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万金油”卡博替尼屡次突破

(S)-苹果酸卡博替尼是新型多靶点广谱抗癌药物,可抑制多种肿瘤相关的激酶受体,2012年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现用于甲状腺髓样癌、晚期肾癌和肝癌的治疗。该文综述卡博替尼的治疗效果及并对已知剂型以及新剂型、粘酸盐晶型研究展望。 药物概述 苹果酸卡博替尼(CabozantinibS-Malate)是一种喹啉类化合物,由美国Exelixis生物制药公司研发,最初于2012年在美国批准上市,用于治疗甲状腺髓样癌。卡博替尼是一种多靶点分子靶向药物,目前,已经在肾癌、甲状腺癌、肝癌、软组织肉瘤、非小细胞肺癌、前列腺癌、乳腺癌、卵巢癌、肠癌[1]等多种实体瘤中,证实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对于骨转移的控制效果尤其突出。因其对于多种癌症的广泛有效性,卡博替尼被称为靶向药中的“万金油”,具有广谱抗癌能力。 于2014年3月21日获得欧洲药物管理局(EMA)批准上市,商品名为Cometriq®;于2016年4月25日批准为晚期肾癌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3],由益普生在欧洲上市销售,商品名为Cometriq®和Cabometyx®[4]。2019年1月,根据CELESTIAL三期临床试验结果,获得FDA批准用于肝细胞癌。 1. 治疗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ncer, MTC) 卡博替尼通过多靶点发挥作用显示更好的疗效,实验表明,卡博替尼组与安慰剂组相比无进展生存期延长了75%,而用药所出现的腹泻、口腔炎、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可通过调整用药剂量等方法控制,成为治疗MTC的明星药物。 2. 治疗晚期肾癌(renal cell carcinoma, RCC) 卡博替尼作为新型分子靶向抗癌药物在晚期肾癌患者的临床应用中获得良好的疗效:用临床常用药依维莫司为对照组,卡博替尼可使患者总生存期延长29.7%。用一线治疗药物舒尼替尼作为对照组,有效率46%VS 18%,无进展生存期8.2 VS. 5.6个月,更重要的是总生存期30.3 VS. 21.8个月。由此可见,卡博替尼对晚期肾癌患者的治疗表现出更好的临床效果。 3. 治疗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接受卡博替尼治疗的晚期肝癌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死亡风险下降了37%,客观有效率大约为5%。目前,卡博替尼已经和瑞戈非尼、PD-1抗体等药物一道,成为晚期肝癌治疗药物之一。接受过索拉非尼治疗的晚期HCC患者,卡博替尼组的中位生存期达到了11.3个月,而安慰剂组为7.2个月,效果明显。在2018年9月,CHMP对卡博替尼作为单药治疗提供了积极意见,该治疗用于治疗先前接受过索拉非尼治疗的成人的HCC。 海湾制药孟加拉公司在孟加拉生产的卡博替尼全球首仿药Cabozanib已上市,其在活性成分、给药途径、剂型剂量、使用条件和生物等效性上和原研药完全一致,在临床上可相互替代使用。卡博替尼原厂药价格十分昂贵,在香港地区,价钱在每个月5.5万左右,其孟加拉仿制版每盒约7500元左右,每个月大概1万左右,在价格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目前国内有北京赛林泰医药、正大天晴、南京华威医药、江苏奥赛康药业、上海汇伦江苏药业、湃朗瑞医药科技等公司申请了卡博替尼临床试验,正大天晴已经完成了卡博替尼生物等效性实验,然而仿制优势并不明显。 卡博替尼从研发到上市共花费8年多的时间,总研发费用近20亿美元,至2017年销售收入累计约为2.5亿美元,占研发投入比重仅12.5%,与其他靶点肿瘤靶向抑制剂而言占比偏低。由于卡博替尼的明显作用机制,卡博替尼的销量增势明显,因而对其前景非常乐观。 已上市剂型及新剂型研究 1. 已上市剂型 在最初的开发实验中,卡博替尼被发现是BCS类Ⅱ化合物,具有低溶解度和高渗透性。在水中的溶解度较低,最初被认为不适合开发固体口服制剂,因此药物开发的重点是寻找具有适当吸水性、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溶酶稳定性和溶解度的盐,考虑到S-苹果酸盐卡博替尼具有开发的药物性质的优质组合,在测定纯度、湿度和溶解度方面未显示变化,其晶体和无定形形式的表现优于Cabozantinb的游离碱和其他盐的有益性质,Exelixis选择以卡博替尼的苹果酸盐形式作为开发固体制剂的活性成分。 卡博替尼固体口服制剂现有片剂和胶囊两种剂型,规格不同。可根据产生的不良反应调整用量,但禁止胶囊剂型与片剂剂型相互替代使用。治疗甲状腺癌吃卡博替尼胶囊,治疗肾细胞癌吃片剂。 卡博替尼片剂以薄膜包衣片含20mg、40mg或60mg卡博替尼供应,分别是等同于25mg、51mg或76mg的卡博替尼S-苹果酸盐,包括以下无活性成分:微晶纤维素,无水乳糖,羟丙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胶体二氧化硅,和硬脂酸镁。膜包衣含羧丙基纤维素钠,二氧化钛,三乙酰甘油酯,和氧化铁黄。 卡博替尼胶囊规格20mg和80mg,分别含苹果酸卡博替尼20毫克和80毫克,FDA推荐的卡博替尼每日剂量为140mg(一粒80mg,三粒20mg胶囊),不与食物混用。 1.1 处方设计 选取专利CN103221035A[5]报道了一种药物组合物,其包含:30-32重量%的化合物卡博替尼(S)-苹果酸盐;50-70%的填料;2-4%的粘合剂;4-8%的崩解剂;和0.2-0.6%的助流剂和0.5-1%的润滑剂。