人重伤、6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约1594万元。 事故的直接原因:公司在1#造粒塔正常生产状态下,没有采取停车清空物料的措施,直接在塔体底部锥体上进行焊接作业,致使造粒系统内的硬脂酸粉尘发生爆炸,继而引发连续爆炸,造成整个车间燃烧,导致厂房倒塌、人员伤亡。 四川省南充市宏泰生化有限公司“4·23”较大爆炸事故 2011年4月23日,四川宏泰生化有限公司造气车间甲烷化炉进口管线发生爆炸,造成4人死亡、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550余万元。 事故的直接原因:该公司造气直转系统中低变甲烷化炉出口管道(PG-213-200管道)焊接焊口在高温含氢介质中长期运行,缺陷暴露、扩展,氢气泄漏,泄漏的氢气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了爆炸极限,在未对系统进行停车和安全措施不到位的情况下,违章进行带压堵漏维修,产生火花而引起爆炸。 无机化工 内蒙古伊东集团东兴化工有限责任公司“4·24”较大燃爆事故 2019年4月24日,内蒙古伊东集团东兴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氯乙烯气柜泄漏扩散至电石冷却车间,遇火源发生燃爆,造成4人死亡、3人重伤、33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4154万元。 事故的直接原因:未按照《气柜维护检修规程》规定进行全面检修,事发前氯乙烯气柜卡顿、倾斜,开始泄漏,压缩机入口压力降低,操作人员未及时发现气柜卡顿,仍然按照常规操作方式调大压缩机回流,进入气柜的气量加大,加之调大过快,氯乙烯冲破环形水封泄漏,向低洼处扩散,遇火源发生燃爆。 江西樟江化工有限公司“4·25”较大爆燃事故 2016年4月25日,江西樟江化工有限公司双氧水装置在试生产过程中发生爆燃事故,造成3人死亡、1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1500万元左右。 事故的直接原因:在试生产准备阶段,应为酸性的氧化工作液呈碱性。在进行紧急停车后,生产负责人企图回收利用不合格工作液,违规将氧化工作液泄放至酸性储槽中,并添加磷酸。但酸性储槽中的双氧水在碱性条件下迅速分解并放热,产生高温和氧气,引起储槽压力骤升而爆炸,同时引燃氧化工作液。 湖南省炎陵县华丰化工有限公司“4·22”较大燃爆事故 2011年4月22日,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华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发生燃爆事故,造成6人死亡、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36万元。 事故的直接原因:干燥包装车间电气开关柜箱体内集聚了高氯酸铵粉尘,内部不防爆的电气设备产生电火花,引爆粉尘,冲开电气开关箱体,引发周边的高氯酸铵粉尘二次爆炸,引燃车间及临近仓库内的高氯酸铵成品。 重庆市天原化工总厂“4·16”较大爆炸事故 2004年4月16日,重庆市天原化工总厂发生爆炸事故,造成9人死亡、3人受伤、15万群众疏散。 事故的直接原因:该厂氯冷凝器列管腐蚀穿孔,含高浓度铵的氯化钙冷冻盐水进入液氯系统,生成极具爆炸危险的三氯化氮。在采用气化排氯的方式处理液氯储槽中的液氯时,三氯化氮被富集在液氯储槽内,致使三氯化氮爆炸,造成氯气大量外泄,导致事故发生。 山东省聊城市蓝威化工有限公司“4·17”较大中毒事故 2003年4月17日,山东省聊城市蓝威化工有限公司存放二氯异氰尿酸钠的仓库漏雨,引起燃烧,造成4人死亡、6人重度中毒、127人轻度中毒。 事故的直接原因:事发当天聊城地区突降暴雨,致使存放二氯异氰尿酸钠半成品的仓库(礼堂改建)周围积水,雨水漫过仓库门槛进入库内,将存放在仓库的二氯异氰尿酸钠半成品浸湿,引起化学反应并剧烈放热,发生自燃,产生有害化学气体,造成严重中毒伤亡事故。 医药 山东省齐鲁天和惠世制药有限公司“4·15”重大着火中毒事故 2019年4月15日,山东省齐鲁天和惠世制药有限公司在冻干车间地下室管道改造过程中发生事故,造成10人死亡、12人受伤,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867万元。 