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荒时代,记录40年“引进来”的跨国药企

发布时间:2019-08-21 来源:药智网 阅读:11356

40年来的不断引进,不只是带来了丰富的药品产品。还带来了优秀的技术与完善的法规。

时值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药品生产能力和研发能力都极其落后。1978年国内制药工业生产总值不足80亿元,全年整个医药行业销售额仅72亿元。医药行业缺乏相应的法规,监管部门缺失,在中国制药工业原始的时代,对进口药品的需求急迫。


药品进口额欣欣向荣

1978年以后我国医药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全国医药工业总产值从当年的73亿元跃升至2017年的近30000亿元,40年增长了410倍,是国民经济各产业中发展最快的产业,且远远高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速度。从1978年到2017年,医药行业进口额也从0.4亿美元增加至558.8亿美元,增加1397倍。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998年中国药品进口额为3.86亿美元。而到了2016年,中国药品进口额达207.71亿美元,增加近54倍。18年间中国药品进口额平均增长率达25%。


image.png

1998-2016年中国药品进口额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第一个“引进来”的制药企业

1978年冬天,中央制定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国家医药管理总局刚刚成立,《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尚未颁布,做合资企业碰到诸多困难。

时值邓小平同志访日,《中日友好条约》签订不到一年。中日双方在互相合作方面充满热情,而日本的制药工业水平处于世界顶尖地位。日本大冢制药株式会社与国家医药管理总局开始洽谈关于输液技术交流与合资建厂的问题。

谈判期间,《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终于颁布了。法律明文允许:“公司、企业和其它经济组织或个人,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经中国政府批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同中国的公司、企业或其它经济组织共同举办合营企业。”《合资法》的颁布,给予这次合作法律上的支撑,加快了谈判的进程。中日间的合作经过了多轮谈判磋商。

1980年2月,国家医药管理局和天津市革命委员会向国家计划委员会和外商投资管理委员会提出合资计划。中日双方签暑了《合资经营中国大冢制药有限公司合同书》《技术合作合同》和《中国大冢制药有限公司章程》三份文件。中国医药工业公司和日本大冢制药株式会社共同出资7100万元,成立合资公司中国大冢制药有限公司。次年,中国大冢制药有限公司在天津成立,中国第一家合资制药企业诞生,公司首届董事会召开。


合资药企“老五家”

天津大冢、上海施贵宝、无锡华瑞、西安杨森、苏州胶囊,以天津大冢的正式签约为开端,这5家在中国最早投资建厂的中外合资企业,被行业内称为“老五家”。

有了前期合作和交流,改革开放的大门打开后的1979年6月,国家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关舟率领中国代表团再次到访美国,与施贵宝公司商讨建立合资企业的事宜。1980年7月,国家医药管理总局1980年国药外字452号文件正式批准,定点在上海建立与施贵宝合资的制药企业。上海市计委1980年基字13号文同意由当时的上海市医药工业公司和美国施贵宝公司作为合资伙伴合作经营。时至1982年5月15日,美国施贵宝公司、中国医药对外贸易总公司、上海市医药工业公司签约。总投资达11164万元,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中美上海施贵宝虽然是国内第二个成立的合资制药企业,但却创立了国内制药工业多个第一:它是第一个中美合资的制药企业;第一个建立专业医药销售队伍的制药企业,首开医院医生学术推广的新模式;第一个获得加拿大保监局质量认定的中国公司;第一个通过了FDA认证,中国首家西药制剂产品出口到美国的合资企业;建立了中国第一支非处方药物推广队伍等。

1982年9月,中国与瑞典的第一家合资企业无锡华瑞制药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560万美元,主要提供肠内营养产品等。1985年10月,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成立,由美国强生公司全资子公司比利时杨森制药公司与陕西省医药总公司、陕西汉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医药工业公司和中国医药对外贸易总公司合资兴建,总投资1.5亿元。1985年7月,中美合资企业苏州胶囊有限公司成立,为中国引进了高质量空心胶囊技术。


纷至沓来的跨国药企

20世纪90年代,经过改革开放初期十几年的发展,第一批在中国设立合资企业的制药厂利用国外先进的技术手段,结合中国低廉的成本,虽然规模有限,但让世界各国的制药企业们第一次看到了中国的潜力,感受到了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历史机遇。从1990年到2010年,一大批的外资制药企业在华设立办事处、成立投资公司及兴建工厂。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时期,跨国企业开始在华设立研发中心。1997年,丹麦制药企业诺和诺德在北京设立研发中心。这是第一个跨国生物制药企业在华设立研发中心。截至2016年,外资医药企业仅在上海设立的研发中心就达到了98家。开放、优越的政策,逐渐成长的中国人才,相对发达国家的低廉成本,以及正在开革开放中的巨大中国市场是外资企业纷纷进入中国进行投资行为的重要原因。

外资制药企业在华投资大事件年表

image.png


“引进来”之后

40年来的不断引进,首先带来了丰富的药品产品。1978年,国内严重缺少药品,甚至可以说是无药可用。大量外资制药企业的进入,丰富了药品市场品类。那些因“无药可救”而成为“不治之症”的疾病不再是所谓的绝症。大大提高了疾病的救治率,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提高了国民平均寿命水平。

其次带来了技术,立项、研发、合成、工艺、检测、质量、临床、生产、注册、市场、销售等整个制药工业生命周期中的每一环技术,都得到了整体的提升。对于工业水平极度落后的中国制药来说,如向海绵浇水,全数吸收。如今的中国制药行业,各项技术相比40年前,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高端制药企业、CRO公司、咨询公司层出不穷。技术进步的深层意义,是培养出一大批杰出的科研人才、优秀的技术工人,他们是制药行业继续发展的基石。

制药工业改革开放带来的还有法规。GMP、GLP、GCP、GSP等一系列GXP法规,ISO等行业标准,药品注册法规、临床试验法规、药品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规出台。同时,也给中国制药企业带来了国际化的视野。对于企业在意识形态、战略决策、管理模式等战略层的影响极大。也让中国制药企业的管理者们逐步摆脱了落后的经营观念与模式,让其所管理的企业站的巨人的肩膀上,实现弯道超车。



相关阅读

1、外企药品销售增速超本土企业十倍 强在哪?

2、医药外企在华新药研发,吉利德公司势头最猛

3、跨国知名药企在中国扩充医药代表 角逐基层市场


关键词:外企 药企

分享至

* 免责声明:本平台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是否正确,请您自行判断。
本网站销售的所有产品用于工业、科研用途,不可用于个人用途使用
友情链接: 960化工网  化学加  药智通  每日生物评论  甲酸  化学慧  华夏能源网  乐研试剂  国家标准物质中心  抗体测序  广州化学试剂厂  爱化学