药物组合物中,所述填料包括乳糖和微晶纤维素,粘合剂为羟丙基纤维素,崩解剂为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助流剂为胶体二氧化硅,润滑剂为硬脂酸镁,还包含薄膜包衣欧巴代黄制成片剂。 表1. 卡博替尼片剂的一种药物组合物示例 1.2 卡博替尼片剂的生产工艺流程 将粉碎的卡博替尼(S)-苹果酸盐与微晶纤维素、无水乳糖和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预混合以形成粘合剂溶液,高剪切湿法制粒以产生湿颗粒湿法筛选经流化床干燥,研磨,再与胶体二氧化硅和交联羧甲基纤维素共混,再加入硬脂酸镁进行润滑共混,压片,薄膜包衣。 2.2 新剂型研究 随着卡博替尼已显示出广泛的临床效应,导致了针对多种肿瘤类型的新批准治疗选项,引起了人们的兴趣来评估当与检查点抑制剂联合使用时提供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增强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的新型制剂,以寻求进一步可能的协同抗癌临床效应。考虑到儿科患者和老年患者在口服固体制剂吞咽困难,更倾向于液体口服制剂易于摄取,提高用药依从性。 专利WO2018227119A[6]报道了将Cabozantinib及其在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如,(L)-苹果酸盐,也称为(S)-苹果酸盐)与一种或多种载体掺混制备含有约85%的PEG-400(w/w)、和/或约10%的TPGS(w/w)、和/或约5%的乙醇(w/w)的口服制剂,形成溶液或悬浮液。 表2. 含有卡博替尼(S)-苹果酸盐的液体制剂的示例 2.3 粘酸盐及晶型 据晶云科技粘酸盐型专利CN104961681A[7]研究表明卡博替尼的粘酸盐是容易获得的,一般将卡博替尼和粘酸分别溶于溶剂(乙腈,醇类,酮类,醚类以及上述溶剂分别与水的混合溶剂体系,(10-20):1)中,使二者进行反应即得到卡博替尼的粘酸盐,无需重结晶操作,析晶即可得到稳定的盐型。所得卡博替尼的粘酸盐溶解度高,有利于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及疗效;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只有单一晶型,能减少多晶型药物由于转晶导致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的改变;具有较低的引湿性,制备过程中无需特殊的干燥条件,简化了药品的制备与后处理工艺,易于工业化生产。且该晶型在不同湿度条件下水分含量基本保持不变,便于药品的长期贮存,大大降低了物料储存以及质量控制成本,具有很强的经济价值。 粘酸盐晶型的X射线粉末衍射(XRPD)光谱如图1所示,该衍射图包括13.4、17.3、19.6、21.8、22.5、23.1和25.5(°2±0.2°2θ)处的峰。据TG/DTA分析中没有发现失重现象,说明是一种无水晶型。 图1. 粘酸盐晶型的X射线粉末衍射(XRPD)光谱图,来源于参考文献7 总结 目前,“万金油”卡博替尼已经在肾癌、甲状腺癌、肝癌、前列腺癌、乳腺癌等多种实体瘤中,显示了明显的治疗效果,具有广谱抗癌能力,且与特异性好的靶向药联用时具有更显著的优势。不可避免的是,卡博替尼出现副作用的情况相对较多。 Exelixis在国内申请了卡博替尼的代谢物专利、盐型专利、晶型专利、组合物专利、制剂专利、用途专利、制备方法专利。其中,盐型专利(苹果酸盐型专利)和代谢物专利限制了正大天晴等申请卡博替尼上市新药的途径。苏州晶云药物科技也拥有了卡博替尼晶型专利、粘酸盐型专利、制备方法专利、用途专利,其优势在于比正大天晴多一个盐型专利,但卡博替尼原研药代谢物在2019年已授权,卡博替尼在中国可能依旧得等到专利到期才能上市,再争取市场份额。 总的来说,考虑到卡博替尼治疗效果的巨大优势,如果国内药企能够以较低成本突破专利成功上市,将占据主要市场,后续肿瘤治疗也会持续乐观。 参考文献 [1] FDA官网. FDA grants regular approval to cabometyx for first-linetreatment of advanced renal cell carcinoma [EB/OL]. (2019-01-19)[2019-05-19]. https://www. fda.gov/drugs/ informationondrugs/ approveddrugs/ ucm589842. htm. [2] FDA官网. NDA 203756 approval letter [EB/OL]. (2012-11-29) [2018-05-19]. https :// www. Aeeessdata. Fda. Gov/ drugsatfda_docs/ appletter/ 2012/ 203756Orig1s000ltr. pdf. [3] FDA官网. NDA 208692 approval letter [EB/OL].(2016-04-25) [2018-05-19]. https :// www. Aeeessdata. Fda. Gov/ drugsatfda_docs/ appletter/ 2016/ 208692Orig1s000ltr. pdf. [4] Cabometyx™ (cabozantinib) tablets. USprescribing information. Exelixis, Inc. April 2016. [5] 埃克赛里艾克西斯公司. C-MET调节剂药物组合物 [P].中国:CN103221035A,2013-07-24. [6] EXELIXIS INC. LIQUID DOSAGE FORMS TOTREAT CANCER[P]. US:WO2018227119A, 2018-12-13. [7] 苏州晶云药物科技有限公司.卡博替尼的粘酸盐及其晶型[P].中国:CN104961681A,2014-11-13.