事故的直接原因:在四车间地下室管道改造作业过程中,违规进行动火作业,电焊或切割产生的焊渣或火花引燃现场堆放的冷媒增效剂(主要成分是氧化剂亚硝酸钠,有机物苯并三氮唑、苯甲酸钠),瞬间产生爆燃,放出大量氮氧化物等有毒气体,造成现场施工和监护人员中毒窒息死亡。 安徽省中升药业有限公司“4·18”较大中毒事故 2012年4月18日,安徽省中升药业有限公司发生中毒事故,造成3人死亡、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50余万元。 事故的直接原因:在未经安全许可,无正规设计、无施工方案的情况下,对a-溴代对羟基苯乙酮生产装置进行改造,增加了固体光气配料釜等装置,在用蒸汽对配料釜直接加热生产时,发生光气泄漏,导致中毒事故。 化肥 江西省丰城化肥厂“4·19”水煤气发生炉较大爆炸事故 1994年4月19日,江西省丰城化肥厂水煤气发生炉发生爆炸事故,造成4人死亡、5人重伤。 事故的直接原因:水煤气发生炉承压的夹套上未安装安全阀,与此设备夹套相连通的汽包上装设了安全阀,但因根部阀处于关闭状态而不起作用。操作工人在设备运行前未检查汽包安全阀根部阀的开关状态,运行时也未注意观察压力表,夹套筒体内产生的蒸汽使夹套和汽包内的压力上升超过其所能承受的极限压力,无法从安全阀泄放,发生爆炸。 其他 安徽省安庆市万华油品有限公司“4·2”较大爆燃事故 2017年4月2日,安徽省安庆市万华油品公司内,盛铭公司组织8名工人,在烘干粉碎分装车间的东第二间粉碎分装二羟基丙基茶碱。在重新启动粉碎机时,粉碎机下部突发爆燃,瞬间引燃操作面物料,火势迅速蔓延,引燃化工原料库物料,造成5人死亡、3人受伤。 事故的直接原因:万华油品公司非法出租厂房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盛铭公司;盛铭公司非法组织生产,其产品粉碎、收集、分装作业现场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无除尘设施,导致可燃性粉尘积聚,遇非防爆电器产生的电火花发生爆燃。由于车间布置和生产组织安排不合理,作业人员无应急处置能力,导致事故扩大。 江苏德桥仓储有限公司“4·22”较大火灾事故 2016年4月22日,江苏德桥仓储有限公司储罐区2号交换站发生火灾,导致1名消防战士在灭火中牺牲,直接经济损失2532万元。 事故的直接原因:德桥公司组织承包商在2号交换站管道进行动火作业前,在未清理作业现场地沟内油品、未进行可燃气体分析、未对动火点下方的地沟采取覆盖、铺沙等措施进行隔离的情况下,违章动火作业,切割时产生火花引燃地沟内的可燃物。 国外事故 沙特朱拜勒化工厂重大火灾事故 2016年4月16日,沙特东部朱拜勒工业城一化工厂发生火灾,造成12人死亡、11人受伤。该化工厂位于朱拜勒工业城,隶属于朱拜勒联合石化公司。事发时该化工厂正在进行日常维修,现场的维修承包商和技术人员在更换催化剂时设备起火。虽然大火在10分钟内被扑灭,但由于现场浓烟弥漫,在场的部分人员发生窒息。 美国得克萨斯州韦科市化肥厂特别重大爆炸事故 2013年4月17日,美国得克萨斯州韦科市韦斯特化肥厂发生爆炸,造成35人死亡、超过160人受伤,150多座建筑受损。爆炸产生巨大的冲击波,波及方圆80公里,爆炸的强度相当于2.1级地震。韦斯特化肥厂在事故发生时约存有240吨硝酸铵和50吨无水氨,危险品储量超过政府规定上报的最低限量,未按照要求向美国国土安全部上报。 事故原因:存储间内的硝酸铵受热剧烈分解发生爆炸,导致正在灭火的12名消防员遇难;化肥场周围有养老院、学院、社区及公园,导致受伤人员大增。 美国乔治亚州MFG化学有限公司烯丙醇泄漏事故 2004年4月12日晚,美国乔治亚州道尔顿MFG化学有限公司在生产三聚氰酸三烯丙醇(TAC)时发生泄漏,释放出高度易燃有毒的烯丙醇和烯丙基氯蒸汽,导致1名工人轻度化学烧伤,154人接受治疗,附近居民紧急疏散。 事故原因:化学反应失控致使反应器内压力迅速上升,人孔密封失效,从而激活超压安全装置,导致有毒气体泄漏。 德国贝尔姆市瓦萨格化学化工厂硝化甘油较大爆炸事故 1978年4月16日,德国瓦萨格化学股份有限公司贝尔姆市霍尔滕工厂的硝化甘油洗涤工房发生强烈爆炸事故,并引起其他工房殉爆,事故造成3人死亡、7人受伤。 事故原因:洗涤后的600kg硝化甘油/硝化乙二醇往过滤工房转运的过程中,可能是工人运送操作失误,引起这种混合硝酸酯的爆炸。爆炸又引起过滤工房的100kg和混合工房的1900kg硝化甘油/硝化乙二醇的殉爆,使爆炸灾害扩大,距爆炸中心800m范围内的一切建筑物被摧毁。 美国德州化肥运输船特别重大爆炸事故 1947年4月16日,美国德克萨斯州发生一起美国历史上最致命的工业事故,一艘装载2300吨硝酸铵的船只起火、爆炸,引起另一艘装载有硝酸铵和硫磺的货船在十几个小时后再次发生爆炸,共造成近600人死亡,超过3500人受伤,参与灭火的得克萨斯市消防志愿队只有一人幸存,直接经济损失达1亿美元。