2020-07-13

上半年药品质量公告分析 这些不合格项目要避免

上半年过去了,我们药品的质量水平如何呢? 药品质量公告里面包含了很多对我们有参考意义的信息,认真读懂质量公告,特别是不合格品种和项目,对于我们吸取同行的教训,发现问题,改进质量还是很有帮助。 因此,小编收集了2020年上半年各省市药监部门发布的官方质量公告,进行整理分析,来看看2020年上半年,各省市的质量公告里的各种“质量”信号,这些不合格的原因,我们要避免! 而新药品管理法实施后,最严厉的处罚,是行业头上的一把“利剑”,时刻提醒我们要保证质量。可以说,在新的监管形式下,“防止出现不合格”也是药企生存的基础技能。 2020年上半年,共有627批次药品不合格(包含化药2批假冒;中药饮片77批次标示生产企业否认有生产),在进行统计和分析的时候,已将上述假冒或否认生产的批次排除在外。 化药 2020年上半年化学药品共有58个批次不合格(含2批次为假冒),涉及48家药企,48个品种。其中不合格项目最多的是溶出度(12),其次是可见异物(9)、含量测定(8)。 而溶出度不合格的品种最多的是诺氟沙星胶囊,5批不合格中,全部是因为溶出度。以下是统计不合格项目涉及对应的品种: 药用内包材 2020年上半年药用内包材共有6批次不合格,其中复合膜2批,聚乙烯袋2批,药用滴眼瓶1批、固体药用复合硬片1批。 药用辅料 2020年上半年药用辅料共有2批不合格,黑氧化铁和羟丙基淀粉空心胶囊。 中成药 2020年上半年中成药共有82批次不合格,涉及64家药企,72个品种。 从品种来分析: 不合格的品种较为分散,没有明显的聚集性不合格品种。 不合格品种排第一的是复方丹参片,主要的不合格项目是含量测定(2批)、重量差异(2批),而排第二的消风止痛宁胶囊,不合格项目均为水分(3批)、装量差异(1)批。 从不合格项目来分析: 不合格项目排名前三依次为装量差异(22)、性状(17)、微生物限度(14),而装量差异、重量差异不合格提示药企要注重生产过程工艺和质量管理,减少类似的不合格发生。微生物限度不合格,大部分品种为医院制剂,提示医院制剂在物料卫生或生产过程环境卫生保障方面,要加强管理。 中药饮片 2020年上半年中药饮片共有479批次不合格,其中77批次被标示生产企业否认有生产过。 对比前二年的不合格情况,2019年共计2260批次饮片不合格,2018年2385批次饮片不合格。 从对比来看,如果下半年的不合格批次仍维持在这个数据,2020年中药饮片不合格批次将下降一半,当然这样比较是不科学的,万一今年是因为抽检的批次也少了呢? 不合格品种排名 排在前5名不合格的中药饮片为:山药、前胡、车前草、大蓟、野菊花;而2019年不合格前5名为:山药、醋没药、前胡、粉葛、麸炒苍术。可以看出,山药、前胡连续高居不合格榜前。 前5不合格饮片原因分析 山药不合格项分析(总17批次):总灰分(10批次)、检查(3批次)、二氧化硫(4批次)、炮制(2批次);可以看出,山药主要的不合格原因为总灰分。 前胡不合格项分析(总13批次):含量测定(12批次)、性状(1批次)、鉴别(1批次)、薄层(1批次);可以看出,前胡的不合格主要原因是含量测定不合格。 车前草不合格项分析(总12批次):检查(5批次)、总灰分(5批次)、含量测定(3批次);可以看出,车前草不合格主要原因是总灰分、含量测定。 大蓟不合格项分析(总10批次):含量测定(10批次) 野菊花不合格项分析(总7批次):含量测定(6批次)、性状(1批次)、薄层色谱(1批次);可以看出,含量测定是最大的问题; 另外值得注意的饮片: 性状易不合格 白鲜皮:6批次不合格全是因为性状(6批次)不合格、检查(杂质)(4批次) 蝉蜕:5批次全部因为性状不合格 醋香附:6批次全是性状不合格 瓜蒌、瓜蒌皮:6批次全是性状不合格 海风藤:5批次性状全不合格,另2批次显微不合格 麦冬:6批次全部性状不合格 含量易不合格 除前面提到排前5名的前胡、大蓟、野菊花容易含量不合格外,下面品种也易含量不合格: 粉葛:7批次不合格中,有5批次是因为含量不合格; 葛根:7批次不合格中,批批次是因为含量不合格; 淫羊藿:5批次,全部因为含量不合格; 炙淫羊藿:2批次,全部因为含量不合格; 酸碱度不合格 烫水蛭:4批次,全部因为酸碱度不合格; 安全性项目不合格 黄曲霉毒素检查不合格:柏子仁、莲子、制远志各1批次不合格 重金属及有害元素不合格:山楂、水蛭各1批次不合格 二氧化硫不合格:白及、粉葛、葛根、太子参各1批次不合格;天冬(2批次)、菊花(2批次)、山药(4批次)。 易“假冒”品种 一般来说,显微鉴别不合格,基本代表了该饮片是“假药”了,从不合格的目录也可以看出,往往显微不合的品种,往往同时伴有性状、鉴别、含量测定不合格。 所以,以下显微鉴别不合格的品种,尤其需要我们制药人“睁大眼睛”,不能让“假药”流出厂,也不能让“假药”流入药企投料生产。 显微鉴别不合格的品种:白头翁、草豆蒄、防己、佛手、甘松、葛根、西红花、厚朴各1批次不合格;金钱草、麦冬、白及、青葙子各2批次不合格;通草、小通草、海风藤各3批次不合格。 仑美奂(美伦美奂)

2020-07-13

重磅!康美药业实控人马兴田被抓,或判刑2年以上!

事发突然,康美药业实控人马兴田被捕,或判刑2年以上!康美案刑事追责开始。 康美实控人被捕,或判刑2年以上 7月9日晚间,康美药业发布公告称,收到公司实际控制人马兴田家属的通知,马兴田因涉嫌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被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 公告表示,马兴田自2020年5月份已不在公司担任任何职务。目前公司生产经营正常,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将加强公司管理,确保各项业务持续稳定开展。 据界面新闻报道,有广东司法界人士向界面新闻透露,他前天就已经获知相关消息,马兴田是在深圳被逮捕,被同时带走的不止马兴田,可能接近十个人。 根据公告,马兴田被逮捕原因为“嫌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六十一条“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明确,依法负有信息披露义务的公司、企业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或者对依法应当披露的其他重要信息不按照规定披露,严重损害股东或者其他人利益,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有法律界人士表示,康美药业案件证监会在查处的时候认定性质非常恶劣,从理论上对虚假陈述进行操控的马兴田肯定会被追究刑事责任,估计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判处两年以上有期徒刑。 康美财务造假全过程,刑事追责已开始 公开资料显示,康美药业成立于1997年,曾是医药行业当中的龙头企业,2001年3月19日,康美药业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公司实际控制人为马兴田、许冬谨夫妇。在被立案调查前,公司市值最高达1300多亿元,为市场热议的千亿市值白马股。 但从2018年开始,康美药业不断暴雷,实控人被质疑操控股价、涉嫌信披违规、财务造假等负面消息接踵而至。 2018年4月,康美药业发布了一份《关于前期会计差错更正的公告》。公告具体阐述了康美药业2017年年报中出现的14项会计错误。随后,该情况引起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注意,并着手立案调查。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经查,康美药业虚增收入300亿,虚增利润40亿。 2019年5月17日,证监会通报康美药业调查进展,表示已初步查明康美药业披露的2016至2018年财务报告存在重大虚假,涉嫌违反《证券法》第63条等相关规定。 2019年8月,证监会正式向康美药业下发了行政处罚告知书。证监会披露的信息显示,2016至2018年,康美药业实际控制人、董事长马兴田等人涉嫌组织相关人员虚开和篡改增值税发票、伪造银行回款凭证、伪造定期存单,累计虚增收入300亿元,虚增利润40亿元,通过多种造假方式掩盖货币资金缺口,造成账银差异最高达360多亿元。 在经历了漫长的听证讨论后,证监会最终认定,康美药业坐实财务欺诈。 2020年5月14日,证监会对康美药业违法违规案作出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决定,决定对康美药业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60万元顶格罚款,对21名责任人员处以90万元至10万元不等罚款,对6名主要责任人采取10年至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相关中介机构涉嫌违法违规行为正在行政调查审理程序中。同时,证监会已将康美药业及相关人员涉嫌犯罪行为移送司法机关。 此前医药观察家网报道过,康美财务造假一案折腾了近2年,康美药业仅被处以60万罚款,没有等来勒令退市处理,这遭到了不少投资者质疑。 当时证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行政处罚不会是本案终点,证监会将继续配合司法机关对康美药业案进行查处,相关人员将受到刑事追责。” 现在看来,康美实控人被抓应该是刑事追责的开始。 几度更正亏损金额,康美形势不容乐观 医药观察家网注意到,2020年至今,康美曾多次发布公告,更正2019年亏损金额,从-13.5亿元一路飙升至-48.31 亿元,此外,2020年,康美情况也不容乐观,仅第一季度就亏损了2.97亿元。 2020年1月23日,康美药业发布2019年度业绩预亏公告,披露公司预计2019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13.5亿元至-16.5亿元。 2020年4月21日,康美药业发布的2019年度主要经营业绩报告中,披露2019 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8.46 亿元 但在2020年6月4日,康美药业再度发布业绩预告更正公告,公告显示,2019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约为-48.31 亿元。 2020年,康美处境仍然艰难。4月30日,康美药业披露了2020年一季报,财报显示,公司一季度营收11.7亿元,同比下降76%,净利润为亏损2.97亿元。

2020-07-11

风口起飞 集采混战 海外抢攻 “黑马”新冠试剂还能热多久

疫情期间,新冠试剂作为抗击疫情的关键,需求暴增。许多率先奋战的检测试剂公司以“黑马”姿态,迅速站上风口,不仅经济利润上获得了极大收益,还赢得了资本的青睐。 如今,新冠试剂全国各地集中采购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中,海外出口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在多番较量下,新冠检测试剂赛道竞争格局已经初显。 那么未来,在疫情扑灭时间尚未有定论,全国检测进入常态化,海外市场依然缺口明显的情况下,这个格局是否会被打破?什么将成为打破格局的核心因素? 站上风口,业绩与股价齐飞 目前,国家药监局已批准上市的新冠检测试剂共有42款,涉及到的上市公司包括华大基因(300676)、达安基因(002030)、迈克生物(300463)、明德生物(002932)、复星医药(600196)、硕世生物(688399)、万孚生物(300482)、东方生物(688298)……此外,还有正在冲刺科创板的圣湘生物等企业。 受疫情拉动需求影响,上半年,这些检测试剂公司大多业绩暴增,股价飙升。 除以上4家已经预告上半年业绩外,其余检测试剂公司已公布的一季度业绩增长同样亮眼。 值得注意的是,有一些企业由于检测试剂盒上市较晚,一季度销售贡献有限,再加之非新冠产品订单量同比明显减少,业绩出现下滑。如迈克生物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期下降36.21%。 尽管各家公司业绩增长不一,但资本市场对于新冠检测概念股却热情高涨。 硕世生物股价较今年2月3日鼠年开市以来上涨超200%,华大基因股价上涨超100%,达安基因、明德生物、迈克生物等也大幅增长。 全国集采,低价竞争白热化 疫情的紧急,让许多检测试剂公司迅速站上风口,业绩暴增。而接下来,一场场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检测也正在拉开,更大的需求在集采的推动下产生了更激烈的竞争。 今年5月,武汉紧急通知,全市人民在十天之内完成核酸筛查!为完成武汉上千万人的检测工作,湖北省率先启动了新冠试剂集中采购,中标企业共有以下6家: 从表中可以看到,最大降幅来自于迈克生物的核酸检测试剂盒,中标价格16.78元/1人份,与2020年3月底湖北全省平均采购价相比降幅超8成。然而尽管低价厮杀惨烈,但多家企业表示,集采中标对于企业提高市场占有率,将产生积极影响,因此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而后在今年6月,北京疫情反弹紧急开展的京津冀新冠试剂集采中标名单,再次刷新纪录。共有30个新冠试剂(核酸检测试剂11种,抗体检测试剂19种)中标,涉及24家公司。其中核酸检测试剂最低承诺供货价为深圳联合医学的12元/人份;抗体检测试剂最低承诺供货价为博奥赛斯的5.8元/人份。 值得注意的是,因为疫情反弹紧急,许多中标产品因不在北京当地生产,交通运输需要时间,而北京当地生产中标企业总产能相对不高。北京市的核酸检测能力一度出现供需矛盾,其中包括检测预约紧张和核酸检测价格不一等问题。 为有序引导降低偏高的检测费用,提高核酸检测能力,6月19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配合做好进一步提升新冠病毒检测能力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应按程序将针对新冠病毒检测项目纳入医保,并鼓励各地对新冠试剂集中采购。 而后,7月2日,国家卫健委也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提高医疗机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能力的通知》,要求各地和医疗机构要提高核酸检测能力,避免局部疫情出现甚至暴发时,医疗资源挤兑导致检测能力严重滞后。 由此,全国新冠病毒检测在政策的推动下进入常态化。 目前全国多地已陆续出台新冠检测试剂集中采购政策。据体外诊断网6月28日统计,在新冠检测试剂全国集采中,表现突出的有12个企业,在10个以上省份中标,其中: 迈克生物:核酸检测在16个省份中标或挂网,抗体检测在13个省份中标或挂网; 达安基因:在目前已经公布的19个省份全部中标或挂网; 之江生物:在16个省份中标或挂网; 明德生物:在15个省份中标或挂网; 金豪制药:在14个省份中标或挂网; 伯杰医疗:在14个省份中标或挂网。 值得注意的是,迈克生物在拿下核酸、抗体双证后,成为国内新冠集采的大赢家。达安基因的核酸检测在19个省份全部中标或挂网,是唯一一个中标率100%的企业。明德生物作为武汉本地抗疫的代表企业,在极度艰难的情况下拿到了核酸的注册证,后来在15个省份的集采中中标或挂网,同时还参与了不少海外抗疫。 全球疫情拐点尚未出现,出海也是大生意 据早前有媒体报道,出口海外的抗体试剂均价在4美元/人份,核酸试剂均价在7美元/人份,净利率尚能保持在40%及以上。 国内新冠试剂在集采的推动下价格已大幅下降,而全球疫情仍在蔓延,因此海外大量的需求与利润空间,让国内检测试剂企业出海战疫仍然热情不减。 早在今年3月,海外疫情升温,许多率先在我国崭露头角的新冠试剂企业就已经奔跑出海。其中万孚生物旗下的3款新冠病毒检测产品在今年3月就已取得了欧盟颁发的CE认证。海外市场为其收入和利润提供较大增长,目前其新冠产品已覆盖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 除此以外,业务覆盖全球的华大基因也迅速打海外开市场,其新冠试剂先后获得欧盟、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或地区批准,并被列入到WHO应急使用清单的企业。此外,圣湘生物、达安基因等公司也宣布新冠产品销往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 值得注意的是,为进一步严把出口质量关,我国商务部联合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规定,出台了新的限制规定: 自4月1日起,我国出口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医用口罩、医用防护服等产品的企业向海关报关时,除了需符合进口国(地区)的质量标准要求外,还必须取得我国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双证齐全。 自4月26日起,实施出口企业清单制度,俗称“白名单”。进入白名单的企业生产的口罩、检测试剂等五类医疗物资,海关才会放行。 据最新数据显示,截止7月7日,进入出口白名单的新冠检测试剂有403个编号,其中新冠试剂企业大多数取得的是欧盟EC认证,东方生物、安图生物、迈克生物、华大基因、复星长征等还取得了美国EUA等认证。 据东兴证券4月13日分析,海外累计检测试剂盒需求量约6500万人份以上,而实际上,85%以上的人群都得不到检验。而华西证券同期研报也显示,全球每日消耗核酸检测试剂盒50万-70万支,中国制造的高效试剂盒需求预计还将保持在高位。 何时能扑灭疫情,目前全世界都还没有答案。在疫情还未完全结束的时候,新冠病毒检测势必将成为我们工作和生活许多场景的“日常”需要。 尽管需求依然庞大,但是可以看到,在经历了全国集采价格战,海外市场抢夺战之后,我国新冠试剂企业的竞争格局已经初步成型,而随着各家即将公布的上半年报我们将进一步一探究竟。 未来格局是否会被打破?核心因素是什么?有业内专家表示,核酸检测技术门槛相对不高,未来产品研发可能会成为新的突破点,现有新冠核酸和抗体试剂需要不断改进、推陈出新,而更有效的新产品出现也可能彻底颠覆市场。