2024-05-08近期,一股“公园 20 分钟效应”热潮在社交媒体上悄然兴起,迅速席卷众多都市人的生活圈,引发广大网友热烈讨论并纷纷亲身实践。这个概念简洁明了:无需运动,只需在公园待上 20 分钟,人的精神状态便能得到显著改善。不少网友表示,“试过了,公园 20 分钟效应是真的!” 这种看似简单短暂的公园驻足,到底蕴含着怎样的魔力?它是否真的科学可靠?能够让现代人在繁忙的生活中迅速获得精神上的“充电”? 其实,“公园20分钟效应”这一概念源自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Health Research(《国际环境健康研究杂志》)的一篇文章:“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hanges in subjective well-being immediately after urban park visit”(《城市公园游览后主观幸福感变化的相关因素》)。 在这项研究中,94名公园游客游览了阿拉巴马州布鲁克山的三个城市公园,并填写了关于游览前后个人主观幸福感(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情感和生活满意度)的调查问卷。在游览过程中,他们还佩带了计步器,以协助科学家们追踪其身体活动水平。 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参与者在公园游览前后,心理健康水平(SWB)得到了明显改善,其中包括情绪状态(PANAS)和生活满意度(SWLS)。在游览时间方面,20至25分钟的游览效果最佳,参与者们称自己的幸福感提升了大约64%,即使他们在公园内的活动量并不大。 在《国际环境健康研究杂志》的另一篇文献:“Changes in cortisol and dehydroepiandrosterone levels immediately after urban park visits”(《游览城市公园后皮质醇和脱氢表雄酮的变化》)中,研究人员进一步深化了研究方法。他们通过检测参与者的生理指标,发现游客在公园停留短短20分钟后,不仅主观幸福感显著提升,生理水平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本次研究中,除了使用上一篇文献中的调查问卷外,研究人员还收集了参与者的唾液样本,以分析压力激素——皮质醇(cortisol)和脱氢表雄酮(DHEA)的浓度,从而对生理指标进行检测。 研究数据表明,在生理层面上,大多数参与者游园后皮质醇水平显著降低,这意味着他们的压力得到了有效缓解。此外,虽然DHEA浓度的下降趋势相对平缓,但下降的幅度仍然大于自然状态下,进一步证实了公园环境对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 综上所述,即使只是在城市公园中短暂休憩,也能显著降低皮质醇水平,减轻人们的压力,提升情绪健康。这一发现与先前研究结论相符,证明了“公园 20 分钟效应”的科学性。身处自然环境中确实能有效舒缓压力,这提醒我们要认识到与自然亲近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积极地融入自然元素。
2024-04-24自哈佛教授David Sinclair于2013年揭示了NMN延长小鼠寿命的神奇效果后,这款被誉为“不老药”的物质——NMN,便在抗衰老领域中持续展现出惊人的能量。 一系列研究表明,NMN 可显著提升胰岛素敏感性,对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症状有良好的改善效果。不仅如此,NMN 还能延缓动脉硬化、肌肉萎缩、皮肤衰老以及肠道衰老等多种与年龄相关的健康问题。 然而,NMN的神奇之处远不止于此。 最近,日本北海道大学的Haruka Wada教授领导的团队在NMN抗癌性研究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项新研究已发表在《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期刊上。 研究团队首先将癌症干细胞和巨噬细胞、T细胞等免疫细胞一同培养于培养基中,以观察癌症干细胞对免疫细胞的影响。 巨噬细胞是一种免疫细胞,它可以吞噬和消化病原体、细胞碎片和其他有害物质,从而保护身体免受感染和损伤。巨噬细胞还可以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和活性物质,参与免疫调节和炎症反应。 T细胞也是一种免疫细胞,它在人体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T细胞可以识别并攻击病原体和肿瘤细胞,从而保护身体免受感染和疾病的侵害。例如,当人体细胞受到病毒感染或发生恶性转化时,T细胞能够先识别病态细胞,并激活成为细胞毒性T细胞,通过分泌穿孔素、颗粒酶等方式杀死感染和恶变的细胞。 观察结果显示,从数量上来看,巨噬细胞的增殖受到了明显抑制。此外,这些巨噬细胞呈现扁平且肥大的圆形,形态上更接近一种“衰老状态”。 为了确认这些“显老”的巨噬细胞是否真的已经衰老,研究人员选用了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衰老生物标志物之一——SA-β-gal,来测定巨噬细胞的衰老程度。(SA-β-gal活性增加是细胞衰老的过程中的一个主要特征。)结果显示,这些巨噬细胞中的SA-β-gal活性已经达到了测定其为衰老细胞的标准。 与对照组(9G)相比,癌症干细胞(8B)导致巨噬细胞衰老(橙色箭头处表示细胞检测出SA-β-Gal阳性) 同时更加令人担忧的是,在衰老过程中,巨噬细胞会分泌一种免疫抑制分子——Arginase-1(精氨酸酶-1)。这种分子会抑制 T 细胞的活性,导致T细胞功能受损,无法有效对抗和清除癌细胞。 与对照组(9G)相比,癌症干细胞(8B)引起的巨噬细胞衰老影响了T细胞的功能 经过深入研究,研究团队发现,导致巨噬细胞衰老的罪魁祸首,竟是癌症干细胞产生的 IL-6(白细胞介素 6),这是一种已知的衰老相关分泌表型细胞因子。为了进一步证明癌症干细胞产生的 IL-6 是导致巨噬细胞衰老的元凶,研究团队实验敲除了IL-6。结果显示,在敲除IL-6后,肿瘤小鼠的存活率显著提高。 敲除白细胞介素6因子后,肿瘤小鼠的存活率显著提高(未敲除小鼠为灰色线,敲除小鼠为蓝色线) 接下来的实验中,研究团队还观察到衰老的巨噬细胞会高度表达CD38。现有研究证明,CD38是参与体内NAD降解的主要酶,它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从而消耗大量的NAD。 因此,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个假设:考虑到衰老巨噬细胞缺乏NAD,是否补充NAD的前体NMN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甚至预防巨噬细胞的衰老呢? 实验结果与假设相一致:添加NMN后,衰老巨噬细胞的数量有所减少。而在癌症干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共同培养物中,NMN使得“T细胞宿敌”、免疫抑制分子精氨酸酶-1的表达量减少了三倍。 这两个现象表明,NMN能够有效地预防巨噬细胞的衰老,并改善T细胞的功能障碍。 此外,在免疫活性小鼠的肿瘤模型中,对照组中约70%的小鼠出现了肿瘤并因此丧命;而接受NMN治疗的小鼠仅约20%出现了肿瘤,存活率也明显提高。这表明NMN能够抑制肿瘤的形成和发展,将癌症的发病率降低约71.4%,同时提高了生存率。 补充NMN可提高免疫活性小鼠在接种癌症干细胞后的存活率 前衍可提供相关实验小分子化合物 53-84-9 NAD 1094-61-7 NMN
2024-04-17近日,知名行业媒体猎药人(Drug Hunter )发布了2023年度十大小分子药物名单,这些分子是从数以万计的研究论文中挑选出来,根据其技术创新、科学贡献、潜在临床价值以及独创性等因素所评估,并根据读者和审评人的提名情况敲定最终的入围分子。 结构式 名称 MK-0616 KT-474 VX-548 RMC-6291 RLY-4008 Orforglipron Resmetirom Ritlecitinib Omaveloxolone Nirogacestat CAS号 2432994-31-3 2649467-58-1 2641998-63-0 2549174-42-5 2212020-52-3 920509-32-6 1792180-81-4 1474034-05-3 1290543-63-3 作用靶点 PCSK9 IRAK4 NaV1.8 KRASG 12C FGFR2 GLP-1R THR β JAK 3/TEC Nrf2 γ分泌酶 适应症 高胆固醇血症 特应性皮炎、 化脓性汗腺炎 急性疼痛 进展性实体瘤 胆管癌 肥胖症、2型糖尿病 MASH/NASH 斑秃 弗里德赖希共济失调症 硬纤维瘤、 卵巢颗粒细胞瘤 最高研究阶段 Ⅱ期 Ⅱ期 Ⅲ期 I/Ib期 Ⅱ期 II期 已上市 已上市 已上市 Ⅱ期 MK-0616:默沙东的口服 PCSK9 抑制剂 MK-0616是全球首个口服PCSK9大环肽抑制剂。