2020-07-10

下个月,数千药品将被踢出市场

近日,江苏药采平台发布通知,宣布暂停挂网药品分类处理结果。根据通知,5336个药品中,除了18个药品恢复挂网外,其余5318个药品被暂停挂网或撤销挂网。其中,包括奥美拉唑、缬沙坦、恩替卡韦、紫杉醇、克拉霉素、盐酸西替利嗪、厄贝沙坦、感冒清热颗粒等等较大及较常见品种。根据浙江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要求,这一处理结果将于8月1日开始执行。 具体来看,江苏省此次暂停挂网的动作可追溯到2019年江苏省对集采目录药品价格进行动态调整时期。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江苏省要求进行调价的药品不止有4+7扩围中未中选的产品,还包括2015年江苏省集采的药品,涉及范围非常之广。 除此之外,从江苏省此次挂网通知以及近年来,各地发布的暂停挂网药品通知来看,降价不到位和未过一致性评价而撤销挂网的情况正成为大批药品被踢出院内市场的主要原因。 如4月13日,北京市医药集采服务中心发布《关于暂停国家集采范围内部分未通过一致性评价产品采购功能的通知》。844个药被暂停挂网,品种既有4+7品种,也包括第2轮国采扩围的品种,共844个,涉及多家知名药企。 6月18日,安徽省医药集中采购网发布了一则关于暂停联盟地区(安徽省)药品集中采购品种相关药品挂网资格的通知。通知内容中指出:依据《关于公示暂停采购部分未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药品的通知》和《关于开展联盟地区(安徽省)药品集中采购品种相关药品联动降价工作的通知》文件,有包括厄贝沙坦片、赖诺普利片、氯沙坦钾片、马来酸依那普利片在内的228个批次,30家生产企业被暂停挂网资格,其中涉及扬子江药业、正大天晴、国药集团等众多国内龙头药企。 事实上,随着第三轮国家集采和地方集采的奔涌而来,一致性评价和价格联动越来越成为了医药企业的压力所在。而从目前江苏省对一万余产品的措施来看,药企在院内的挤压程度正越来越大,随着部分地区将药店纳入集采以及未中选产品在院外的动作,院外市场的空间预计将更加激烈。 据了解,早前国家医保局已有内部文件流出,将以总额预算、结余留用为基础,通过医保支付方面的改革,鼓励医疗机构优先使用国采中选药品。在药品已成成本项的情况下,业界分析,即便是通过降价等手段在挂网环节保住市场的未中选药,在临床上会用环节,还是会被边缘化而失去市场。 总的来说,在一致性评价持续推进、带量采购常态化、药品质量标准提高等一系列政策之下,越来越多效率低下、产能落后、质量不符合要求的药品将被批量淘汰。其中,价格将逐渐成为继一致性评价之后又一淘汰品种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淘汰品种也将迅速向国家集采品种以外展开。

2020-07-10

舒泰神暴雷,三年内虚开发票超900张涉近8000万!

导读:舒泰神虚开发票,税务局要求补缴千万所得税。 7月1日,舒泰神(北京)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舒泰神”)发布《公告》称,近日收到了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税务局第二稽查局《税务处理决定书》。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税务局第二稽查局要求补缴三年的企业所得税约1191.38万元。 公告中表示,公司2016年、2017年、2018年实际取得已证实虚开增值税普通发票共902张,价税合计7962.71万元。根据税法相关规定,公司三年应补缴企业所得税1191.3万元,补缴检查期间房产税3.03万元,同时,对于未按照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房产税加收滞纳金。 舒泰神公告称,公司接受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税务局第二稽查局的税务处理决定,不申请行政复议,且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已经完成税款和滞纳金的补缴工作。 除此次虚开发票被要求补缴税款外,舒泰神近年来便遭遇主营产品收入下滑等问题。 鼠神经生长因子曾因销售额猛增被称之为神话。2019年7月,舒泰神主营产品鼠神经生长因子被纳入到卫健委首批国家首批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随后2019年医保目录调整过程中被调出医保目录,受两目录影响,该产品销售金额呈断崖式下跌。2019年年报显示,舒泰神鼠神经生长因子销售收入3.4亿,占企业营收收入比重51.81%,收入较上一年同比下降37.22%。 事实上,虚开增值税发票已是医药行业的顽疾,此前“两票制”的推行乃至“一票制”,都是为了严格整治药企虚假销售费用、虚开发票、高开模式给医院采购返点等问题。 虚开发票与偷税、套现、贿赂、回扣等行为紧密联系,从开票公司到医药企业,从医药代表到医生,任何一环节发现的问题必将牵涉其他各方,使风险在上下之间传导。而引发风险的导火索,往往是医药企业发票不合规被税务机关稽查。 自去年6月财务部宣布加强药企税务穿透式检查监管以来,各地税务局便开始严查药企税务。自今年4月起,吉林、安徽、福建多地税务部门查处多起虚开增值税发票的案件,涉及药企近百家,医药行业的稽查风暴将越刮越严。不少涉及虚假销售费用、虚开发票、偷税漏税的企业以身试法,终究自食恶果。 2020年4月,吉林省税务局通报瑞升、文磊两家中药材公司违法虚开发票,并对主要嫌疑人进行了抓捕。与此同时,安徽马鞍山也公布了51起重大税务违法案件,其中有24家是医药企业。 2020年5月,福建省税务局莆田市局、南平市局的分别曝光了6家和38家虚开增值税发票的CSO公司,并对外公开了其涉及的相关金额及企业。 6月5日,国家医保局发布了《关于建立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制度的指导意见(第二次征求意见稿)》明确,建立医药价格和招采失信事项目录清单,列明的6种违法违规行为,包括医药商业贿赂、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操纵市场价格、违反合同约定、扰乱采购秩序等违法违规、有悖诚信和公平竞争的行为。 种种迹象表明,药企合规已是医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税务部门、工商部门等对票据违法、商业贿赂等打击力度不断加大,药企的合规问题已是保证今后能否生存的关键。今后过票、走账的医药CSO公司将成为稽查重点。 因此,药企应当将发票合规作为合规经营的重点关注对象,对可疑的发票(特别是大额费用发票)向开票方进行调查,审查该费用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发现漏洞和疑点。CSO不合规问题逐渐暴露,其日子也愈加艰难。 那么舒泰神认罚,这事情就结束了吗?洗出来的钱去了哪里?总有一个流向吧,难道被内部贪污了吗?还是变成了商业贿赂?作为上市公司由于严重违法违纪被处罚,没有人承担责任,那就是说是企业一把手直接参与指导吗?一个上市公司数年来一直靠潜规则营销,而审计机构,会计师事务所没有责任吗?每年的标准无意见的审计报告谁签字的?这些谜题是时候正面回答了,如果他们敢回复的话!