PCSK9 可在血液循环中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LDL-R)结合形成复合体,随后被肝细胞内的溶酶体降解,阻止 LDL-R 的循环利用,导致细胞表面 LDL-R 数量减少。而 LDL-R 是肝细胞摄取并代谢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关键因子,因此 PCSK9 可提升 LDL-C 的水平。 目前,全球范围内尚无口服 PCSK9 抑制剂获批上市。MK-0616 的研发成功突破了此前只能通过注射给药的局限性,为患者提供了更为便捷和经济实惠的治疗选择。MK-0616 有望成为全球首款口服 PCSK9 抑制剂,改变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治疗方式,使更多患者受益于这种创新药物。 KT-474: Kymera Therapeutics的口服 IRAK4 靶向蛋白降解剂 KT-474(SAR444656)是一种潜在的 first-in-class 口服 IRAK4 靶向蛋白降解剂。它通过与 IRAK4 结合,募集 E3 泛素连接酶,为 IRAK4 打上泛素的“标签”。这些“标签”会指引 IRAK4 蛋白被细胞的蛋白酶体降解,从而阻断 IRAK4 介导的信号传导。 2023年11月13日,Kymera Therapeutics 宣布 KT-474 的Ⅰ期临床试验获得积极成果,并在 Nature Medicine上发表。研究结果显示,该药物对缓解化脓性汗腺炎(HS)和特应性皮炎(AD)患者的疾病负担和症状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在中度至重度患者中观察到了全身抗炎效果。 VX-548:Vertex Pharmaceuticals的口服非阿片类止痛药 VX-548(Suzetrigine)是一种选择性NaV1.8抑制剂,相较于其他NaV离子通道,它对NaV1.8具有高度选择性。NaV1.8是在外周神经系统的痛觉信号传导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的电压门控钠通道。VX-548作用于周围神经,有助于规避阿片类药物的成瘾性。它已获得美国FDA的快速通道资格与突破性疗法认可,用以缓解中度至重度手术后疼痛。 VX-548有望在2024年内获批上市,成为全球首款NaV1.8抑制剂药物。这一药物或将填补近二十年来非阿片类急性疼痛药物上市的空白,为医生和患者带来全新的治疗选择。 RMC-6291:Revolution Medicines的新一代口服 KRAS G12C 抑制剂 RMC-6291 是一种口服、选择性、共价的 KRAS G12C(ON)抑制剂,旨在治疗由 KRAS G12C 突变体驱动的癌症患者。作为 Revolution Medicines 第一个进入临床开发的突变体选择性 RAS(ON)抑制剂,同时也是首次公开报道的 KRAS G12C 抑制剂,RMC-6291 具有高度分化的作用机制。 临床前研究显示,这款KRAS G12C抑制剂在小鼠非小细胞肺癌(NSCLC)模型中展现出比靶向失活状态KRAS G12C突变体(OFF)的抑制剂更为强大的抗癌活性。而1/1b期临床试验结果则初步证实了RMC-6291的临床活性和安全性可接受,不同剂量水平的耐受性普遍良好。 RLY-4008:Relay Therapeutics的口服 FGFR2 特异性抑制剂 RLY-4008(Lirafugratinib)是一种高度选择性的FGFR2抑制剂,旨在针对驱动基因变异和FGFR2抵抗突变。它能分别对FGFR1和FGFR4表现出大于250倍和大于5000倍的选择性,并靶向原发性和耐药突变。 临床前研究显示,RLY-4008 在癌细胞系中表现出对 FGFR2 的高度选择性和抗癌活性,在缩小肿瘤的同时,对其他靶标(包括 FGFR 家族的其他蛋白)的影响极小,具有良好的抗脱靶特性。此外,RLY-4008 在细胞和体内临床前模型中,表现出对已知耐药突变的强力活性。 Orforglipron:礼来的口服非肽 GLP-1 受体激动剂 Orforglipron是一种GLP-1RA受体激动剂,能够高效、有选择性地与其他 B 型 G 蛋白偶联受体(GPCRs)结合,从而实现有利于口服给药的药代动力学特征。