2020-07-10

两家中国企业上榜!强生、罗氏、拜耳凭什么稳居前三?

近期,Brand Finance发布了一年一度的《全球最具价值医药企业品牌TOP25报告》,强生、罗氏、拜耳依旧稳居前三,但今年最值得关注的是榜单由TOP10扩展到TOP25,因而有三家亚洲企业上榜,其中两家为中国企业。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品牌的打造与推广是其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一个强大品牌的建立不仅能激励员工、吸引客户、培养忠诚度,最关键的是它可以帮助实现企业的最终目的“赚钱”,建立品牌营销与企业财务价值上的联系对于企业而言必不可少。 近期,国际五大品牌价值评估权威机构之一的英国Brand Finance公司发布了《全球最具价值医药企业品牌TOP25报告》,并分析了影响这些品牌排位的原因。 Brand Finance的报告包括两个榜单,一是全球最具价值的医药企业品牌TOP25,二是全球最强劲的医药企业品牌TOP5。 01 TOP3虽有所下跌,但仍稳居 在今年的榜单中,最抢眼的莫过于强生,从Brand Finance计算的强生的品牌价值来看,近五年来强生都稳居全球最具价值医药企业品牌TOP1。由于强生在2019年第四季度未能实现其财务目标,它的品牌价值下降了11%,但其108.79亿美元的品牌价值仍远远领先于其竞争对手们,稳居排行榜榜首。 除了强生,罗氏和拜耳也依旧保持了其第二、第三名的位置。其中罗氏是排行榜前三名中唯一实现品牌价值增长的企业,相较于2019年同期增长了9.8%,由2019年的69.14亿美元增至了2020年75.92亿美元。Brand Finance认为,这主要归功于罗氏重新致力于癌症研究以及扩大中国市场这两项动作的获益。 位列第三的拜耳在2020年的品牌价值下跌高达17.1%,降至51亿美元。其下跌原因离不开2018年收购孟山都后,由于除草剂含有致癌物而面临的大大小小的超过5000起的赔偿诉讼,其2019年已经为此付出了过亿美元的代价。近日,拜耳也在美国提出希望以超过100亿美金的和解金解决此后的诉讼与赔偿,但最终结果还要看7月下旬的听证会。 02 TOP10中辉瑞下降最多,诺华跌出前十 在TOP10中,下降最多的莫过于辉瑞,2020年其品牌价值下降了20.1%,由47.76亿美元下降至38.14亿美元,排位从第四跌至第六。辉瑞的品牌价值下降主要原因是其与GSK的合作产品销售额不佳,辉瑞的业绩收到了不小的影响。但辉瑞未来可能迎来较大的品牌价值增长,Brand Finance分析,辉瑞的非专利业务和成熟药品业务普强(Upjohn)在与迈兰(Mylan)合并后的新公司Viatris将为辉瑞带来较大的品牌价值增长。 与位列第二的罗氏同样来自瑞士的竞争对手诺华,并没有像罗氏一样迎来增长,因其对爱尔康的投资失败,诺华于2019年分拆,其品牌价值也下跌4%至32亿美元,因而跌出了TOP10榜单。 03 三家亚洲企业上榜 两家中国企业 今年Brand Finance的这个榜单最值得关注的信息非“榜单扩展”莫属,由往年的TOP10扩展至了TOP25,因而可以看到,三家亚洲企业上榜,分别为来自中国的国药和上药,还有来自日本的武田。其中国药排名第15,武田第16,上药排名第24。 Brand Finance认为,国药控股以51亿元人民币收购了中国科学器材60%股权,这不仅显示出国药控股在医疗器械行业上扩大影响力,也标志着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快速发展。 而武田作为在美国乃至全球曝光率最高的日本制药品牌,今年品牌价值上榜的原因主要归功于武田完成了对夏尔(Shire)的并购,并购完成后,夏尔的产品并入到了武田的产品线中,这为武田增加了品牌价值。 04 品牌实力指数:罗氏最强劲 除了全球最具价值的医药企业品牌TOP25,Brand Fiance的报告还排出了全球最强劲的医药企业品牌TOP5,分别为罗氏、拜耳、BMS、强生以及诺和诺德。 这一排名的依据被Brand Finance称为品牌实力指数(BSI),评估指标分别为市场营销投资、利益相关者权益,以及上述两因素对业绩的影响。 根据该指数,罗氏以79.7的得分,2.2%的增长成为今年榜单中唯一增长的企业,也是唯一获得AAA-的企业。2019年获得AAA-的企业分别为拜耳和强生。 附:TOP 25药企最新业绩表现 强生:2020年第一季度营收206.9亿美元,去年同期200.21亿美元,同比增长3.3%。第一季度净利润58亿美元,去年同期37.49亿美元。该季度制药部门销售额增长8.7%至111.3亿美元。 罗氏:2020年第一季度销售额为151亿瑞士法郎(约157亿美元),上年同期为148亿瑞士法郎,以不变汇率计同比增长7%。其中,医药品部门销售额为122.6亿瑞士法郎,同比增长7%;诊断部门销售额为28.8亿瑞士法郎,同比增长5%。一季度一些市场的波动对该公司的业务表现影响有限,全球药品和检测供应链依然完整。 拜耳:2020年一季度销售额为128.45亿欧元,经调整同比增长6%;不计特殊项目的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增长10.2%,达到43.91亿欧元。净收益增长20.0%,达到14.89亿欧元。一季度拜耳三大业务板块销售额全线增加。其中,处方药业务销售额增长3.9%,达到45.46亿欧元(49.3亿美元)。自我保健产品(健康消费品)的销售额增长了13.5%,至13.98亿欧元。 雅培: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销售额为77.26亿美元,上年同期为75.35亿美元。净利润为5.64亿美元,上年同期为6.72亿美元。其中,营养业务销售额19.04亿美元,诊断业务销售额18.26亿美元,制药业务销售额10.44亿美元 默沙东:2020年第一季度销售额120.57亿美元,上年同期为108.16亿美元。当季净利润32.19亿美元,上年同期为29.15亿美元。其中,制药业务销售额106.55亿美元,动物保健业务销售额12.14亿美元。 辉瑞:2020年第一季度营收为120.28亿美元,同比降低8%。其中,生物制药业务营收100亿美元,同比增长10.6%。仿制药部门Upjohn营收20.22亿美元,同比降低37.1%。净利润为34.01亿美元,同比降低12%。 新基:2019年初,百时美施贵宝(BMS)以740亿美元并购新基(Celgene),该交易在同年11月完成,多发性骨髓瘤药物Revlimid领跑了合并费用,销售额近110亿美元。Brand Finance排行榜2020年品牌价值36.65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0.7%。 葛兰素史克:2020年第一季度营业额90.9亿英镑(11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当季总营业利润20.14亿英镑,同比增长41%。调整后的营业利润26.75亿英镑,同比增加24%。营业额按业务划分,处方药业务43.96亿英镑(54.5亿美元),同比增长6%;疫苗业务18.05亿英镑(22.4亿美元),同比增长6%;消费保健品业务28.62亿英镑,同比增长44%。业绩强劲增长,营业额和利润表现良好。 赛诺菲:2020年第一季度净利润16.8亿欧元,从上年同期为11.4亿欧元。当季销售额89.7亿欧元(97.2亿美元),上年同期为83.9亿欧元。净利润和销售额均实现增长,得益于用来治疗湿疹和鼻息肉等疾病的单克隆抗体Dupixent的强劲表现。 艾伯维:2020年第一季度净营收86.19亿美元,同比增长10.1%。其中免疫学领域营收50.89亿美元,同比增长14.5%;血液肿瘤学领域营收15.49亿美元,同比增长32.1%。 诺华:2020年一季度净销售额128.83亿美元,上年同期为111.06亿美元。当季营业利润27.44亿美元,上年同期为22.42亿美元。当季净利润21.73亿美元,上年同期为18.68亿美元。其中,创新药物净销售额97.55亿美元,山德士25.28亿美元。 阿斯利康:2020年一季度总营收63.54亿美元,上年同期为54.91亿美元。当季EBITDA利润20.61亿美元,上年同期为17.73亿美元。 百时美施贵宝:2020年一季度总营收107.81亿美元,上年同期为59.2亿美元。当季净亏损7.75亿美元,上年同期净利润17.1亿美元。百时美施贵宝在2019年11月完成了对新基制药(Celgene)的收购,总营收得以大幅提高。 礼来:2020年第一季度总营收58.6亿美元,上年同期为50.9亿美元。当季净利润14.6亿美元,上年同期为42.4亿美元 国药集团:2020年一季度营收944亿元,同比涨幅-0.82%。净利润27.06亿元,同比涨幅-25.17。国药控股主营医药分销、配送、零售等业务,亦从事药品、化学制剂、实验用品的制造与销售等,受新冠疫情的影响,营收和净利润同比仍有下降。 武田:2019年4月-2020年3月财年营收32912亿日元,上财年为20972亿日元。财年营业利润1004亿日元,上财年为2377亿日元。财年净利润442亿日元,上财年为1352亿日元。 安进:2020年第一季度总营收61.61亿美元,上年同期为55.57亿美元。当季净利润18.25亿美元,上年同期为19.92亿美元 诺和诺德:2020年第一季度净销售额338.75亿丹麦克朗(49.2亿美元),上年同期为292.91亿丹麦克朗。当季营业利润163.02亿丹麦克朗,上年同期为142.39亿丹麦克朗。当季净利润118.97亿丹麦克朗,上年同期为104.45亿丹麦克朗。 吉利德科学:2020年第一季度总营收55.48亿美元,上年同期为52.81亿美元。当季净利润15.51亿美元,上年同期为19.75亿美元。 渤健:2020年第一季度总营收35.34亿美元,上年同期为34.9亿美元。当季净利润14亿美元,上年同期为14.1亿美元。 默克:2020年一季度净销售额43.70亿欧元,上年同期的37.46亿欧元增长了16.7%。其中,生命科学业务净销售额17.69亿欧元(19.1亿美元),同比增长6.5%;保健业务净销售额17.01亿欧元(18.4亿美元),同比增长14.9%;材料业务净销售额9亿欧元,同比增长49%。当季EBITDA利润11.48亿欧元,比上年同期的8.53亿欧元增长了34.6%。 爱尔康:2020年第一季度净销售额18.22亿美元,上年同期为17.77亿美元。当季营业亏损2800万美元,上年同期亏损4800万美元。当季净亏损5700万美元,上年同期亏损1.09亿美元. 艾尔建:2019年6月艾伯维以现金和股票交易方式630亿美元收购艾尔建。艾尔建2019全年净营收为161亿美元,同比增长1.9%;GAAP每股亏损16.02美元,调整后每股盈利17.64美元。该收购计划于2020年第一季度完成。 上海医药:2020年一季度净利润12.28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率为-10.74%,连续5年一季度净利润超10亿元。新冠肺炎疫情为公司的工商业主营业务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总营收同比下降12.08%,医药工业同比下降8.8%,医药商业同比下降12.59%。 梯瓦:2020年一季度净营收43.57亿美元,上年同期为41.49亿美元。当季净利润6900万美元,上年同期净亏损1.05亿美元。

2020-07-10

停运!气象局连发三个预警!多地化学品出货停滞!