该药物的显著优势之一是它是非肽分子,这使得其更容易被制造和包装成药片。与同类作用机制的疗法相比,这一特性还可能有助于提高其在患者中的可负担性和可及性。 2023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大会上公布的Orforglipron的两项2期临床试验数据显示:无论是降糖还是减重效果,Orforglipron 都显著优于注射用度拉糖肽。 Resmetirom:Madrigal Pharmaceuticals的口服 THR β 选择性激动剂 Resmetirom是一款“first-in-class”甲状腺激素受体(THR-β)口服选择性激动剂,在2024年3月15日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成为全球首个治疗患有中重度肝纤维化的非肝硬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成人患者的药物。 在此之前,MASH 治疗药物领域长期处于空白状态,MASH 患者群体基本上无药可用。Resmetirom 的获批主要基于其优异的临床 III 期结果。III 期试验 MAESTRO-NASH 结果显示,Resmetirom 达到了 NASH 缓解和纤维化改善两个组织学主要终点。 Ritlecitinib:辉瑞的口服高选择性 JAK3/TEC 家族激酶双重抑制剂 Ritlecitinib(利特昔替尼)是一种高选择性JAK3/TEC家族激酶双重抑制剂,于2023年6月获FDA批准用于治疗12岁以上的严重斑秃患者,成为全球首个获批治疗青少年斑秃的药物。 Ritlecitinib的获批是基于一项ALLEGRO 2b/3期临床试验(NCT03732807)的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24周后,相较于安慰剂组,ritlecitinib 50 mg组和30 mg组的患者中有更高比例的人实现了头皮脱发程度≤20%(绝对SALT评分≤20),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差异。 Omaveloxolone:渤健/Reata Pharmaceuticals的口服 Nrf2 激动剂 Omaveloxolone(Skyclarys)是一种每日口服一次的Nrf2激动剂。Nrf2是一种转录因子,通过恢复线粒体功能、减少氧化应激和抑制促炎信号来促进炎症消退。 2023年2月28日,Omaveloxolone获得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16岁及以上青少年和成年人弗里德赖希共济失调症(Friedreich’s Ataxia,FA)。这标志着Omaveloxolone成为美国首个也是唯一获批用于治疗弗里德赖希共济失调症的药物。 Nirogacestat:辉瑞/ SpringWorks Therapeutics的口服 γ-分泌酶 抑制剂 Nirogacestat是一款口服特异性γ-分泌酶小分子抑制剂,用于治疗需要全身治疗的进行性硬纤维瘤成年患者,也是FDA批准的第一个治疗硬纤维瘤的药物。 Nirogacestat是已获得FDA指定用于治疗硬纤维瘤和欧盟委员会指定用于治疗软组织肉瘤的孤儿药。此外,FDA还授予其快速通道和突破性治疗资格,用于治疗患有进行性、不可切除、复发性或难治性硬纤维瘤或深部纤维瘤的患者。
2024-04-10国内事故 石油化工 湖北荆州市石化总厂“3·30”环氧乙烷较大爆炸事故 1999年3月30日,湖北省荆州市石化总厂发生爆炸事故,造成4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45万元。 事故的直接原因:不清楚原料理化特性,反应釜未设流量计,不能控制进料速度,造成环氧乙烷进料速度过快,来不及与丙炔醇反应而在釜内积聚,导致釜内压力迅速上升,冲破爆破片,高压气体急剧喷出产生静电引发爆炸。 河北保定石油化工厂“3·31”渣油罐重大爆炸事故 1984年3月31日,河北省保定市石油化工厂渣油罐发生爆炸事故,波及相距20米的两个容积为1800m3的汽油罐,引起汽油罐爆炸起火,造成16人死亡、6人重伤。 事故的直接原因:违规输送油温过高的渣油,罐内形成可燃性气体并向罐外溢出形成爆炸危险区域,员工违章在渣油罐南侧液控塔上进行焊接作业,电焊火花引爆可燃性气体。 