2020真是不简单,高考先是经历了因疫情延迟,而后高考时又是暴雨。更有安徽歙县因暴雨导致考生无法如期正常高考。还有高考过程中经历地震的考生。太!难!了! 因为疫情,好像大家对今年的洪灾还没重视起来。然而事实上,今年洪水灾害超乎我们想象。 紧急通知!气象局连发三个预警!多地停运! 国内疫情有效控制让我们迅速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然而今年洪灾又阻挠了我们前进的步伐。据了解,从6月2日开始,中央气象台已经连续30多天发布全国暴雨预警,创下了近10年来连发天数的新纪录。长江干流监利以下江段将全线超警,太湖水位继续上涨。国家防总决定于7月7日16时将防汛Ⅳ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Ⅲ级。 7月8日18点前后,中国气象局在其官方微博@中国气象局连发三条预警: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暴雨橙色预警、山洪灾害气象预警。 据应急管理部消息,截至7月8日8时,今年以来洪涝灾害造成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等27省(区、市)2458万人次受灾,132人死亡失踪,116.8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44.3万人次需紧急生活救助,直接经济损失490.4亿元。 受洪灾影响,部分地区停运。 ▷▷江西至安徽长江渡口暂时停运 7月8日上午,长江彭泽龙城水站水位达到19.7米,当地防汛指挥部暂时关停彭泽县城至安徽省宿松县方向长江汽渡航运船舶,同时,封堵沿江4处大堤闸口。 图源:中新网 ▷▷浙江:二客一危车辆全部停班停运 根据省厅l级应急响应要求:对进出钱塘江流域,兰江流域(淳安,建德,桐庐,富阳,萧山,临安,兰溪,浦江,婺城),的二客一危车辆及我市山区的农村客运全部停班停运,直至一级响应结束。 化工南北输送受阻!多类化工品受影响! 本次强降雨除了阻断南北输送,还影响了全国不少化工产品的储存与生产。今天就来细数一下,各地可能受影响的主要化学品。 全国降水量与化工主要产能分布对比图 长江沿岸工业密集 ▷▷宏观:主要石化产业基地基本受到强降雨影响 首先,从石化产业基地分布来看,可以看到,位于东部沿海的石化产业基地基本受到了这次降水的影响。 ▷▷江西、安徽等中部地区:承东启西,产业门类齐全、工业基础坚实,具备较强的承接产业转移能力 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生产要素富集、产业门类齐全、工业基础坚实、市场潜力广阔,具备较强的承接产业转移能力。 中部地区以发挥山西、河南现代煤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的要素资源优势,推进朔州、鹤壁煤制烯烃升级示范;依托武汉、岳阳、安庆等产业基础,发展精深加工石化产品,建设绿色石化产业集群;适度发展林产化工产业。做强河南超硬材料和耐火材料、湖南石墨精加工等产业。 ▷▷浙江:生物柴油精深加工、水性涂料等化学品受影响 1.炼化一体化(宁波市、舟山市) 2.生物柴油精深加工,高性能、高附加值、绿色环保的专用化学品(杭州市、宁波市、嘉兴市) 3.电子化学品、造纸化学品、皮革化学品(杭州市、嘉兴市、衢州市) 4.绿色农药新品种、新制剂(湖州市、台州市) 5.功能性染料(宁波市、绍兴市) 6.水性涂料、高固体分涂料、粉末涂料、无溶剂涂料、辐射固化涂料等绿色涂料(杭州市、宁波市、温州市) ▷▷福建:轻工、纺织等产业受影响 根据工信部布局,福建一带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机械、汽车、轨道交通、石油化工、新能源、新材料、医药等产业,改造提升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轻工、纺织、食品等传统产业,促进闽台产业对接,构建东部沿海临海产业发展带。 ▷▷广东沿海:石油化工及新材料制造产业带 受洪灾影响较为强烈的广东有着全国重点石化产业基地以及重点的高性能复合材料及战略前沿材料产业基地。 汛期已至!化工品储存更需谨慎规范! 汛期给化工品储存再添难题,要知道,大部分化学品遇水都会发生化学反应,这会造成化工原料的库存损失。更有甚者,遇水会自燃甚至爆炸。因此,各位化工老友,请好好检查一下自己仓库里的化学品储存情况,避免不必要的事故发生! 此外,由于维护成本、运费成本以及库存耗损等支出增加,后续或刺激一部分化工品上涨。

2020-07-09

2020全球最有价值制药品牌TOP25

在过去几个月里,制药和生物技术公司成为焦点,全世界有几十家公司正在开发对抗新冠肺炎的药物和疫苗,事实上,一些制药公司的股价在短短几个月内翻了一番。 不过,并非所有医药行业的公司都拥有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品牌,今年哪些药企的品牌进入相关排名榜单呢,今晚大咪和大家分享一个制药品牌25强。 关注 MRCLUB 的小伙伴们应该留意到,英国品牌咨询公司 每年都会对全球 5000 多个品牌进行评估,下面这个排名就是 Brand Finance 今年的制药品牌 25 强榜单。 位居榜首的强生公司自去年以来品牌价值下滑了 11%,不过据 Brand Finance 董事总经理 Richard Haigh 表示,强生有望在未来几年内继续保持在业内的领先地位,这得益于这家公司在研发方面的持续投资,该司最新的投资是对新冠肺炎疫苗的研发。 罗氏公司继续保持增长,去年以 10% 的增长率使品牌价值达到 76 亿美元,位居榜单第二。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Brand Finance 除了确定综合品牌价值外,还通过平衡计分卡从市场投资、利益相关者权益和业务绩效三个指标评估品牌的相对实力,这个被称为品牌实力指数(BSI),据 Brand Finance 的报告,按照这个标准,罗氏现在是业界最强大的品牌,品牌实力指数(BSI)得分为 79.7 分,也是排名中唯一一个拥有 AAA 级评级的品牌。 按照品牌实力指数(BSI)来排名的话,全球最强大的制药品牌前五是罗氏、拜耳、百时美施贵宝、强生、诺和诺德。 ▌ 亚洲医药品牌首次进入排名 今年 Brand Finance 将排名从 10 强扩展到 25 强,亚洲制药品牌也因此首次出现在排名中,它们是来自中国的国药集团、上海医药和总部位于日本的武田制药,国药集团和武田制药各以约 20 亿美元的品牌价值分别位居榜单第 15 名和第 16 名,上海医药位居第 24 名。 Brand Finance 认为,作为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快速发展的象征,国药集团收购了中国科学器材公司 60% 的股份,整合医疗器械分销业务,扩大了在行业的影响力。 位居第 16 位的武田制药紧随其后,在去年初完成收购夏尔之后,迅速重塑品牌,增加了在全球最大医药市场美国的曝光率,同时将夏尔利润丰厚的药品组合加入到武田的产品管线中。 并且,武田制药现在在东京和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可以通过更广的资本市场准入和为全球投资者提供更长的交易时间来扩大其全球业务。

2020-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