精细化工 河北黄骅信诺立兴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3·8”较大爆炸事故 2023年3月8日,河北省黄骅市信诺立兴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发生爆炸事故,造成3人死亡。 事故的直接原因:废水储罐气相空间内存在挥发性的有机废气,形成爆炸性空间,作业实施人及监护人违规改变动火地点,在罐顶使用角磨机进行打磨作业,作业过程中产生火花,引发废水储罐闪爆。 江苏响水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3·21”特别重大爆炸事故 2019年3月21日,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发生特别重大爆炸事故,造成78人死亡、76人重伤,640人住院治疗,直接经济损失19.86亿元。 事故的直接原因:天嘉宜公司旧固废库内长期违法贮存的硝化废料持续积热升温导致自燃,燃烧引发硝化废料爆炸。 安徽安庆市鑫富化工有限公司“3·27”较大爆炸事故 2011年3月27日,安徽省安庆市鑫富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制造车间3号低温氯化釜发生爆炸,同时引发车间局部火灾,造成3人死亡、1人轻伤。 事故的直接原因:当班操作工误操作,在准备补加二甲基甲酰胺时,误将甲醇高位槽阀门打开,将用于洗釜的高位槽剩余甲醇加入到釜内,与釜内物料发生剧烈反应,导致爆炸。 有机化工 河北唐山华熠实业公司“3·1”较大燃爆事故 2018年3月1日,河北省唐山市华熠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组织承包商迁安市天良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在苯加氢车间进行污水罐检维修作业过程中,发生一起燃爆事故,造成4人死亡、1人受伤。 事故的直接原因:苯加氢车间溶盐污水中夹带有少量苯系有机物,在污水罐中积累并挥发到液面上部的气相空间;动火作业管理不到位,作业人员在罐顶进行检维修作业时产生的点火源引起罐顶可燃气体着火,继而引发爆燃。 四川金路树脂有限公司“3·16”氯乙烯较大中毒事故 2016年3月16日,四川省金路树脂有限公司聚合实验装置1#聚合釜在清釜检修作业时发生一起氯乙烯中毒事故,造成3人死亡、2人受伤。 事故的直接原因:员工违反操作规程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在反应釜与系统没有按规定进行安全隔绝的情况下,氯乙烯串入正在作业的反应釜造成人员中毒,加之施救人员在未佩戴隔绝式呼吸器、系安全绳的情况下进入釜内盲目施救,导致事故后果扩大。 无机化工 安徽金星钛白集团有限公司“3·10”较大中毒窒息事故 2023年3月10日,安徽省马鞍山市金星钛白(集团)有限公司发生一起中毒窒息事故,造成5人死亡、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018万元。 事故的直接原因:作业人员违反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规定,在未采取有效安全隔离措施、未进行有效通风、未进行气体检测、未按标准要求佩戴个体防护装备的情况下,进入1号泥浆桶内作业,因吸入硫化氢等有毒气体导致事故发生;施救人员在未做好个体防护的情况下盲目施救,造成伤亡扩大。 四川天亿化工有限公司“3·1”较大爆炸事故 2014年3月1日,四川省天亿化工有限公司2号黄磷冶炼炉生产现场发生爆炸,造成3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约600万元。 事故的直接原因:2号炉炉底耐火砖失效,熔池下沉,炉底烧穿,熔融磷铁磷渣泄漏遇湿爆炸,部分检修人员避险不及,导致伤亡事故发生。 河北宏顺化工原料有限公司“3·29”较大中毒窒息事故 2013年3月29日,河北省魏县宏顺化工原料有限公司在排除二硫化碳冷凝管道堵塞故障中,发生中毒窒息事故,造成3人死亡、2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约200万元。 事故的直接原因:炉火操作工发现管道堵塞后,没有及时向厂方报告,在未采取任何防范措施的情况下,擅自打开运行中的有毒气体管道疏通口泥土封堵,对堵塞管道进行疏通作业,造成硫化氢、二硫化碳气体大量泄漏,操作人员吸入有毒气体后中毒昏厥跌落水池中。4名操作工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盲目施救,致使事故扩大。 云南陆良宏盈磷业有限公司“3·13”较大中毒窒息事故 2011年3月13日,云南省陆良县宏盈磷业有限责任公司在清理2#黄磷炉1#精制槽内的泥磷过程中,发生中毒事故,导致承包商工人3人死亡、1人受伤。 事故的直接原因:作业人员正在进行清淤作业时,随着泥磷的不断清出,1#精制槽内水位不断下降,部分泥磷露出水面,遇空气后自燃,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致使槽内人员吸入有毒有害气体中毒窒息伤亡。 江苏无锡化工集团大众化工厂“3·24”较大爆炸事故 1995年3月24日,江苏省无锡市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众化工厂保险粉车间后道混合包装岗位的混合桶发生爆炸,造成6人死亡、5人受伤。 事故的直接原因:混和桶内物料不合格并分解放热,使物料温度升高,分解加剧,加上混合桶储存严重超量,堵塞排气口,使分解放出的二氧化硫气体在桶内压力剧升,导致混合桶爆炸。 化肥 四川瓮福达州化工有限公司“3·3”硫化氢较大中毒事故 2019年3月3日,四川省瓮福达州化工有限公司物流部磷酸灌装区内发生一起硫化氢气体中毒事故,造成3人死亡、3人受伤。 事故的直接原因:航标公司(瓮福达州化工有限公司的运输服务商)运输车在运输液态硫化钠卸车后仍有残液,运输车押运员在使用低压蒸汽对运输车罐体内进行蒸罐吹扫清洗作业时,车内残留的硫化钠随蒸罐污水流入地沟,与地沟内残留的磷酸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硫化氢气体,造成附近人员吸入中毒。 内蒙古天润化肥公司“3·3”较大灼烫事故 2015年3月3日,内蒙古自治区天润化肥有限公司在检维修过程中,拆开气化炉的气液分离器底部法兰盲板,高压蒸汽喷出,造成现场3名作业人员烫伤死亡。 事故的直接原因:相关部门在生产系统还没有停车时,就签发出检修作业票;检修人员在未确认的情况下拆开法兰盲板,致使高压蒸汽喷出,导致事故发生。 医药 福建福鼎制药厂“3·9”冰片车间汽油特别重大爆炸事故 1982年3月9日,福建省福鼎县制药厂冰片车间发生汽油爆燃事故,造成65人死亡、35人受伤。 事故的直接原因:操作工正在用聚氯乙烯管从结晶槽内抽油(冰片制作过程中,汽油做冰片结晶溶解液),无接地装置的聚氯乙烯管在抽油过程中产生静电引发火灾。火灾发生后,指挥失误,灭火方法不当,连续爆燃、封死退路,导致事故扩大。 其他 辽宁建平鸿燊商贸有限公司“3·1”硫酸储罐较大爆炸事故 2013年3月1日,辽宁省建平县鸿燊商贸有限公司发生硫酸储罐爆炸事故,造成7人死亡、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210万元。 事故的直接原因:硫酸储罐内的浓硫酸被局部稀释后,与铁制储罐反应产生氢气,氢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当混合气体从放空管通气口和罐顶周围的小缺口冒出时,遇焊接明火引起爆炸,导致2号罐体爆裂。飞出的罐体碎片,将1号储罐下部连接管法兰砸断,罐内硫酸泄漏,导致现场作业人员伤亡。 国外事故 美国乔治亚州奥古斯塔BP-阿莫科聚合物工厂“3·13”较大爆炸事故 2001年3月13日,美国乔治亚州奥古斯塔BP-阿莫科聚合物工厂发生一起爆炸事故,并引发大火,造成3名工人死亡。 事故原因:没有明确、系统化的程序全面审查生产系统中的风险,工人在不确定储罐内是否有压力的情况下进行拆开作业。3名工人在打开装有热熔塑料工艺储槽的端盖过程中,部分螺栓被拆掉的端盖处突然喷出热熔塑料,物料喷射的能量造成邻近的管线断裂,管线内流出的热液体被引燃,造成火灾。 美国莱克查尔斯炼油厂“3·3”催化裂化装置较大火灾爆炸事故 1991年3月3日,美国路易斯安那州莱克查尔斯炼油厂催化裂化装置发生爆炸,引起大火,造成5人死亡。 事故原因:按照企业规定,在检维修结束后油送入装置前,用蒸汽吹扫装置中的空气。操作时,由于装置温度较低,蒸汽冷凝成水,并积聚在装置底部的分馏器内。分馏器内的积水用泵打入接收罐,通过罐底阀门将积水排入污水池内。但由于接收罐阀门未打开,罐内积水无法排出。当装置投料生产后,装置内的高温热解油使水急剧汽化,产生大量蒸汽聚积在接收罐内。虽然接收罐的安全阀工作正常,但产生的蒸汽量太大,导致接收罐爆裂,高温热油从爆裂的罐内喷出,遇明火发生爆炸,并引发火灾。
2024-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